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有一点,他做为南下大军监军,与狄青相处得十分和睦,关系密切。狄青为首相,一是朝廷高度承认南下的战功,他也会沾光。二是狄青与他的关系,他更会沾光。
犹豫了半天问:“梁相公,何出此言?”
“我只是为国家担扰,可我是东府副相,有的话也不大好话。”
“但我也不好说啊。”
“无妨,只要石内侍说了,我在东府必会配合。此非是为个人,乃是为国家也!”梁适正色说道。
似乎也是,梁适与狄青并无来往,更无交情,相反的,若按正常程序,庞籍若倒下,高若讷必为首相,那么梁适就能升为枢密使了。
石全斌便让梁适糊弄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尽兴而散。
回到宫中,石全斌将梁适那一套理论在赵祯面前嘀咕。
赵祯这时也接到郑朗的奏折,郑朗说得十分含糊,不好直接说,你不能让狄青担任枢密使,太妖异了,狄青还没有动身呢,怎么知道赵祯会有意让他担任枢密使。
仅说了要好好保护狄青。
赵祯自己也在深思,如石全斌所说的,国家看似很好,若是郑朗成功将南方开发出来,国家会更好。但实际不然,即便没有郑朗,宋朝财政收入与财富也远胜于任何的朝代。
危险的不是国内,而是国外,一契丹,二西夏。
石全斌再三地嘀咕,赵祯动了心,于是在都堂上问庞籍:“朕想用狄青为枢密使,庞卿,你意下如何?”
庞籍一机灵,何来此言?
让狄青为枢密使,那是找死的,不是当枢密使的。
狄青曾在范雍、范仲淹与郑朗做过手下,也担任过庞籍的部下,对狄青,庞籍一向很喜爱。不想看到狄青有一个凄惨的下场。
其次狄青为枢密使,自己怎么办?
当然,不能直接问:“陛下,狄青是西北体系的武将,臣也是西北体系的大臣。一个郑迭赵,文武配,将郑朗在南方吓得魂飞魄散。那可是郑朗,臣还不如郑朗呢。臣为首相,狄青执掌枢密院,又同为西北体系大臣,上下级关系,你不怕外面又来一句庞迭赵,文武配?”
急中生智,说道:“昔太祖时,慕容延钊将兵,一举拿下荆南、湖南之地数千里,兵不血刃,不过迁官加爵邑,赐金帛,不用枢密使。曹彬平江南,擒李煜,只想求一个使相,太祖不与,说,今西有汾晋,北有幽蓟,汝为使相,官至顶,岂肯复为朕死战乎?仅赐钱二十万缗而已。祖宗重名器如山岳,轻金帛如粪壤,此乃陛下当佼之法也。青奉陛下威灵,殄戳凶丑,堪称圣心,当然可以褒奖。然而与慕容延钊、曹彬之功相比,差得甚远也。遂然用青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则青名位极矣。可边寇盗之警,不可前知,边患之敌,随时能发生,万一他日青更立大功,欲何官赏之?且枢密使高若讷又无过,又用何由罢之?不如移镇加检校官,多赐金帛,亦足以酬青功矣。”
不是臣不让狄青为枢密使,确实有这么多理由不能担任枢密使。
以前朝廷给了狄青护国节度使、案宋史宰相表作护国节度、检校太尉、河中尹、兼御史大夫,枢密副使、依前宣徽南院使,那么多顶尖的使官职官兼官,臣可曾反对过?若加上爵官,紫鱼袋,以及封邑食邑等等,狄青的官名都能缀到十七八个,这份荣誉就连郑朗都未曾有过。
庞籍所言,似乎也有道理,梁适忽然在边上开口,冷不丁地说道:“谁说高若讷无过?今年四月,高若讷出巡,仅因百姓围观,开道侍卫便将百姓活活打死,又举胡恢书石经,石恢狂险无行,这不算过乎?”
“何来此事?”赵祯惊讶地问。
“陛下,这是臣的过错,当时郑朗于循虔道作战,胜负难料,国家又多事之秋,御史谏官闻听高若讷之失,想要弹劾,臣以为国家大体为重,相位不易多加变动,以免耽搁政务,多方阻劝,将此事压了下去。”
“梁卿,你起来,与你有何干系,这是识大体的表现。”赵祯根本就猜不出梁适的心意,最终猜了出来,不过那时生米早成了熟粥,赵祯不悦,最后梁适得偿心愿,可位子还没有坐热,就拉了下去,非是大臣弹劾梁适,而是赵祯反应过来的原故。
梁适又说道:“籍说曹彬与慕容延钊例,臣以为不对,当时国家乃是开国之秋,建功立业机会甚多,现在国家乃是守成之秋。不好相比也。又,梁沔平南仅立下小功,立为枢密副使,狄青才是主功,又有特磨道与震大理之功,远远超过梁沔,如今却位于梁沔之班下,让国家有功将士如何作想?”
庞籍气得想要揍梁适,不好真动手,辨解道:“梁适仅是文臣,国朝用文臣为宰相,出入无常,不会危害社稷安全。一旦武臣为枢密使,非有大罪,不可罢也。且臣不欲使青为枢密使,非是为国家惜名器,亦乃保全青之功名尔。青起于行伍,骤升为枢密副使,中外皆以为国朝未有此例。今青立有大功,言者方息,若又赏之太过,是复召众言也。”
一语中的!
在这方面,庞籍与郑朗是一样的心思,不想狄青为枢密使,不是害狄青,而是保护狄青。
不懂大体,胡说八道,瞎扯八拉,造谣生非的士大夫太多了。
面对这个群体,连庞籍与郑朗都感到害怕,别忘记了,他们本身就是士大夫,况且说是不会说,写是不会写的狄青!
赵祯忽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想了想,说道:“散吧。”
但回到宫中,石全斌又是另一套说法,梁适不好公开说,可以借石全斌嘴里说出来,于是反复商议,弄得庞籍处理政务都没了心思。苦口婆心,似乎将赵祯说服,赵祯问道:“朕若授狄青子官,如何?”
庞籍长松了一口气,说道:“昔卫青有功,四子皆封候,虽我朝不一定非与前世相比,亦无伤大雅也。”
赵祯回想到这几日的争执,顾庞籍笑道:“卿前日商量除青官,深合事宜,可为深远矣。”
“臣不敢。”
梁适一看急了,将这几次对话,秘密派人告诉狄青,想让狄青这个当事人自辨。
狄青先是愕然,说不动心那是假的,拼死拼活的,为了什么,荣华富贵。东府的首相就别想了,但西府的首相,为什么就不能做?然而他想到郑朗临行前再三的吩咐,又想到庞籍对自己的情义,别人不大好说,庞籍对自己不恶。于是默不作声。
梁适苦逼了,俺们为了你争枢密使的位子,绞尽脑汁,你倒好,什么话也不说。
于是使出第二招,再次与石全斌密会,对石全斌说道:“庞醇之可恶也。”
石全斌冷哼一声。
这件事就是自己发起的,弄得自己在皇宫里很没面子。若没有庞籍,狄青岂不早做了枢密使,是可恶。
梁适又说道:“论忠心,文臣中有几人有狄汉臣对国家忠心?”
“百里无一!”石全斌再次愤怒地说。看看那些文臣做的事,侬智高大军还未到,一个个逃跑了。前面侬智高一退,后面又开始搜刮民脂民膏,忠心,忠个鬼。
“郑行知官爵可以再加封乎?”
石全斌摇了摇头,郑朗所有官爵几乎一起到顶了,怎么加封,难道加封异姓王,那是不可能的。
“为何郑行知依然在替朝廷卖命,经营南方,任劳任怨?王德用功远不及狄青,担任多年枢密使,国家罢免,去地方任职,王德用可有怨声乎?国家可有危害乎?难道狄青不及王德用忠心?”
“我明白了,庞醇之说的那些话全是狡辨之词。”
“是啊,庞醇之明是想保护狄青,实际不想看到武臣为相,然而一味重文轻武,国家外患到来,当真文臣可以对付的?看看陕西战役,缘边四臣,郑行知重用武将,行知胜,其他三臣皆无胜迹,庞醇之最差。无他,排斥武将也。国家啊,让这些人折腾下去,如何了得?”
“我明白了。”石全斌“豁然开朗”,草草吃了一顿饭,立即回到皇宫再次前往赵祯面前吹风。
梁适又写了一封密折给赵祯。
庞籍那是胡说八道,开国之初,名将如云,但是今天,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狄青一员战将了,而且这不是祖宗时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西夏,面对契丹,胜少负多,国家形势更是里忧外患。重用了狄青,将士能奋发向上,宋朝还有中兴的希望。待狄青太薄,将士的心也冷落了。朝廷再多的钱又能做什么?以前给契丹三十万,现在给契丹五十万,改贡为纳,难道十年后再给契丹一百万,改纳为献?国家危矣。
庞籍不作声,赵祯就不去思考庞籍的话。梁适这封奏折说得颇有几分道理,加上石全斌吹风,赵祯被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