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驿站是朝廷公文传递的要所,按说绝不招待刘秀这等平头百姓,但是如今王莽登极之后,穷兵黩武骄奢淫逸,库银早已耗光,总兵、太守的俸禄尚且时常拖欠,这群小厮则经年不见朝廷俸禄,一个个都在预谋着赚钱的法子。

三人坐定,李轶兄弟问:“文叔在长安求学,深得郡县察举,又得太常信任,学得一身诗词歌赋,何不留在长安入仕,依着文叔的才学,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何必还来。。。。。。”朱佑在一旁侧耳听着不说话,早年他与刘秀同在长安太学,只是学业未精,不得不提前回南阳。

“李兄有所不知,现如今王莽丧心病狂,朝廷官员中罕有刘姓大员,即便是有,也难与汉室牵扯上关系,小弟是高祖九世孙,虽然关系已经疏远至极,可总归属于汉景帝之后长沙王的后代,铁定是王莽打击之列!”刘秀种种叹了一口气,像是在控诉什么。

“不仅如此,王莽好星历谶记,太学中有真正才学着不被重用,投机小人和斗鸡走狗者反而被委以高官,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再说王莽内部也是结党营私,刚正不阿者早就在王莽篡汉之前或死或伤,大权在握者,诸如王邑、王寻之流莫不是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偶有一两清官,必然会遭到其人的攻讦。个人的身家性命都不保,我刘秀安能冒险一逞,不如回乡待变。于是心下一狠,当即辞别恩师许子威,回了南阳!”刘秀说罢,将摆在自己眼前的一杯茶一饮而尽。

“那个哀章,不学无术,便是因为向王莽进献了铜匣和金帛,使得王莽抓住摄皇帝加封真皇帝的口实,这才受封赏为越骑校尉,据说还将自己列到金策书中,当真是厚颜无耻。”

“哼,宵小之辈,据说一并列入的还有刘歆、王邑、王寻、王兴、王盛、王舜、甄丰之流,大抵是哀章受了人家好处罢!此辈都是喜好玄学之人,实则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难当重任!可是王莽竟。。。。。。唉,”朱佑借机插话,哀章此人朱佑清楚得很,长安读书时候,此人为众人所唾弃!

“不说王莽失德,单单是天灾生出的民怨就足够王莽老贼消受:黄河在魏郡决口,淹没清河以东数郡,黄河必然要被迫改道向南面的新河道,如此一来,王莽又要征发徭役,势必会有更多豪杰揭竿而起!”

听闻黄河决堤,刘秀颇感意外,如此大的消息,为何长安坊间杳无音讯,看来又是魏郡郡守欺上瞒下知情不报!

实际上,早在汉成帝四年,黄河水在馆陶和东郡的决堤,兖州、豫州,平原、千乘、济南等四郡三十二县均未能幸免遇难,两年之后,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再过两年,黄河水在信都、渤海、清河三地泛滥,又有三十一县罹难。

黄河水淹没良田、房屋,迫使大批流民向南迁徙,百姓渴无所饮,便就地取喝脏水,不幸染上疫病,疫病在人群中疯传,很快由南向北肆虐,恰逢南方粮食歉收,黄河决堤引发蝗灾,于是颗粒无收,百姓饥无所食,一时间尸骨遍野。

“如此,静待民变也不失为一条好策略!当今天下,大臣们只懂得讨好王莽,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民怨乘势而起王莽必然会落得尸骨分离。”李轶接着刘秀慷慨激昂地说着,丝毫不在乎周遭的吏卒——蔡阳不比长安,进了此地便不是王莽老贼能够左右得了,卒子人数虽众,但未必是刘秀三人的对手。

三人歇息完毕,见已经接近日落红霞,加上驿站小卒不住催促,便启程归家。

刘秀等人刚出一箭之地,登时被小卒喝住,李轶因为初来蔡阳,还算得上是谨言慎行,朱佑马上回了一句:“怎么回事,没给你茶钱不成?”

“不是,朱兄您误会了,刚才这位小兄弟。。。。。。”他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伸出手——手掌心里有刘秀刚刚交给他的银两,因着正是天色昏黄,朱佑定睛一看才知道竟是“货布”、““货泉”,好久不见的钱币,此刻赫然看到竟有些吃不定。

“这怎么,这不是钱不成?你若不收我取走便是,可别怪爷爷我没给过你。。。。。。是你自己不收的,怨不得我!”朱佑说着,神色明显有些尴尬。

“可这。。。。。。这也。。。。。。小人经营茶馆迎来送往客官也不容易,这是何必呢?”

朱佑上前在小卒耳朵旁嘀咕几声那小厮便不再言语,悻悻收下。

“如今王莽改制,废除大小钱,改用货布、货泉竟然连连贬值,有时甚至百姓经年积蓄一夜之间贬得捉襟见肘,他们便不敢再收货布、货泉,改用大小钱,所以刚才人才不收你货布。长安管控太严,文叔你未必知晓!”

“奥,原来如此,在长安我竟浑然不知,更何况王莽,看来不体民情也不能全然归怨于他,唉,对了,你刚才对那小卒说些什么?”

“没说什么!”朱佑搪塞道,他想起自己刚才对他说的话,话很平实,粗看上去并无威胁的意味,当然也仅仅是粗看上去。

——“这是刘演刘伯升的三弟!”

第四章 宛城卖粮遇李通

刘秀经年在长安读书,此刻又是日近黄昏,这更勾起了刘秀无尽的遐想。

此时此地,刘秀早已经是归心似箭。

就这样,三人驿路说说笑笑来到白水乡刘秀家中,只是庭院中早已经不见哥哥的身影,嫂嫂见到哥哥前来自然是一番欣喜,嘘寒问暖总归是少不了的。

早去太学读书之前,刘秀就见识到这位贤惠的嫂子,彼时,刘演喜好交结豪强,叔父为了让刘演尽快安定下来,就亲自出面为侄儿定下这样一门亲事,那时刘演斗鸡走狗,一心想着光复汉室。他唯恐若是娶妻,日后起事自己在有个闪失,恐怕要耽误了人家。

刘演虽然不拘小节,可关乎仁义的市面上总是谨慎的很。

怪只怪刘良太有眼光,挑选的女子正好投了刘演的意,此女对刘演有事仰慕已久,指明了非他不嫁,当时滂沱的大雨,她一个人静静立在刘演家门外,形容憔悴——若是刘演不肯答应,就任她自生自灭的好。

刘演侠肝义胆,更何况他初见那女子的时候就颇为心动,此刻一介女流能够如此坚持,更容不得他有异议。

此刻哥哥不在家,嫂嫂忙前忙后。

朱佑与刘演过从甚密,嫂嫂自然不必过多客套,倒是李轶初来乍到。

她唯恐怠慢了人家。

“文叔,你速速去新野叫你大哥,他准是又和你二姐夫厮混去了!”嫂嫂说道。

朱佑与嫂嫂混得很熟,向来不见外,开口就呛道:“嫂嫂这回当真是错了,伯升哥哥哪里是厮混,这是在图谋大事,等有朝一日您做了皇后就知道了!”

朱佑这句话里对嫂嫂有些恭维之色,但是嫂嫂并不领情:“你嫂嫂没那个命,也不想当皇后,若是你大哥能像三弟一样,求个功名回来哪怕是做个教书先生也好,何必整天舞刀弄枪,没点父亲的样子!”

嫂子话音刚落,从门外就传来了爽朗的笑声:“弟妹此言差矣,天下谁人不想安稳一生,若是王莽给咱们这样的机会,哪里还会有琅琊的樊崇,又哪里还有新市平林的乱民暴动,哪里还有匈奴五部的反叛?现在百姓摇手触禁,物论沸腾,若是我汉室子弟揭竿而起,天下义士便会群起响应!伯升大哥正是为此绸缪啊!”嫂嫂听罢,没有说话。

朱佑上前道:“朱佑正想去新野迎二姐夫,没想到来的竟是这样快,大哥在哪,没随你一起来吗?”

“大哥今天去新野联系起事的队伍,一同商议大事,我有听说文叔结交了一位宛城豪杰,特地让我先行一步,伯升还嘱咐我不必等他,想必随后就到!”刘秀听罢,赶紧向朱佑引荐李轶,刚才只顾得上自家人叙旧却忽略了李轶兄弟。

“久仰久仰!”邓晨客气道。

李轶寒暄两句,打了个哈哈。

都是青春年少,健谈的年纪,几人很快混熟了,扯着扯着就将话题转向了反莽大业。

“想来南阳是我刘氏宗亲聚居之地,伯升哥在此地有颇有名气,肯死心塌地追随他的人必定不少。”刘秀道。

“不少是不少,不过当前形势紧迫,那王莽老贼害怕大洪山上的贼寇与我刘氏宗亲私通,因此蔡阳县里所有铁器都被交到衙门熔铸成了铁牛,就连锄头也不例外。哪里还会有多余的铁去铸造兵器?”

“竟然有这等事情,我从长安回家途中路经宛城,此地正闹饥荒,刚听朱佑兄弟讲家里还有些许存粮,不如运到宛城高价去卖,回来的时候就在当地买些铁器!”刘秀接着说:“不过哄抬物价恐怕欠妥!”

刘演开导道:“愚兄知道你宅心仁厚,可是此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