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连几天,年轻的讲演者——并不只是一张面孔,在斯图加特各城区进行讲演,尔后开始有人向民众散发印制和内容都稍显粗糙的传单。在这期间,苏联驻军始终没有粗暴动武,而是以宣传对宣传,用流动宣传车、街区宣传员对民众作宣讲,宣扬红色民主体制的平等幸福,抨击法西斯独裁的专断与资本家的无情剥削,试图用阶级理论来瓦解德国民众因民族情绪而滋生的不满。对于苏军辅助宣传投入的食物和日用品,没有补给来源的市民无法抗拒,但他们大都对苏军喇叭里不断重复的观点不屑一顾。短期之内,现居斯图加特的数万民众已形成共识:不论苏军如何威逼利诱,到了公投之时也要遵从内心的抉择。
有了在斯图加特的胜利,林恩趁热打铁,将麾下部属两到三人编成一个宣传小组,将宣传战场扩大到巴登…符腾堡州的其他地区,尤其是那些已经接纳了国际观察员的大城市——海德堡、曼海姆、卡尔斯鲁厄等地,而在乡村,这样的宣传行动则是秘密进行的,以免遭到苏联当局的无情暗杀。在各地抵抗组织的协助下,宣传行动的开展较为顺利,经历了二战及之后数年的波折,德国民众未必人人支持帝国势力的复辟,但他们更加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处于苏联的直接或间接统治下。受全国大起义浪潮的影响,民意相当统一地导向反对苏联驻军、抵触傀儡政府一面,如若是以完全公平的方式进行公投,苏联人和他们苦心培植的德国政府将毫无疑问地遭致惨败。
仅仅是受西方世界的压力,苏联掌权者不至于真心妥协,距离公投还有半个月时间,他们有足够的手段影响结果。与此同时,险中求生的帝国力量也在积极做着努力。在国际观察员全面进入德国之后,帝国大本营做出了和林恩如出一辙的决策,即用非武力的方式赢取民众的绝对支持,而斯图加特乃至巴登…符腾堡的模范效果也让他们重新审视那枚曾经光彩夺目的棋子。
月夜,斯图加特北郊,林恩在四名僚属的陪同下静静等候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和他的宣传队伍已经成为了当地民众的热捧对象,也因此开始遭致一些莫名的“意外事件”。不断有外派的宣传小组蒸发般失去音讯,而保持联络是林恩用以判断苏军举止的重要安排。同时,得到发动的斯图加特居民注意到有一些可疑人物在活动,他们能说德语,言谈之间可以看出他们对德国的人文风情不甚了解,或是有张冠李戴的常识性错误,他们对街头讲演者格外感兴趣,找机会跟他们接触,或是表达入伙的意愿,或是邀请他们到附近的村镇去进行讲演,而这些村镇无一例外都没有国际观察员驻点。
在特战特工领域,林恩的传奇经历已成典范,他一眼就看透了苏联人的伎俩,遂令部属一面提防,一面找机会予以还击。不过,即便挫败了对手的阴谋,那也只能有限改善反抗者在巴登…符腾堡地区的处境,接到帝国大本营发出的召唤之时,林恩清楚地知道,人生最艰难的一段磨砺该画上句号了。
约定时点已至,树林上方传来了若隐若现的轰鸣声。林恩让僚属们在林间空地四角分头点燃信号棒,片刻之后,一架蜻蜓状的飞行器轻盈灵敏地降落下来,这便是Fi…282轻型直升机,第三帝国引领时代的军事装备,二战后期就已批量投产的稳定型号。对于这种堪称“树梢精灵”的飞行器,林恩着实不陌生,其性能虽然原始,却已经有了现代的形态,更难能可贵的是,帝国的军事决策者不仅将数架成品转移到了北欧,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进行侦察、联络和低强度作战,还将生产图纸连同关键技术人员都保留下来,从而在直升机技术领域稳居美国之后、位列诸国之前,为复兴之后的军事崛起贡献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点。
旋翼卷起劲风,林恩快步上前,爬进后向的副座。直升机旋即上升,整个过程持续仅仅两分钟不到,林恩只能匆匆与僚属们挥手告别。皎洁的月光下,Fi…282以树梢高度轻快地向北飞行,这样的目标是苏军雷达和夜间巡逻机难以捕捉的,银白色的林海让林恩仿佛置身于一年前的北欧,彼时有那么几次机会,他乘坐飞机往来于特隆姆瑟与秘密“避难所”之间,同样是月夜,同样是凉风飒爽,同样对未来充满别样踌躇……
第37章 假面生涯
经过一次快速的中途加油,以舰载侦察/校射为设计用途、于二战末期多次投入陆上战场的Fi…282轻型直升机运载着林恩抵达不莱梅。此时这座重要城市连同西面和北面的奥尔登堡、威廉港、诺登皆控制在帝国军队手中,它们也因此成为帝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在欧洲大陆获得第一块“光复领土”。随着交战双方的“默契停火”,帝国军队风雨飘摇的战线得以稳定下来,前线总指挥部也从哥本哈根迁移到了不莱梅。
清晨时分,林恩站在一块坡地上远眺远方,薄雾弥漫的田野埋葬了成千上万的帝国军人和数量骇人的苏军官兵,两个同样值得尊敬的角斗士又一次在毫不留情的正面搏杀中抛洒鲜血,以至于迎面吹来的风里仿佛都充斥着死亡的气息。在那遥远的看台上,普通观众发出阵阵惊呼,而这血腥角斗场的“主宰者”——影响并推动局势的幕后之人,永远保持着冷漠的眼光。
“阁下,请跟我来!”
听到这客套的称呼,林恩收敛思绪,平静转身,对不知自己真实身份的勤务军官报以淡淡一瞥,从毫不起眼的门廊健步走入位于地下掩体内的指挥部。
在帝国与苏联的“蜜月期”,也即是盟国和苏联交战最激烈的时期,苏联将原先扣押的德军战俘大量转往北欧,使得帝国军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充了十数倍,进而成功击退了盟军对北欧的进攻。这些新生力量好比充满活力的血肉,而那些在北欧度过上千个枯燥、乏味却得以磨砺精神意志与战斗素质的日子的帝国近卫军官兵们,此时俨然成了帝国巨人的坚实骨骼。进入指挥部,一阵黑色正装的林恩引来诸多目光,然而不论是在帝国参谋部共事过的同僚还是有过一面或几面之缘的帝国近卫军人员,居然没有一个开口称呼他“加尔戈将军”,只是流露出惊讶、好奇乃至质疑的神情,仿佛在光天化日之下见到了一个本不存在的亡灵。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恩内心充满疑惑,然而隆美尔的副官迎了出来,正声开口道:“阁下,帝国元帅正在等您!”
“阁下”,一种非常模糊的敬称,以往这位副官并不这么称呼自己,林恩的好奇就更深了。
在指挥部里间的办公室,林恩如期见到了比自己更具传奇色彩的帝国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这位在5年前被授予国葬的德国军神堪称后第三帝国时代的守护者,从最初的“雅利安方舟计划”到过渡期的军事整备,他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抗击苏军登陆、盟军入侵的作战行动中,他始终担任着帝国军队的战斗指挥官职务,并以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断力以及高深莫测的战争智商引领帝国军队赢得逆境中的一场场胜利。
除了隆美尔,房间里还另有数人——在苏军战俘营里度过了三年时光、现年已是68岁高龄的克莱斯特元帅,顶着“高级军事委员”、“宪兵将军”和“元首特派督察官”等头衔的汉斯·安德里,以及帝国第二远征兵团司令官保罗·豪赛尔、第三远征兵团司令官约瑟夫·哈尔佩。这些人无一例外拥有辉煌的过去和显赫的现在,常人在他们面前不免自觉渺小,而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一切,林恩的心境距离风轻云淡、宠辱不惊更进一步,因而内心的真实感想都妥善地藏于平淡的面部表情之下。就气场而言,林恩的稳重大气绝不输给任何人。
“欢迎我们的英雄从黑暗炼狱归来,而在致以最高敬意之前,我想……”
隆美尔说着转头朝安德里看了一眼,这样的情况林恩还是第一次看见。
最不起眼却最不容忽视的安德里从角落里走上前,取出预先准备好的文件,清了清嗓子,宣读道:“英勇而忠诚的帝国战士、帝国骑士十字勋章的第二位获得者、特隆姆瑟永久名誉总督、帝国近卫军特别上将……林恩·加尔戈,于1949年5月7日在不莱梅郊外一场惨烈的战斗中不幸阵亡。他的一生已经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他对帝国所作出的贡献足以获得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尊敬,他的精神鼓舞着全体帝国将士继续为信仰奋战……经帝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一致通过,追授林恩·加尔戈陆兵少将军衔、帝国金十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