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面其实也帮了很大的忙。政治平衡一旦形成,哪怕是当事人自己想要打破,也非轻易能够办到,然而随着平燕战事的成功结束,童贯以宦官封王,淡出了外朝政坛,只剩下些宫中的影响力,高强的地位则再次跃升,其权位直逼当朝宰相。再加上左相何执中病逝,一张桌子的四只脚中三只不平,朝堂上的这种均衡便无可避免地被打破了。
乱世见英雄,其实做官也是一样,上面的人要是铁板一块,下面的人如何上位?因此自打高强平燕回京以后,大宋朝野不安分的气息就越来越浓厚,只是其间诸事纷出,首先是何执中老而不死,而后燕青异军突起,又有元圭出土,大大分散了朝野的注意力,是以种种明枪暗箭还只是引而不发。直到何执中病逝以后,辽东纳土称臣。遂成为一个有力的导火索。
“衙内,今番台端有意弹劾宗宣抚,其实意在衙内,而意在衙内,又势必将引起朝堂的又一番升黜。以小乙之见,政和年间的政局至此已是不得不变。”既知被参在即,高强自然要有个应变的策略,故而连夜召集燕青、许贯忠、石秀三个心腹之人商议。
高强叹道:“我岂不知?只是我年未满三旬,已然身居枢府,权侔宰相。外有平燕之功,内有理财之名,你说我还图什么?什么人想要上位,自去上便是,本衙内只待收了辽东,给花荣、史文恭他们一个正果,那便可以放心归隐,谁想如今事故频发,欲退不能?”
对于高强来说,如今的局面确实有些被动。他并不是没有预料到自己将要遭到弹劾,成为朝堂重建平衡过程中的牺牲品,不过他原本就不是想要在官场中混迹一辈子的人,眼见燕云已经恢复,早就想见好就收,故而之前请安道全为何执中延寿,又一手捧上燕青来,无非是想要把水搅浑,自己好趁机在枢密使这个位子上多待些时候,把辽东众人安置妥帖了,那就了无牵挂,可以挥一挥袖子,不带走一片云彩了。
原本他的时间计算的也还恰当,原本有可能在平燕凯旋以后就爆发出来的朝堂动荡,却直拖到此时才开始,给了他充分的时间来规复辽东,是以对于预计将要来临的针对自己的弹劾,高强其实一点都没放在心上,左右凭他的功劳,以及赵佶对他的圣眷,就算去位也不会落什么罪愆。这当然还是托了大宋朝不杀士大夫国策的功劳,若是在明朝这种专门会虐杀功臣的破朝代,高强恐怕宁可造反也不会自废武功,熊廷弼、于谦,那是活生生的例子!
然而事与愿违,辽东甫一内附,立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的话,大宋极有可能陷入和历史上的大明朝相似的境地,要知道现今的女真国,那可是完全不逊色于历史上的后金。单单是外事的话,那还罢了,好歹这大宋朝的天也不是他高强一个人顶着——但若是象这样被弹劾下来,宗泽、花荣等现今的辽东上下将帅势必要来一个大换班,放在现今女真虎视眈眈的时候,这不等于是授人以柄么?
燕青亦苦笑道:“朝臣但知己事,鲜有能胸怀天下者,这也是无可如何。为今之计,须得先定进退之策才好。”
许贯忠接口道:“不错,衙内虽早有退意,我等数人志亦不在朝堂,故而均乐于赞成,横竖这博览会、钱庄、应奉局并秀字堂几处,皆已养成气候,纵使衙内离开枢府,亦无损分毫。然而诚如衙内所言,退是退得,却不能如此退法,若是要惹得辽东大乱,他日若要再行安定,非数十万众不可,甚或衙内十年之功,亦将毁于一旦,此诚可惧也!”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高强倒吸一口凉气,看许贯忠的眼神都有点变,这是什么话?这是当年岳飞北伐,被十二道金字牌招还时的愤然之语!要真是落到这样下场的话,高强真不晓得自己会作出什么样的事来。
石秀纵横江湖,现今其地盘又延伸到了燕京,历来是杀伐决断,从不迟疑。眼见高强色变,他虽说对于这等文官政争不大了了,但是大关节的轻重也不含糊,当即将剑眉一挑,冷笑道:“区区腐儒,弄权败事!衙内,他们既以辽东为词,小人之意,何妨便挟辽东以自重,先令宗宣抚那里与女真开起兵来,只须将罪由归在女真那方,朝廷纵然有意裁制,却也不能阵前换将。那时节自然亦要衙内坐镇中枢策应辽东战事,不妨便寻个岔子,将这些腐儒统统赶到辽东去从军,一发都用军法砍了,自然天下太平。”
高强每次找石秀来议事,其实未必指望他能出什么巧主意,这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和最老资格的黑帮头子,其思路完全是黑社会做派,动不动就玩肉体毁灭的。不过他自身不在朝廷,又不是士大夫出身,许多时候其思路能及高强等人所不能。有他在旁,可收他山之石的功效。
譬如现今的提案,那就是一味不折不扣的猛药。认真分析起来,眼下这办法还真是可行。反正辽东有兵有粮,和女真的关系也紧张起来,要打也是一句话的事。然而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可以瞒过所有人的,高强如果真这么干的话,一个拥兵自重挟制朝廷的罪名是脱不掉的,哪怕他现今确实能让朝廷投鼠忌器,然而一旦事态缓和下来,朝廷秋后算帐的话,高强的日子也好过不了。
许贯忠便皱眉道:“石三郎所言,亦不为无理。然而似此拥兵自重,一旦开了头,便无有了局,其势势必如唐季藩镇一般,渐成割据之势,此岂衙内之所为哉?况且辽东孤悬海外,两百年来不通中国,一旦就此割据,则二十年后必非中国所有。其不沦于夷狄者几希!且论今日之局面,尚未至此不可收拾之境地,故而愚意三郎此策不妨姑且存之。”
高强连连点头,他也是这般想法,纵然他能跑到辽东去自立,然而大宋朝是绝对不能容许这种割据势力存在的,倘若发现制不了他的话,恐怕象元符年间弃河湟之地的事,朝廷也未必不会再干一次,到那时难道要他高衙内在辽东去和女真打生打死,作东北王去?夭寿,这样写法,读者都不会答应的!
石秀其实是颇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头脑上比燕青、许贯忠等人笨,然而思维方式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决定了他一辈子都想不出这等朝廷官员的弯弯绕来。因此凭着自己的路数献上一计之后,听得许贯忠对他加以驳斥,他也不以为意,嘻嘻笑道:“衙内唤小人来此商议,想听的也便是此等计策,倘若小人把话尽皆说了,许先生与小乙如何处?罢了,且听许先生妙计。”说着把手一摊,竟是一副惫懒相。
高强不禁失笑,想想石秀叱咤江湖,群小辟易,他能象这样耍赖的机会大约一年中也难得一次,十年之间,仍称衙内不改,相互间亦是如此坦荡,若非这几个都是人中之龙凤,焉能做到?忽然之间觉得,能够在身边聚拢这样的一群人,干成了这许多大事,自己何其幸运!
却见许贯忠亦是莞尔道:“三郎亦戏我乎?即今事在眉睫,若要从容化解,了于无形,纵然智者亦为之束手。然而适才衙内之言,小人却有所得,敢问衙内,此番可是以辽东为先,己身为后?”
高强点头:“正是如此,辽东若安,女真与辽国便不得安,我大宋便安,我便可了无牵挂,回家教孩子去,今番可莫要象长恭那般,自家忙着国事,却把孩儿的教养也抛在脑后了。”
三人闻言俱是好笑,高强拜托鲁智深为他教训长子长恭之事,这几人当然都是知道的,想想一个小小花花太岁落到鲁智深手里,却是想不学好也难!
许贯忠便道:“既是如此,则今番却也不难应付,前有何正献公为相公上书,官家想必也有此心,今次不若便在朝廷上面折诸位台端,拼个鱼死网破,教台端弹劾宗宣抚不成,势必要纷纷去职。而衙内闹出这等大事来,依例也要避位,何不乘势便求外任,官家必定许之,且圣眷不衰,待得外任一了,便可求还。”
高强听得晕晕乎乎,没明白什么意思,燕青却笑道:“贯忠此言正与吾同。衙内。实则今番御史台参劾宗宣抚,其意盖在于衙内,必是料想衙内冲年而登枢府,复有大功,官家亦当有去意,如今奏本一上,衙内依例须得自引去,则圣意谅亦当抚而从之。将衙内径放外任,数年后方得大用。而如石中丞等台谏,一旦弹去衙内这等幸臣,势必声望大涨,纵使不得左相,然而宰执必定有望,其如意算盘也如此。”
高强想了想,好似捉到了几分头绪:“小乙,你言下之意,今日众位台端的奏本,其实未必有多少真凭实据,乃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