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巾张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
    疑虑重重的鲍出,下意思的问着刚认识的战友。潘隐正要回答“不知道”,一眼却瞥见面前的淳于琼,脸上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再一眼看见远处隐隐出现的汉军身上的服饰,潘隐心里,终于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如此!”
    恍然大悟的潘隐,并没有任何高兴的感觉。因为,他突然发现,看穿了部分真相之后,己方的处境居然变得更加险恶!
    “鲍壮士!此地不宜久留,且跟我来!”
    鲍出只见过潘隐一次,并不知道潘隐的身份,此刻听到潘隐叫出自己的姓氏,心下有些惊讶。他看了前方气定神闲的淳于琼一眼,不甘心的说道:
    “这叛逆还未死,某不能走!”
    潘隐紧张中一跺脚,叫道:
    “还想杀他?再过一会儿,等他的同谋到了,就轮到他要杀咱们了!”
    鲍出对这话殊为不解,问道:
    “同谋?谁是他同谋?”
    潘隐一指百步之外出现的一小队汉军,叫道:
    “司隶校尉属下的‘中都官徒隶’,看见没有?这些徒隶的长官袁绍,就是他的同谋!”
    所谓“中都官”,汉指京师诸官。所谓“徒隶”,汉时专指狱卒。所谓的“中都官徒隶”,就是指来自“中都官狱”的狱卒。
    所谓的“中都官狱”,通常专指汉武帝以降的特设‘诏狱‘,即某种直辖于朝廷的司法审判组织。“中都官狱”有权接受起诉文书、奏请立案、传捕、拘禁罪犯和证人;审讯及拟罪上报;包括对部分囚犯的处决。
    虽然“中都官狱”和朝内多种审判机构有隶属关系,例如皇帝使者、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但它最直接的领导者,就是司隶校尉。
    鲍出知道淳于琼与袁绍的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风度出众、雍容典雅的袁氏长公子,号称“天下楷模”的袁本初。居然会是眼前这个杀害大将军的瘸子的同谋!
    “你走不走?你不走,咱可要走了!”
    潘隐与鲍出并不熟悉,也就是听大将军提及过两次而已。若不是看中了鲍出那一身极具冲击力的武技,潘隐才不会与他说那么多话呢!
    眼见时间流逝了不少,潘隐决定,这个愣小子如果还不识好歹。自己就不再理会他,直接走人。
    “你若够聪明,就赶快逃走。我不追你。”
    对心思简单讲义气,战斗起来悍不畏死的鲍出,淳于琼心中还是有几分欣赏的。如今袁绍既然已经带兵入宫,大事也就定了。对眼前两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子,淳于琼也没有一定要杀人灭口的想法。
    甚至就连那些轻言目睹了他暗杀大将军何进的宦官们,淳于琼都没有将他们统统杀人灭口的打算。事到如今,这些宦官的死活。已经变得不重要。对淳于琼乃至于袁绍来说,真正必须杀死灭口的,只有一个人。
    至于这个人是谁呢?
    ——不可说,不可说……
    诡异的心情在鲍出的心中滋生。听到叛逆淳于琼神色轻松的说出这样的话,又见潘隐不再犹豫,转身离去,鲍出只觉得事情越来越古怪。
    好在鲍出虽然搞不清楚状态,却还明白“随主流”的做法。叫了一声“等等某家”。他终究还是舍弃了淳于琼,对着潘隐逃离的方向追去。
    周边没有了敌人。即使是以行事“坚毅果决”著称的淳于琼,也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刚才完成的壮举,可是将要改变整个大汉未来的大手笔。无论是什么人,当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造成多么大的后果时,不可能不会紧张。只是有的人将这份紧张表现出来。有的人却能将这份紧张藏在心里而已。
    脚步声逼近,一个龙行虎步、器宇轩昂,全副武装的将军,来到淳于琼身边,激动的问道:
    “成了?”
    “成了。”
    “好样的!仲简!二十年的血债。终于可以让这些奸佞们偿还了!”
    说话间,来将的眉眼里,都充斥着笑意。不过,他终于还是将这份激动强行忍了下来,恢复了严肃的表情,对淳于琼说道:
    “仲简辛苦了!大将军遗体何在?”
    淳于琼用手指了指长秋宫大殿,声音中透露着一丝深沉的疲惫:
    “我就不过去了。”
    “好!仲简去休息!一切有吾!”
    “拜托了,本初。”
    对袁绍略拱了拱手,淳于琼一瘸一拐的向皇宫外走去。当空的太阳照在他的身上,居然让烈日也显露出一丝疲惫,一丝无奈。
    兴奋的司隶校尉袁绍,并没有回头看好友疲惫的身形,只是吩咐两名亲随,好好服侍淳于琼。他现在的心思,完全被前边的大殿给占据了。
    一行人小跑着进入了长秋宫。刚才还“贵客”盈门的大殿内,已经空无一人。不,不对,还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这个“人”,或者说曾经的“人”,自然就是不幸身首异处的“前”大将军何进了!
    走到大将军何进的人头前,袁绍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千言万语,最后只变成了一句话:
    “何遂高,走好……”(未完待续。。)
    ps:  ps:关于袁绍,后世几乎所有人的观点,都认为他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无能之辈。然而,笔者读完《三国志》,看过一些有深度的三国论文,却发现这位失败的士人领袖,的确是个能力出众的强人。就连魏武帝曹操,也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乖乖地在袁绍的麾下当小弟。
    只可惜,这位事实上的“汉末第一人”,最后的结局是被小弟曹操爆掉了。而曹操也正是在打倒了袁绍这位隐藏的**oos之后,才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袁绍“天下最强者”的头衔,晋级成为“三国第一人”。
    所以,以笔者的评价标准来说,不是袁绍不强大,而是曹操更有才。这样的评价,庶几可以宽慰这位差点儿建立起袁氏王朝的一代雄才。



第50节 筹谋幕府间
    看到这里,各位想必已经猜出来,连日来发生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袁绍在暗中的策划!
    袁绍与宦官之间,矛盾极大。
    袁绍的岳父李膺,便是死于宦官之手。袁绍本人,也因为宦官发起的“党锢之祸”,不得不先借母丧守孝六年,又潜居于京师十余年,不敢出仕。
    可以说,若不是当年的“黄巾之乱”所带来的压力,让灵帝不得不废弃坚持十多年的党锢政策,袁绍的仕途,可就被宦官们给毁了!
    所以,对袁绍来说,宦官就是他心中最大的死敌。在守孝六年的时间里,他不止一次的在简陋的孝棚中暗暗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想办法铲除宦官,以报当年“辛亥政变”之仇!
    这里的“辛亥政变”,可不是后世人尽皆知的“辛亥革命”。它指的是168年九月辛亥日(九月初七),宦官得知了大将军窦武联络士人,准备诛杀宦官的计划,因而连夜歃血共盟,所发动的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宦官们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格杀亲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
    年过八旬的陈蕃闻讯,率太尉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到尚书门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遇害。
    大将军窦武驰入步兵营,起兵对抗阉竖。当时的大汉名将、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此前率军出征,此刻刚回到京师,尚未了解局势。宦官等人假传诏令,骗过了他。张奂误以为窦氏叛乱。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与王甫所率领的千余虎贲军、羽林军一起进攻窦武。
    窦武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他的宗亲宾客姻属及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等人皆被族灭;虎贲中郎将刘淑、尚书魏朗等也被诬陷而被迫自杀;窦太后被软禁在南宫;李膺等再次被罢官,并禁锢终生。
    随后,宦官诱使年幼的汉灵帝下令,使得名士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为了铲除宦官。袁绍在潜居雒阳之时,借助何顒、张邈、许攸、伍孚等好友,暗中谋划如何营救党人,打击宦官之事。后来,他与潜逃北地鲜卑的名士张俭联系上,又通过张俭的关系,认识了当时在冀州已经小有名气的“贤良师”张角。
    在一系列的试探以后,袁绍摸清了张角的打算,觉得这是一个铲除宦官的好机会。随后。他开始隐蔽的利用自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