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士祯感旧集壹“钱谦益”条,卢见曾补传引古夫于亭杂录云:
余初以诗贽于虞山钱先生,时年二十有八。
清史列传玖王士祯传略云:
王士祯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十六年授扬州府推官。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年总督郞廷佐巡抚张尚贤疏荐其品端才敏,奉职最勤。总河朱之锡亦以委盘河库,综覈精详,协助堤工,剔除蠧弊,疏荐。下部叙录,内升礼部主事。(康熙)五十年五月卒于家,年七十有八。
寅恪案:渔洋初以诗贽于牧斋,乃在顺治十八年。故牧斋书有“八十老叟”之语。此时距郑延平率师入长江失败后不久,牧斋实参预大木此举。白门秋柳一题,钱柳俱涉嫌疑,自不欲和韵,否则“秋柳”原诗即使为人攫去,亦可重抄传寄。其答渔洋之言不过推托之辞耳。至河东君是否真如牧斋所谓“当家老姥,十指如锥,吟红咏絮,邈若隔生”,亦殊有疑问。盖此时固不免多少为家务所干扰,但以当日士大夫之生活状况言,绝不致无挥毫作字之余暇。然则所谓“白家老媪刺促下”,仍是婉言辞谢,借以免却外间之招摇而已。呜呼!当河东君赋金明池咏寒柳词时,谢象三目之为“白氏女郞”;当王贻上请其和秋柳诗时,牧斋目之为“白氏老媪”。二十余年间人事之变迁如此。牧斋诗云:“杨柳风流烟草在,杜鹃春恨夕阳知。”(见有学集叁夏五诗集“留题湖舫”二首之二。第肆章已引。)渔洋山人虽非旧朝遗老,然亦生于明季,钱柳不肯和秋柳诗之微意,或能有所感悟欤?
夫明南都倾覆,牧斋随例北迁,据有学集拾红豆诗二集“后秋兴八首。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其五云:“水击风抟山外山,前期语尽一杯间。”(并见遵王注本投笔集。)当时牧斋迫于不得已而往北京,但河东君独留南中,仅逾一岁,即顺治三年秋,牧斋遂返故里,可知钱柳临别时必有预约,两人以后复明之志愿即决定于离筵之际矣。丁亥春黄毓祺之案,牧斋实预其事,距前此白门分手时亦不过一年有半也。黄毓祺案牧斋虽得苟免,然复明之志仍不因此而挫折。今就牧斋作品中所能窥见者,即游说马进宝反清一事。(寅恪案:马氏于顺治十四年九月清廷诏改其名为“逢知”。见清史列传捌拾马逢知传。)关于牧斋本身之活动茲可不详引,但涉及河东君者则备论述之,以明本文宾主轻重之旨也。
今检瞿忠宣公集伍“留守封事”类“奏为天意扶明可必,人心思汉方殷,谨据各路蜡书具述情形,仰慰圣怀,更祈迅示方略,早成中兴伟业事”略云:
臣子壬午举人元锡,因臣孙于去腊离家,未知其到粤消息,遣家僮胡科探视。于(永历三年己丑)七月十五日自家起程,今月十六日抵臣桂林公署,赍帯臣同邑旧礼臣钱谦益寄臣手书一通,累数百言,绝不道及寒温家常字句,惟有忠驱义感溢于楮墨之间。盖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画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据言:“难得而易失者时也,计定而集事者局也。人之当局,如奕棋然。楸枰小技,可以喻大。在今日有全着,有要着,有急着。善奕者,视势之所急而善救之。今之急着即要着也,今之要着即全着也。(寅恪案:顾苓塔影园集壹“东涧遗老钱公别传”云:“以隐语作楸枰三局,寄广西留守太保瞿公。”今有学集中固多观棋之作,可称隐语,然与此书之明显陈述者绝不相类。投笔集后秋兴之六第肆首云:“腐儒未谙楸枰谱,三局深惭堇帝思。”及后秋兴之十二第叁首云:“廿年薪胆心犹在,三局楸枰算已违。”牧斋诗语即指此致稼轩书言。岂云美虽间接获知其事,而未亲见原书,遂致有此误会耶?至其列此事于黄案之前,其时间先后之讹舛,更不待辨矣。)夫天下要害必争之地不过数四,中原根本自在江南。长淮汴京,莫非都会,则宜移楚南诸勋重兵全力以恢荊襄,上扼汉沔,下撼武昌,大江以南在吾指顾之间。江南既定,财赋渐充,根本已固,然后移荊汴之锋扫清河朔。其次所谓要着者,两粤东有庾关之固,北有洞庭之险,道通滇黔,壤邻巴蜀。方今吴三桂休兵汉中,三川各郡数年来非熊(指王应熊)在彼,联络布置,声势大振,宜以重兵径由遵义入川。三川既定,上可以控扼关陇,下可以掇拾荊襄。倘以刍言为迂而无当,今惟争急着是问。夫弈棋至于急着,则苟可以救败者无所不用。迩者燕京特遣恭顺致顺怀顺三(逆?)进取两粤。(寅恪案:清史列传柒捌尚可喜传略云:“崇德元年四月封智顺王。顺治三年八月同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征湖南。”牧斋书中“智顺”作“致顺”,乃音近笔误。原缺一字,今以意补为“逆”字。盖此三人者在清为顺,在明为逆也。)因怀顺至吉安忽然缢死,故三路之师未即渡洞庭、过庾岭,然其势终不可遏,其期谅不甚远,岂非两粤最急时乎?至彼中现在楚南之劲敌惟辰常马蛟麟为最。传闻此举将以蛟麟为先锋,幸蛟麟久有反正之心,与江浙(虏?)提镇张天禄田雄马进宝卜从善辈皆平昔关通密约,各怀观望。此真为楚则楚胜,而为汉则汉胜也。蛟麟倘果翻然乐为我用,则王师亟先北下洞庭。但得一入长江,将处处必多响集。我得以完固根本,养精蓄锐,恢楚恢江,克复京阙。若谦益视息余生,奄奄垂毙,惟忍死盼望銮舆拜见孝陵之后,槃水加剑,席稿自裁。”等语。臣反复披阅,虽谦益远隔万里,而彼身为异域之臣,犹知眷恋本朝,早夜筹维,思一得以图报效,岂非上苍悔祸,黙牗其衷,亦以见天下人心未尽澌灭,真祖宗三百年恩养之报。臣敢不据实奏闻。伏祈皇上留意详阅,特赐鉴裁。臣缮疏方毕,适原任川湖督臣万年策自平溪卫取路黎靖来至桂林,具述虞镇马回子驻兵常德,实有反正之心。回子即名蛟麟者也。以情事度之,钱谦益楸枰三局揣摩之语,确相吻合,似非无据。岂非楚南拨云见日之时,而中兴之一大机会耶?永历三年九月囗囗日具奏。
据此,牧斋致稼轩书作于顺治六年己丑之秋,其中已言及马进宝,故次年庚寅即有往金华游说马氏之事。
更可注意者,即说马之举实与黄梨洲有关。
黄宗羲思旧录“钱谦益”条(此条第肆章已引,茲为便利论述,故重录之)云:
一夜余将睡,公提灯至榻前,袖七金赠余曰:此内人(自注:“即柳夫人。”)意也。盖恐余之不来耳。是年(指顺治七年庚寅)十月绛云楼毁,是余之无读书缘也。
鲒埼亭集壹壹“梨洲先生神道碑文”略云:
公既自桑海中来,杜门匿景,东迁西徙,靡有宁居。又有上变于大帅者,以公为首,而公犹挟帛书,欲招婺中镇将以南援。
黄炳垕编黄梨洲先生年谱中“顺治七年庚寅”条云:
三月,公至常熟,馆钱氏绛云楼下,因得尽翻其书籍。
寅恪案:太冲三月至常熟,牧斋五月往金华,然则受之此次游说马进宝实梨洲所促成无疑。观河东君特殷勤款待黄氏如此,则河东君之参预劝马反清之政治活动,尤可证明也。
又金氏牧斋年谱“(顺治八年)辛卯”条云:
为黄晦木(宗炎)作书绍介见马进宝于金华。(原注:“尺牍”。)
金氏未言出于尺牍何通,但检牧斋尺牍中“致囗囗囗”略云:
余姚黄晦木奉访,裁数行附候,计已达铃阁矣。友人陈昆良赴温处万道尊之约,取道金华,慨慕龙门,愿一投分。介恃道谊之雅,辄为绍介。晦木知必荷眄睐,先为遥谢。
寅恪案:此札乃致马进宝者。细玩其语气,介绍晦木与介绍昆良时间相距至近,且足知两人俱是初次介绍。今检浙江通志壹贰壹职官表分巡温处道栏云:“陈圣治,辽东锦州人,顺治十年任。万代尚,辽东铁岭人,顺治十四年任。孟泰,辽东辽阳人,贡士,顺治十六年任。”及清史列传捌拾马逢知传略云:“顺治三年从端亲王博洛南征,克金华,即令镇守。六年命加都督佥事,授金华总兵,管辖金衢严处四府。七年九月奏言臣家口九十余人,从征时即领家丁三十名星赴浙东,此外俱在旗下,距金华四千余里,关山迢递,不无内顾之忧,恳准搬取。下部知之。十三年迁苏松常镇提督。”并有学集柒高会堂诗集有“丙申重九海上作”一题及“高会堂酒阑杂咏序”末署“(顺治十三年)丙申阳月十有一日书于青浦舟中”,故综合推计牧斋之介绍晦木见马进宝于金华,实在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