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震自问没有王安石的聪明才智、惊世才华,没有张居正的老谋深算、日理万机。他应该凭借什么来改变这一现状呢?难道就凭自己对历史的一点点的理解,难道就凭自己会做几个古代没有的小玩意?所以,朱震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历史这一条路。正如血酬所说:“如果说历史是一场持续千年的风暴,那么个人就是这风眼中的一叶扁舟。以个人的能力来改变社会的进程,在我看来,与螳臂当车无异,可能会尸骨无存。”

朱震他不想尸骨无存,他想好好的活着,所以他在制造一些小东西慰藉一下思乡之情的同时,更多的是去训练士兵,去争权夺利,去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场持续了千年风暴中保住小命。然而他所做的这些,有同一个古代人有什么区别呢?至少现在,便有许多人在和他做同一件事。

但是今天,当他突发奇想的准备办一个快训班为自己培养出几个中级军官时,他突然感悟到了一丝契机,一丝改变历史轨迹的契机!既然自己无力去控制这场持续了千年的风暴,那么,是否可以去引导他朝另外一个方向移动呢?

没有王安石的聪明和才华,但是我比他多了近千年的阅历;没有张居正的雄才大略,但是我知道历史的正确发展方向。温水煮青蛙,一时之间他们接受不了,没关系,可以慢慢来,星星之火虽然随时都可能被风暴给吹灭,但未必不可燎原。

此时,朱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感,不说别的,就说这个军官快速培训班,王安石、张居正之辈想得出来么?假以时日,等自己掌控了天下,把它扩招成一个军事学院都没问题。

心情大好的朱震很快的便把自己的意思写了下来,叫来书记官,命令他们抄录几份,分发到李超涂、王明等手中去。写完之后,朱震拿起桌上的那杯苏惜月泡好的浓茶,轻饮了一口。同时另一只手拿起刚刚写好的纸张,准备再检查一下,却看到李超辉闯了进来,面带春色的说道:“大人,恭喜恭喜!”

朱震一愣,笑道:“不错不错,我刚刚想通了很多事情,确实值得庆祝一下。”

李超辉摇了摇头说道:“我怎么知道你想通了些什么事情,我说的恭喜。是指大人不久之后,便要成亲了!”

“成亲?”朱震摸不着头脑问道:“谁说我要成亲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遗忘的势力

李超辉笑道:“大人,今天我去拜访了一下山东的郑氏家族,郑老尚书对大人那是赞不绝口,隐隐约约有和大人结交的意思。”

朱震皱了皱眉头说道:“郑氏家族,那个郑氏家族?这和我要成亲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你跑去拜访郑氏家族,我怎么不知道呢?”

李超辉道:“大人,你听说过当年的门阀势力么?”

朱震思索了一下,门阀势力,小说里面经常有的东西,传说中拥有自己的领地和私人武装,势力非常惊人的一些大家族。朱震对门阀势力的一些了解也都出自于后事文学大师黄易先生的《大唐双龙传》。但是朱震知道,在现在这种高度君主集权制的统治下,根本不可能形成门阀势力的。所以,朱震回道:“听说过,那些应该是传说吧,毕竟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这些控制不住势力存在。”

李超辉笑道:“这并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只不过到了唐朝,皇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这些门阀势力都被打击削弱了,然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消逝了而已。”说道这里,李超辉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说道:“但是,士族豪门为了永久保持自己优越的门第族望,保持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殊地位。为了保持他们高贵的血统,增加士族子弟对家族的归属感,便通过编撰“家谱”的办法,把士族的世系源流明确地记载下来,以备查考。不瞒大人,我们家便是当年山东李氏家族的一个旁支,而郑尚书家便是当年山东另外一大门阀郑氏家族的分支。我们家现在还保留着那部近千年了的族谱。各大门阀也为了保持他们高贵的血统,士族豪门特别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只许在同等士族之间联姻,所以我们李家和郑家也算是亲戚了,既然来了山东,我自然要去拜访一下。”

朱震怪笑道:“既然是亲戚,自然该去拜访一下,不过我却不知道原来李兄还有这么高贵的血统。其实我在一些隋唐杂记中也或多或少的看到过一些门阀制度的影子,而且我对所谓的门阀制度很感兴趣,李兄可以和我说说么?”

李超辉开始讲解起门阀制度的根源来。门阀制度形成于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这便为门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封功臣和三国时期的土地兼并,让士族豪门有了大量的土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专看家世出身,从而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也成为世袭官僚。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制度。

说道这里,李超辉脸上再一次涌现出自豪的神色:“当时豪门士族有很多家,但真算的上门阀的,也就那么十几家。其中山东便有崔、卢、李、郑四大家族可称得上是门阀势力的了。这清河崔家随晋南迁,显赫一时,到了唐朝是开始衰落,正巧又碰上了黄巢大起义的,满族被杀得一个不剩。卢家、李家和郑家在李唐皇朝势力的打击下下,也开始衰落了下来。但是百足支虫,死而不僵,三大门阀虽然解体,但三大家族却有依然保存了很大的一股势力,毕竟几百年的积累的人脉和财富不是一朝一夕之间便能消耗完毕的。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他们也曾试图重新崛起,甚至还发生过武装起义,也用财富和人脉去支持了许多武装叛乱,但是一次一次的失败让三大家族越来越弱。经过元末山东之乱后,三大家族竟然各只剩下一支了。在太祖皇帝绝对的中央集权下,他们也知道复兴无望了。所以我们三家都选择了向朱明皇朝投诚,希望能获得一个勋贵的地位。

那是朱明皇朝刚刚立国,根基不稳,国库空虚,能得到我们的支持自然很高兴,答应让我们享受开国功臣的待遇,获得一个世袭的爵位,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不识好歹的卢家与汉王朱高煦相互勾结,发动武装叛乱,最后又以失败告终,惹得朱明皇家以此为借口,要彻底诛灭我们三大家族。

我们李家和郑家把剩余的一点点人脉都发动起来,跑人情,连家族最后剩下来的一点财富也捐献了出来,如果不是那时侯大明国库空虚,急需要大量金钱,我们两家也跟着灭族了,尽管朝廷应许放过李、郑二大家族,但是也让我们迁离根深蒂固的山东。我们李家迁往了洛阳,他们郑家迁往了开封,两家也一直保持的来往。我们两家秉承了家族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从事治学、育人,期间也出现过不少人才,但是朱明皇朝留下了训示,不可让李、郑二家人入朝为官,所以我们两家虽然人才辈出,但却一直未有长足发展。然而这个潜规则在大明万历朝时,被郑家一位天资聪颖的年轻人打破了,他不仅入朝做了官,而且还做到礼部尚书一职!告老还乡后,郑尚书蒙神宗陛下恩典,特许搬回山东。我们李家也在郑家搬回山东后,失去了来往。

“今天我去拜访的郑尚书,便是想探探他的口风,是否能支持大人你了。毕竟大人的底子太薄,大人请观之,历朝农民起义几乎都会失败,便是缺乏根基和底蕴了,太祖皇帝成功的特例,也是因为中原在蒙古的统治后,士族大家大都灭亡或者濒临灭亡。现在经过三百年的发展,中原的士族勋贵势力不可小觑。”李超辉正色的说道。

朱震一直很认真的听着这段秘史,一段延续了千年的传奇。他可以从李超辉的只言片语中,想像得出当年门阀势力全盛的时候,是多么的风光。然而,朱震也不是傻子,他以前就很怀疑李超辉这家伙的动机,现在想起了,肯定是和他们家族的地位有关了,毕竟一个不能出仕的家族,在这个时代很难兴盛起来。

不过,这天下本来就是一桩买卖,大家相互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也不是要利用他们来争霸天下么?现在,自己手里有数万大军,有山东之地,他们才来和自己做买卖,如果自己只是路边的乞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