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志明大喜,和官绅士族约定以举火为号,凌晨时分从北门突入。果然,在官兵猝不及防之下,被官绅士族们组织家丁护院夺了北门,献给唐志明,唐志明纵军进城,城中贼军前来堵截,被唐志明同官绅士族里应外合杀得大败,连夜弃城而逃,唐志明穷追一阵,二千五百贼军只剩下一千余人逃入宣府。
唐志明率军回城,城中官绅士族以为英雄,率领百姓夹道相迎,唐志明心中甚喜,隐隐生出几分骄气来。
而这时候,朱震尚还在同金虏在京畿一带打游击战,天下局势还未明朗。唐志明不敢投效朱震,若是朱震再败,自己岂不是三番四次反复之人?但张天琳尚领大军镇守居庸,太原也是李自成的地盘,自己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大同一个小有名气的生员跑来对他说:“将军讨贼,有功于社稷,但因将军趁有过从贼之耻,官绅士族借助将军兵力赶跑贼军后,都不会服从将军,将军之势,实在危矣!倘若将军能尊奉大明宗室,续先帝之祀,委以将军军政,将军号令大同、宣府乃至太原大明官吏将士,驱除贼军,定然一呼百应,再也不惧张天琳一匹夫矣!”
唐志明想了一会,说道:“如此一来,若是金虏胜了还好,若是济王殿下获胜,只怕不能容我。”
那人笑道:“将军多虑了,先不说济王殿下胸襟,就是将来济王殿下出兵山西,也多有仰仗将军之处,岂有不容将军之理?何况又非将军称王,称王这乃是他们大明宗室之人,那时将军是外人,自然可以拖言不敢过问宗室之事,把此人交与济王殿下。”
唐志明听了心中一喜,聘用此人为随军幕府,便收大同境内宗室之人,比较亲近的大明宗室都被李自成虏杀,最后只得到一个叫朱鼎鎳的人,乃太祖十一子代王九世孙。唐志明拥为代王,号称监国,延续先帝之祀。
檄文发往大同、宣府、太原各地,官绅士族们果然从者如云,军民百姓响应者也不少。各地地主武装纷纷起义勤王,唐志明以抵御张天琳为由,假代王诏令调集各地军马入大同,聚得人马六万余人。
唐志明骄心大盛,竟然誓师讨伐张天琳。留下一万人镇守大同,亲自带领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宣府而去。
第291章 问鼎(八)上
第291章 问鼎(八)上
宣府同大同一般,也只有府城驻守着二千五百贼军,加上大同逃去的一千多人,也只有三千五百余人,就士兵人数来说,只有唐志明麾下士卒二十分之一,军力对比,可谓相差悬殊。
行军五日,唐志明大军便抵达宣府城下。宣府因总兵府设于宣化府而得名,是大明边陲重镇之一。宣府总兵不同于内地各镇总兵,内地总镇大抵是明末为了剿灭流寇时设置的,宣府总镇却在明初便有了,可想而知,经过二百多年的经营,宣府的防御力有多么的强悍。
唐志明从军之时,也在宣府做过低级军官,那时他总觉得宣府城墙不够高大,现在带兵攻打这座城池时,却感叹他的雄壮!
唐志明用马鞭指着宣府城,笑着对左右幕僚说道:“若是我军能攻下宣府,又该当如何?”
幕僚笑道:“即得宣府,自然应该携胜利之威逼迫居庸,若是能得到居庸关,用重兵镇守之,如果京畿局势明朗,则举大同、宣府投效之,必能得重用,若是京畿局势任然混乱,便可挥师南下,克宁武,居太原,以为根基,将军不失为一方诸侯矣!”
唐志明扬声大笑,马鞭向前一指,一万先锋向宣府城冲了过去。
三天之后,唐志明想做一方诸侯的想法彻底消失了。数万大军轮流进攻,死伤七千余人,居然连城墙都没摸到,而城中只有三千五百贼军啊!还是没有大将坐镇的情况,若是张天琳随随便便从居庸关带几千人马过来!想到这里,唐志明生出一股寒意,宣府离居庸也就二百多里,按理张天琳一天就能赶到,可是现在还没来救援,那他?
想到这里,唐志明急忙令人探寻居庸关贼军动向,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吓得唐志明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张天琳三天前就带着五千人马出了居庸关,直奔大同去了。
唐志明急忙召集大小将校前来议事,唐志明麾下将校却大都是官绅士族充任的,这些官绅士族们的家当都在大同,听到张天琳奔袭大同,哪里还有别的想法,都异口同声的说道:“速速会师救援大同!若是大同有失,代王殿下必为贼军所劫,将军所有努力也都化为泡影了!”
当初那个出建议让唐志明拥立代王的幕僚看着心急如焚的同僚们,自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冷冷一笑,大声说道:“将军不可放弃!大同城中尚有一万多士卒,这些士卒虽然都是乌合之众,初次攻坚,自然不能建功,可是却未必守不住大同城,更何况大同军民是刚从贼军手底下反正,对于贼军自然是背叛,心中肯定恐怕贼军报复,必定拿出勇气死守,不敢轻易投降。而将军带出来的五万大军攻打宣府三天,虽死伤惨重,留下来的却都是在生死边缘挣扎过的士兵了,只要再有七八天功夫,肯定能一举攻下宣府,到时后居庸关没有了张天琳坐镇,携胜利之威而去,自然易如反掌。而经过血战后将军麾下士卒也将变成精锐之师,到时回师救援大同,岂还惧怕小小的张天琳?现在若是将军回师,先不说是否会中张天琳之计,将军麾下士卒依然是乌合之众,到时后贼军若是从太原、宁武调集大军前来围剿,将军凭什么守住大同?”
唐志明本就是个无主见之人,心中也犯愁起来,他心中也隐隐觉得那个幕僚说的很有道理,这个幕僚是寒门士子,投在自己帐下没有太多企图,可是那些官绅士族们却纷纷勾心斗角,当初在大同是就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将领名额争得你死我活,现在提出回师大同,肯定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了。可是,若是自己不答应,只怕会失去他们的支持。
果然,就在唐志明犹豫之时,官绅士族厉声说道:“将士们家眷都在大同,将军若不回援,谁还有心征战!”
唐志明此时若是能拿出魄力,用铁腕手段镇压住这些官绅士族出身的将领,在激励士气,定然能有所作为。可是世上本就多碌碌之辈,唐志明若有这种大才,在此乱世之中也应早有成就了。他当即听从了官绅士族出身的将领们的意见,带着大军回援大同,那个幕僚只能哀叹,扬言张天琳肯定在路上等着截杀回援大军。
将领们听了大怒,说他动摇军心,竟然以军法从事之,唐志明心中也越发对那些官绅士族不满起来,他倒真盼望着路上能遇到张天琳。
皇天不负,就在唐志明大军行至大同东面一百余里的白登之时,张天琳以劳待逸,列阵于大道之上,一举大败大同兵,唐志明四万三千多人只剩下九千余人逃回大同。
张天琳追至大同城下,扬言不开城投降,城破后屠城。军民见唐志明五万大军尚且大败,现在二万人不到,心中恐惧不已。唐志明灵机一动,把那位被将领杀害的幕僚告缺自己的话语放了出去。
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事,大同的军民果然对那些官绅士族愤怒不已,都投效到唐志明帐下来,也纷纷表示愿意随唐志明死守大同。
张天琳劝降不果,下令攻城,接连攻打了五天,都被唐志明指挥士卒稳稳的打了回去,此时他心中在此想起那位幕僚来,他的预言果然不虚,若是军民同心协力,五千贼军在大同城中粮食为消耗完之前休想破城!心中对于那些官绅士族们更是痛恨,暗下决定,待到打退张天琳后,一定要给他们几分颜色瞧瞧。
也就在此时,朱震一举全歼金虏,确定京畿大局,而后朱亮奉命领精兵五万出北京城,直扑居庸关,居庸关守关副将萧羽对于张天琳当初对他的不信任早就不满,后来迫于大同叛乱,不得已又把居庸关交还给自己,但却留下来五千嫡系监视着他。
等到朱亮大军抵达关下时,萧羽马上指挥亲信打开关门,放进朱亮。朱亮从萧羽口中问清楚形势后,依照临走前朱震的意思,留下王成正(德州时王明部下,以前出现过的)率五千嫡系部下镇守居庸关,萧羽统领居庸关近二万降军随着朱亮一道救援大同。
第292章 问鼎(八)中
第292章 问鼎(八)中
朱亮有意把张天琳部贼军全歼于大同城下,进军之时,兵分三路,一路绕道大同北面的阳和卫,一路绕道大同南面的浑源州。朱亮带领的五万大军自然远非唐志明拼凑的五万乌合之众所能比拟的,张天琳陷入包围后苦战数日,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