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渠,你是什么看法。”
  “下官觉得有些不合适,大将军炮威力巨大,若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得到了,会引发很大的反响,若是朝廷里面,有些大人知道了,肯定是要弹劾的。”
  “不要考虑弹劾的事情,你就事论事,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两个部落提供大将军炮。”
  “这个,下官觉得,只要能够控制弹药的数量,就算是提供了,问题也不是很大,不要说蒙古族部落,就是后金,也无法制作炮弹,还是要受制于我们的。”
  “对啊,这样的想法就对头了,提供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大将军炮,表面上看,增强了他们的力量,其实这会令两个部落更加的依赖我们啊,要是没有我们提供的弹药,大将军炮也就等于是废铁,他们拿着有什么用啊。”
  “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通知宋思军。”
  “嗯,要严格控制炮弹的数量,此外,还要告诉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首领,狠狠的打,将草原上不服从的部落打残,打的其余的部落不敢有其他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依附后金的部落,绝不要留情,就算是灭掉了这些部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渠清泽看着苏天成,有些不大明白,为什么要求两个部落这个时候发起进攻。
  “老渠啊,后金不是在这个时候算计我们吗,我们也要算计他们,让他们为草原的事情头疼,你要知道,后金是很看重草原的稳定的,以前我们重点想到的是交易,现在想的多一些了,要利用草原的动荡,牵扯后金不少的精力啊。”
  两天之后,一封密折从夔州出发,送往京城去了。
  看了这封密折之后,朱由检很快召见了孙承宗、刘宗周和杨嗣昌等人。
  孙承宗等人看了密折之后,神情很是严肃。
  “诸位爱卿,苏爱卿的这封密折,明确说了,这段时间,后金很有可能会动作的,甚至会像前年那样,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威胁京城,你们说说,该如何应对啊。”
  众人都看着孙承宗。
  孙承宗没有犹豫,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的分析是准确的,剿灭流寇的事宜,牵涉到了方方面面,后金一直都是虎视眈眈,好几次我大军眼看着对流寇要形成致命打击了,后金就有了动作,逼迫朝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结果是两面都失去了战机,臣以为,苏大人的提议可以考虑,命令榆林营进驻山西大同,驻守在安宁堡和靖边的江宁营将士,负责守卫榆林和宁夏边关,山海关、宁远、锦州的边军,加强戒备,随时注意后金的动向。”
  “此外,草原部落这段时间有些混乱,苏大人认为,这种混乱,对我大明是非常有利的,就算是后金命令那些臣服的部落,借机入关骚扰我大明,也要看看他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机会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力量变得空前强大了,能够替我大明朝,挡住心怀不轨的蒙古其他部落,所以宁夏一带的边关,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朱由检点点头。
  他的感慨是不少的,曾几何时,遇见这样的情况,满朝的文武大臣,无计可施,甚至是乱作一团,现在的情况改变了,朝廷能够从容做出来部署,一面防备后金的侵袭,一面尽全力剿灭流寇,自己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担忧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八十八章 皇太极的打算'

  一系列的变化令皇太极沉不住气了,尽管他想着,能够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建设大清国,但大明朝发生的一切事情,直接刺激到了他的神经。
  自从建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的权力更加的巩固了,在范文程等人的帮助下,大清的诸多制度也慢慢完善起来了,基本都是按照大明朝的诸多制度仿制的,但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比起大明朝要好很多的。
  特别是在对待汉人官员的政策上面,皇太极做出来了很大的改变。
  前些年,有一个很是平常的情况,投降的汉兵,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再次的反叛,再次回到大明朝去,面对这样的问题,皇太极曾经仔细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父皇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认识到了汉官的重要性,也曾经专门制定出来政策,优待汉官,按说这样的政策,算是不错了。
  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皇太极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满汉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满族的权贵,压根没有将汉人放在眼里,动辄就说讽刺挖苦,甚至是直接的欺凌侮辱,而且这些满族的权贵,都是身居高位的,这就致使父皇立下的优待汉人的制度,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投降的汉人逐渐的失望,最终选择离开。
  皇太极很清楚,汉官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大清要支撑下去,离不开汉官的支持,因为这些汉官有能力,熟悉官场上的诸多规矩和事情,也知道如何将农业生产抓上去,如何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相对来说,很大一部分的满族官员,可以用大老粗来形容。
  皇太极曾经在父皇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条政策,汉官降与不降,绝不勉强。投降后又逃走的,或来或去,悉听尊便,不做要求,不加迫害。同时,他开始限制满族权贵的权势,对于那些歧视和欺凌侮辱汉官的行为,严厉批评,甚至是直接惩罚。多尔衮就在这件事情上面吃过亏。
  正是因为皇太极坚决执行了这一政策,汉官慢慢稳定下来了。
  当然,大明朝也是帮了不少忙的,要不是大明朝国力孱弱,皇太极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政策,在建立大清国的时候,达到了高峰,投降大清的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
  皇太极还专门进行了科举考试。录用汉人为官,这也是想着提高汉官的地位。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大清留住了一些人才。
  但这样的情形,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再次开始出现变化了。
  出现变化的原因,是阿济格率领满洲十万八旗兵入关的时候。遭遇惨败,被大明朝的江宁营歼灭了三万人,本来是想着趁着建立大清国的机会,炫耀一下武力的,谁知道适得其反。
  这也标志着大明朝开始出现转变了。
  身在大清国的汉人。自然有些动摇了,毕竟他们视满族为异类,为大清国服务,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死后都不能够进入祖宗的祠堂的,大明朝开始出现了变化,这些人自然想着要回去的。
  到了崇祯十年,这种情况开始严重起来了,随着蒙古部落一些被劫掠的汉人回到陕西,身在大清的汉人,也开始偷偷的往陕西去,偏偏这些汉人,没有受到歧视,还能够耕地种田,能够很稳定的生活下来,这令皇太极极为恼火,也不得不改变了一些策略,开始严控人口了。
  大清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不多,每次入关作战,必然要劫掠大量的人口来补充,这几乎成为了一项制度,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做法,大清国的人口开始慢慢多起来了。
  人口是大清国的根本,绝对不能够少的,所以说,在边关一带,八旗军开始驻守要塞,禁止汉人返回。
  皇太极对苏天成和江宁营是恨之入骨,如果有机会,他几乎愿意用大清国绝大部分的财富,去买下苏天成的人头。
  几年时间以来,皇太极投入了大量的钱财,想着采取离间、构陷等计谋,但都没有成功,相反,江宁营越来越强大,甚至直接征服了蒙古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在安宁堡和靖边开始了互市。
  这种局面刺痛了皇太极的心。
  蒙古的部落开始乱起来了,随着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强大,草原和大漠的局面开始失衡,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能够直接和大明进行商贸交易,能够轻松获得粮食、铁骑、食盐甚至是刀枪火器,周围的一些部落开始惧怕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开始投靠这两个部落,这就彻底打乱了皇太极的部署。
  应该说,蒙古各部落,有实力的还是不少的,察哈尔部落是蒙古部落的老大,也是皇太极重点打击的对象,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察哈尔部落归顺了大清,其次就是科尔沁、扎鲁特、喀尔喀、敖汉、喀喇沁等部落,至于说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以前是两个小部落,皇太极还没有看在眼睛里。
  皇太极通过铁血和怀柔的手段,基本上将蒙古族部落全部都征服了,蒙古的版图也划入了大清国的范围之内,这里成为了大清国的大后方,皇太极在这里建立了蒙八旗,每次入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