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检司遭遇了流寇的袭击,这可不是小事情了。
若是流寇能够轻易的攻破巡检司,想着拿下县城,岂不是易如反掌。
还好这是流寇的小股部队,要是大部队来了,岂不是说洛阳都保不住了。
谭长洛下定了决心,接连给朝廷写去了三份奏折,说明河南府的严峻情况,同时,要求府衙,想尽一切的办法,必须将这里的情况,禀报给在外征战的知府大人。
这一切的情况,苏天成都是心知肚明的。
他带领江宁营的将士,一直都驻扎在平陆县,当然,江宁营也没有闲着,平陆、芮城、解州、安邑、夏县一带的土匪,悉数被江宁营剿灭了,缴获的金银财宝,包括粮食等,悉数都分发给了穷苦的百姓。
要说这里也是苏天成的家乡了,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
当然,身在平阳府城的苏化等,不知道苏天成带着江宁营,已经到了平阳府所辖的平陆县了。毕竟兵部的敕书,仅仅是发给了江宁营,没有要求沿途的府州县,给予粮草上的补贴。
江宁营驻扎在平陆县,稳如磐石。
洪承畴带领的大军,同样没有取得什么战果,相反,陕西境内的高迎祥等人,因为朝廷大军的撤出,获得了生存的空间,迅速开始发展壮大,人数越来越多,隐隐的有恢复元气的感觉。高迎祥等人,带领流寇,正月和二月,分别攻打下两座县城,去的了粮草的补给。
朝廷里面,争论也是很大的。
河南府的情况,包括陕西境内的情况,迅速上奏到了朝廷,面对着这样的局面,兵部的意见不统一,有的人认为,还是要坚持剿灭流寇,有的人认为,目前的局面不好,流寇若是继续发展壮大,中都之战的胜利,显得意义不是太大了。
苏天成已经写出第一封密折,详细分析了目前的情况,提出来了自身的建议。
这封密折,直接到了朱由检的手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难得的精明'
朝廷大臣之间的争论,一切都在朱由检的眼里。
收到苏天成的密折之前,他的想法是很多的,探究也是止境的,苏天成的这份密折,给予了他从未有过的震撼。
自古以来,皇室和大臣之间,就是对立的,双方有着各自的利益,这是法避免的事情,皇帝称孤道寡,所谓的孤家寡人。
君权和臣权,自古以来就是对立的,优秀的君主,不会允许任何人的权势强大到挑战自身权威的地步,也不会条件的相信任何的大臣,必须要牢牢掌控国家的局势,让所有人为皇权服务,这才有可能贯彻自身的主张,让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图前行。
可惜到了现在,朱由检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说的不客气一些,他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朝政,一旦朝廷里面出现大的风波,他只能用换大臣的办法来解决。
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够实现。
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朱由检就想着能够振兴大明朝,巩固皇权,可惜的是,他自身没有这样的惊天才学和能力,所以说,他只能依靠武大臣,几年时间过去,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他条件的信任袁崇焕,最终不得不斩杀袁崇焕,他视周延儒为最大的依靠,可朝政得不到丝毫的改善,最终也只能够剥夺周延儒的内阁首辅的职位,如今,内阁首辅温体仁,已经执政两个年头,局势依旧没有多少的改变。
优秀的治国之策究竟是什么。书上写了那么多,为什么拿到现实中间来,就是没有作用,八年时间了,朱由检一直都在思索和探究。他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不讲究吃穿,不在乎个人的享受,甚至是不近女sè,可依旧没有效果。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长期奋斗之后,看不见结果,自然会悲观失望,脾气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慢慢的,朱由检也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坏了。
他一直都记得三国时期的典故,曹军压境的时候,东吴君王孙权征求大臣的意见,不少大臣都是赞成投降的,唯有周瑜的意见不一样,孙权由此加的器重周瑜了。因为周瑜理解他,投降曹cāo之后,大臣是可以继续谋取利益的,可君主就不一定了,会失去一切。
或许是上天可怜,终于出现了一个苏天成。
好几次交谈,还有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朱由检看到了希望,若不是苏天成太过于年轻,他恨不得让苏天成来担任内阁首辅。
当然。苏天成提出来的一些主张,也令他心惊胆战。
苏天成认为,朝廷里面的武大臣,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他们目光短浅。没有为大明朝的将来考虑,在苏天成的奏折里面,隐隐的有着替张居正和魏忠贤说话的意思了。
苏天成列举出来的几个例子,令朱由检心服口服。
最令他不能够忘记的一个例子,说到了武大臣的某些主张,譬如说坚决反对开启海禁,坚决反对收取矿税,坚决反对增加商税,以至于坚决反对增加绅士富户的赋税等等。
苏天成做了jīng辟的分析,所有这些禁止的事情,表面上看,有着很多的道理,借着减轻民众负担的旗帜,站在了大义凛然的角度,其实都是别有用心,任何的一条坚决反对,后面得到利益的,并非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士绅富户,那些士大夫,看看诸多的大臣,已经慢慢的形成了家族势力,他们集官僚、地主、商贾于一身,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力,兼并土地,走私贩私,控制盐铁经营,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削弱的,是皇权,是国家的府库,真正遭受压迫的,是底层的百姓和农民,长此以往,国家不堪重负,如何继续维持。
最需要得到照顾的,恰恰是众多的农民,可这些执载朝政的大臣,没有谁真正提出来减少田赋,没有谁真正想到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到的就是糊弄,某个地方遭遇灾害了,免去赋税,却没有想到从根上改变。
苏天成在江宁县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压制豪强的利益,迫使他们做出来贡献,一方面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从江宁县发生的改变来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条路是可行的。
抑制士绅富户的权势,大力发展商贸,大幅度的调整税收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对外扩张,增强国家的实力,这就是苏天成提出来的办法。
这些建议,的确是肺腑之言,但朱由检还是有些犹豫和后怕。
朝廷里面武大臣的势力,不能小觑,士绅富户也掌控着地方上的事务,若是全面按照苏天成说的来做,还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巨大波动。
这个时候,朱由检开始真正的感觉到了,苏天成为什么一直坚持在府州县做事情,为什么不愿意到京城来,目前的情况下,苏天成在府州县做事情,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一旦这些政策,在府州县推开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一股洪流了,那就不是朝廷中某些人反对,所能够动摇的。
这里面,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态度,说得不客气一些,要坚决支持苏天成的所作所为,不管产生什么样的波动,不能够被朝廷大臣所左右。
不敢保证在大明各地推行这样的政策,可个别的府州县,朱由检自忖,还是能够做的,好比说如今的江宁县,将来的河南府,自己若是不能够坚决的支持苏天成,让朝政切切实实的发生改变,还奢谈什么振兴大明。
下定决心之后,朱由检提笔开始写信了。
他要赋予苏天成最大的保护,这种保护,其实就是赋予权力。
一直守候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发觉朱由检看着苏天成承奏的密折,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太少见了。
他静静的站在后面,就当自己不存在。
朱由检亲自写信的时候,王承恩加的吃惊,他做过秉笔太监,皇上下发的旨意,基上都是秉笔太监执笔的,想不到这一次,皇上亲自写信了。
“公公,朕准备赐予苏爱卿尚方宝剑,你认为如何啊。”
长期跟随在朱由检的身边,王承恩早就了解皇上的心思了。
“皇上英明,苏大人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皇上惜才爱才,苏大人一定会尽心竭力的。”
“嗯,廷议之后,你代表朕,到河南府去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