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处理这些事情,重点还是在官吏的任命上面,周延儒不会想办法去团结刘遵宪,那样会引起皇上的猜忌,得不偿失,况且刘遵宪成为了内阁大臣,明显就是在内阁之中做反对派的。周延儒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团结内阁里面的巨大部分,鼓励刘遵宪,这样就能够达到目的了,皇上也不好说什么。
  钱谦益已经开始提出来官吏任命的事宜,想着安排一些东林学子进入朝廷,周延儒已经表态了,这方面可以考虑,因此钱谦益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下一步周延儒就需要与陈新甲多商议了,两人能够统一认识,内阁就可以发挥出来重大作用了。
  正是因为考虑这些事情,所以周延儒不想尽快的启动与后金鞑子的谈判事宜。
  今日在养心殿,皇上看了济尔哈朗的上书之后,专门讯问了谈判的事宜,周延儒的回答是非常得体的,认为在这件事情上面,朝廷不需要着急,需要端出架子来,后金鞑子是来臣服朝廷的,不算是什么谈判,既然要臣服朝廷,一切就要按照朝廷的规矩来。
  一席话说得皇上连连点头,很是高兴。
  “周康,贾吉涵说什么没有。”
  “贾吉涵表达了对老爷的敬重和仰慕,说是想着能够再次见到老爷,小的回复了贾吉涵,老爷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见贾吉涵,贾吉涵还说了,这次皇太极是诚心想着臣服大明朝廷的,庄妃和福临都在使团里面,若是朝廷不反对,两人可以直接成为人质,交给朝廷。”
  “呵呵,后金鞑子真的是迫不及待啊,恐怕是想着朝廷暂时停止对后金鞑子的进攻吧,如今大军驻扎在广宁和西平堡,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沈阳,后金鞑子坐不住了,他们以为,那个什么庄妃和福临来到了京城,就能够摆平一切吗,没有那么简单,对了,贾吉涵若是再次求见,你还可以见他,就说朝廷正在考虑这件事情,其余的什么都不要说。”
  “老爷,小的明白了,只是这黄金如何处置啊。”
  “尽管收下,这点黄金算什么啊,贾吉涵以为用黄金白银就能够搞好这次的谈判吗,也太小看我朝廷了,黄金封存好,明日上朝的时候,我会带进养心殿的。”
  周康离开了书房,周延儒的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再次闭上了眼睛,开始思考问题了,刚刚上任,他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了,如何吸取过去的教训,掌握最大的权力,这是他组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九十章 人才难得'

  (感谢我在青藏高原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谢了。)
  京城里面的情况,苏天成还是能够知道一些的,这源于渠清泽在京城建立起来的暗线,也得益于朱审烜在京城留下的一些关系,登州距离京城不是特别的遥远,得到消息的时间也是很快的,故而京城里面的绝大部分动静,苏天成都能够掌握。
  朱审烜、鹿善继和徐尔一等人,相继被迫致仕或者是软禁之后,苏天成就完全明白了,朱由检开始动手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天成特别要求渠清泽,加强对京城方面的暗线运作,必须要掌握诸多的信息,至于说后来在洪承畴、渠清泽等人面前,明白了志向之后,渠清泽自然明白京城方面情报的重要。
  想要推翻朱家的王朝,想要使大明王朝真正的振兴起来,必不可少的是人才,这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偏偏在这方面,苏天成运作不是特别的成功,曾经办起来中兴学社,可惜后来因为孙承宗的逝去,学社的规模慢慢的萎缩了,以至于让东林书院崛起,加之苏天成忙于征伐,几乎没有时间关心中兴学社的事宜,再说了,那个时候,苏天成没有想到颠覆朱家的王朝,只是想着能够让大明王朝振兴起来。
  明确了志向之后,人才问题就摆到了台面上来了。
  历史上的明末,并非是没有人才,恰恰是朱由检和朝廷不能够很好的使用这些人才,朝廷陷入到党争之中,崛起的东林书院,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崇尚清谈和清高,醉心于争权夺利,导致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在崇祯十七年轰然倒下了。
  苏天成可不会继续这样的道路,他需要人才,需要真正的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方面,苏天成也是有着感悟的,说到底一条,识人用人的根本之道,还是在统治者自身,千百年以来都说如此,统治者能够弄清楚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把握好舵,就能够驾驭好下面的文武大臣。不能够识别大方向,不能够有着准确的判断,不能够人尽其才,统治者就是累死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几百年之后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苏天成暂时不考虑那么多的事情,他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本平等、和谐发展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王朝,这个王朝需要用制度来行使权力。尽量杜绝以个人的喜好来决策的现象。
  苏天成不是理想主义者,更不是空想主义者,有些美好的理想,就算是几百年之后都没有能够实现的,他可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历史上的王莽就是很好的例子。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结局很是悲惨。
  如何的使用和笼络人才方面,苏天成有着自身的感受,鹿善继、徐尔一等人,都是人才。都是必须要争取过来的,这些人认识到了朝廷之中存在的痼疾,只不过是那份僵化的思想,让他们选择了愚忠,只要能够让他们看清楚事实,还是有可能争取过来的,当然了,对于那些拼死也要维护朱家王朝的,苏天成也不会勉强。
  造势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苏天成非常的清楚,所以说他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杨嗣昌。
  历史上的杨嗣昌,褒贬参半,不过实际接触中,苏天成明确感受到了,杨嗣昌的确是人才,至少懂得维护大局,知道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关键时刻,能够舍弃自身的荣华富贵,一心为着朝廷考虑,这样的品行就很不简单了。
  京城里面发生的事情,苏天成都是知道的,朝廷的邸报依旧会到督师府来,杨嗣昌被突然的免去了内阁首辅的职位,这在苏天成的预料之中,只是苏天成没有想到,朱由检的动作如此的快,倒像是干大事的人。
  杨嗣昌的处境是很不妙的,留在京城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的,崇祯年间所有被迫致仕的内阁首辅,几乎都是回到了老家去的,应该说,杨嗣昌也不例外,这是苏天成的机会,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这争取到杨嗣昌,可以想象,曾经的内阁首辅投靠了他苏天成,在大明各地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想要争取到杨嗣昌,困难也是巨大的,所以苏天成专门给鹿善继写信了,阐明了很多的道理,希望鹿善继看在孙承宗老大人的面子上面,到登州来帮助自己,同时苏天成在信函里面,委婉的提到了杨嗣昌,毕竟杨嗣昌是孙承宗老大人举荐的内阁首辅。
  朱审烜进入厢房的时候,苏天成还在思考杨嗣昌的事情。
  督师府的日常事情,悉数都是朱审烜负责了,虽然到登州的时间不长,但登州、莱州和青州的情况,还是出乎了朱审烜的预料,他根本没有想到,小小的登州等地,竟然是如此的富庶,通过威海卫码头、商贸赋税、泉州等地的海上收入,一年能够进入督师府的白银超过两千万两了,接近了三千万两,这几乎等同于朝廷一年的所有收入了,不过开支也太大了,仅仅用于兵工厂的开销,每年就达到三百万两白银以上,更不用江宁营的开销了。
  苏天成是真正的做到了用人不疑,朱审烜负责督师府的日常事务之后,苏天成的主要精力,就转向考虑大事情了,些许的小事情根本不过问,朱审烜绝对想不到,他负责督师府日常事务之后,忙得晕头转向。
  朱审烜之所以这么忙,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以前督师府的事情,几乎都是各自负责一块,不用考虑那么多,但苏天成明确志向之后,就要开始统筹协调了,譬如说登州、莱州和青州诸多的府州县的开销,必须要按照新的标准来确定,每年从督师府领走多少的银子,需要详细的说明,兵工厂、造船厂、码头等地方的收入支出,更是要重点关注,仅仅是管理商贸交易这一块,就需要大量的人手了。
  朱审烜的身份很特殊,谁都知道,朱审烜是完全能够代表苏天成的,以前督师府的事情,是苏二童和苏俊等人负责,他们的身份不够,有些事情不可能开口,但朱审烜就不一样了,随时可以提出来要求,可以要求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