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心腹的力量也是不足的,只有团结大部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掌控天下,当然,苏天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不会刻意去团结那些所谓的士大夫,他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商贾的身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能够掌控局面的,还是不久之后将诞生的大商贾。
  至于说商贾方面,苏天成是最为放心的,这也是朱由检的弱点,士大夫的弱点,士农工商,商贾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朱由检不会改变这样的认识。士大夫也不会改变这样的认识,这就将商贾排斥在能够笼络的圈子之外了,这恰恰是苏天成的优势。
  其次就是农民,不管怎么说,大明王朝还有很多年都是农业社会,商贸只可能在某些发展快的地方兴旺起来,支撑大明王朝的还是农民,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规律。让苏天成清醒的认识到,农民稳住了。江山就稳住了,若是到了农民都造反的程度,那就出现了大问题,这个王朝多半要覆灭了,所以说,苏天成会关注农民的利益。将其作为最大的政务来对待,至少让农民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穷困潦倒。
  最后才是官吏的问题,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官府必须依靠官吏,官吏的能力是要强于一般人的,要能够很好的署理政务,不过官吏的事情,也有容易得到部分,那就是官吏不会过于的关心王朝更迭的问题,所谓不会过于的关心,也就是说,有他们施展的空间,自身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官吏就不会大闹特闹,相反会在很短时间之内,改变以前的看法,为新的王朝服务,历史发展的规律,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苏天成开始行动了,在保证大局的情况下,开始行动了。
  驻扎在盖州的江宁营,全部停止了行动,辽东也处于对峙之中,唯一警戒的是大同边军,苏天成专门给秦良玉写信了,也叮嘱身在大同的祖大寿和刘基,要严密监视草原的情况,做好一切的防御,草原出现波动不要紧,但绝不能够威胁到大明的边关,借不能够影响到征伐后金鞑子的大局。
  海州和辽东方向的进攻停止了,大军处于防御的状态,至于说什么时候开始进攻,谁也不知道,苏天成开始亲自关注招募军士的事宜了,开始和洪承畴一起,挑选投降的汉军,严酷的训练这些汉军,同时也关注登州等地的一切事宜。
  苏天成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折,大意是恳请朝廷增兵,江宁营在剿灭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损失也是不小的,急需补充兵力,如今后金鞑子加强了对海州方向的防御,进攻的难度更大了,当然,奏折里面,也考虑了朝廷的困难,没有要求朝廷派更多的军队前来,只是指出了张凤翼带领的大军,即将撤出朝鲜的平壤,这一部分的大军,是否能派来支援江宁营,是否能够听从统一的调遣。
  这封奏折,就有些要挟的味道了,朝廷和皇上都清楚,目前的大明,除开苏天成,恐怕没有人能够指挥规模如此宏大的战役,海州和辽东方向,包括草原,都不能够出现问题,否则以前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了。
  这样的一封奏折,也是苏天成反击的开始,表明了苏天成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了,苏天成不会继续的退缩了。
  苏天成的奏折是送往朝廷的,并没有直接奏报皇上,这也是将事情公开化了。
  杨嗣昌皱着眉头,看完了奏折,内心波浪起伏,他知道问题开始暴露了,内阁商议的事情,邸报都是寄给了苏天成,皇上决定张凤翼率领的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的事宜,苏天成是清楚的,以前苏天成都是顾全大局,从来不与朝廷发生什么争执,可这一次,事情做得过分了,苏天成开始反抗了。
  杨嗣昌恍如感觉到,其实苏天成可能早就有了反抗的心思了,皇上下旨要求苏天成五月份就开始征伐后金鞑子,苏天成推迟到了八月份,之后所有的作战部署,都没有及时的禀报朝廷,而且还要求在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过程中,登州、辽东和大同等地的官吏调动,全部都要经过督师府,否则不能够动人,这其实表现的非常的明显了。
  一旦苏天成开始反抗朝廷,引发的波澜是巨大的,杨嗣昌太清楚了,苏天成有着不一般的能力,比后金的皇太极更加的危险。
  为什么苏天成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而且动作如此的迅猛,没有给朝廷喘息的机会。
  杨嗣昌只有感叹,不错,苏天成收到的奖赏异常丰厚了,年纪轻轻就是内阁大臣,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而且也颇得皇上的信任,要说前些年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君臣之间的关系融洽,可仔细思索这里面的奥妙,作为内阁首辅的杨嗣昌,当然知道问题所在,这是因为皇上的疑心太重了,早就开始怀疑和防备苏天成了。
  这么多年,朝廷里面总是有那么的一股势力,公开的反对苏天成,数不清的弹劾奏折,甚至说苏天成想要谋反的,要是皇上的态度坚决,这类的奏折,怎么会存在啊,这恰恰说明了,皇上内心是担忧的,是不信任苏天成的。
  要不是苏天成,大明王朝恐怕摇摇欲坠了,不能够剿灭流寇,加上后金鞑子的侵袭,朝廷如何的应付,想想崇祯初年的时候,朝廷穷的要卖府库里面的人参了,无法养活军队,各地的卫所军队哗变,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朝廷疲于奔命,各地出现的灾荒,令大量的流民出现,也令流寇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后金鞑子入关侵袭,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哪一支军队敢于对抗后金鞑子,要不是有关宁锦防线的支撑,后金鞑子早就攻下京城了。
  一切的转变,都是苏天成的功劳,人家也要想想的,在前方拼搏,却遭遇人算计,就算是泥菩萨也有火气的。
  尽管说杨嗣昌理解苏天成,但他是内阁首辅,还是要支持皇上的,还是要维护大明王朝的利益,不管怎么说,杨嗣昌是站在皇上这一边的。
  朱审烜感觉到高兴,苏天成终于有动作了,开始公开争取利益了,这说明苏天成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恐怕在剿灭后金鞑子之后,就会有真正的行动了。
  朱审烜收到的密信,在奏折到达之前,他早就在做着一切的准备,尽管说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密切的监视,但苏天成早就在京城布下了暗线势力,依靠着这些势力,还有众多护卫的努力,苏天成的家人和朱审烜的家人,慢慢开始撤离京城,赶赴登州,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到了现在,这一步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苏天成的家人,陈圆圆已经撤走了,赶赴了京城外的潭柘寺等候,偌大的府邸里面,朱审馨带着少量的丫鬟下人,随时准备出发,至于说朱审烜的家眷,走的更多,有些家眷尚在太原,这段时间也陆续从太原离开,赶赴登州去了。
  接到了苏天成的密信之后,朱审烜果断做出来了决定,按照苏天成的安排,让朱审馨撤离京城,赶赴登州,只要朱审馨离开了京城,苏天成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至于说自己,暂时留在京城,皇上在这个时候,恐怕还不会动手。
  苏天成表现出来了强势的一面,可能令皇上着急,但皇上目前可不敢采取大规模的行动,相反可能还要安慰苏天成,暂时稳住局面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对峙的开始'

  苏天成的奏折,朱由检看了三遍了,每看一次,他的心里就增加了一丝的恐惧和怨恨,苏天成的能力他是清楚的,拥有的权势也是巨大的,要说形成的威胁,更是致命的。
  朱由检有些感慨,登基以来,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到处都出现问题,自己就好像是一个维持会长,或者说是救火队长,可惜救火的时候,还没有足够的水来灭火,崇祯六年以前,大明的局势岌岌可危,流寇在内部大闹天空,后金鞑子在辽东虎视眈眈,各地的灾荒不断,不少的老百姓缺衣少食,挣扎在死亡线上面,朝廷拿不出来银子,眼看着这一切无能为力,征缴流寇的军队,因为采取的战术不对,导致流寇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转变从崇祯六年开始,其实也是苏天成到江宁县担任知县的时候开始,那个时候,朱由检可不会相信,一个殿试的榜眼,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能够做出来那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来,特别是剿灭流寇和平定边关,这两件大事,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
  有那么几年的时间,朱由检是非常惬意的,眼看着大明各地慢慢的稳定下来了,老百姓开始辛勤劳作,灾荒也慢慢开始减少,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