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女儿自己清楚,李维正呵呵笑道:“我也没办法了,解兄。走吧!一起去。”

几个人骑马向城里而去,两个小家伙则坐上了马车,她们挤在车窗前指着京城风物窃窃私语,这会儿又成了好朋友了。

《杂剧周报》报馆的地址李维正已经着令方岚找到了,就在他们老宅刘军师桥附近,一群人来到了一条小巷前,小巷里十几个茶馆的伙计正等待着拿报纸,《杂剧周报》主要是在京城的各家茶馆销售,销量十分火爆,这也是明人酷爱杂剧的缘故,众伙计见来了大群带刀士兵。皆畏惧地闪到一旁,一名亲兵进去通报,片刻,两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跟着亲兵出来了,他们跪在李维正面前道:“草民参见总兵大人!”

看得出二人都十分害怕,李维正听他们称自己为总兵大人,便微微一笑问道:“你们可是从辽东来的?”

两人对望一眼,不敢隐瞒,年纪稍长一点的男子便实话实说道:“大人,我们是两兄弟,我叫刘兴,弟弟叫刘荣,原是山东人,都是秀才出身,大人在山东招募人去高丽教书,我们也去了,去年十月刚刚来京城。”

“原来是这样!”

李维正明白了,难怪他们能有现成的《高丽杂报》,原来他们是从高丽过来的,不过这两兄弟的生意头脑确实不错,想到这,他温和地说道:“既然是从高丽来的,那也算得上是我的旧属了,带我去看看你们报馆。”

两人连忙将李维正请进院子,又不由对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姑娘多看了几眼,李知秋却恨恨地瞪了他们一眼,居然敢抄自己的评论。

李维正指着大女儿笑道:“这是我女儿,也是《高丽杂报》最小的撰稿人,写了不少杂剧评论,你们的报纸瞒过了我,可瞒不过她。”

刘氏兄弟脸一红,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何在?原以为京城没有人会发现,没想到却被一个小姑娘给识破了,他们又要下跪请罪,解缙一把扶住他们笑道:“大人不是来找你们麻烦的,因为你们是第一张大明的报纸,所以很感兴趣来看看。估计这两天会有很多官员来参观你们的报馆。”

刘氏兄弟吓得脸色惨白,他们的报馆就是剪刀加浆糊,哪里敢让人来参观,可又不敢说,只得硬着头皮把李维正领进采编室,他们的报馆很小,就三间屋子,其中一间屋子堆满了刘氏兄弟从高丽带回来的杂报,再有一间屋子是他们吃饭休息的地方,然后还有一间屋子就是采编室了,采编室加上他们兄弟,一共四人,另外两人都是年纪颇大的秀才,在这里混碗饭吃,至于去各地采访的采风者却一个也没有,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剪切抄写报纸内容,然后编排节目。

虽然报馆简陋之极,但李维正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刘兴红着脸介绍道:“大人,其实我们从高丽来京城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赚钱的机会,从去年十月开始,我们便给各家茶馆统一印刷节目表,然后配一些评论,私下印刷卖给看戏人,前几天听说朝廷允许民间办报,我们便把原来地下发行的报纸公开了,所以我们是第一家,其实早就有了。”

“那你们在哪里印刷?每天印多少份?卖给谁?”李维正又问道。

“回禀大人,我们原本是自己印刷,但前天开始,我们便找了一家印刷作坊,每天印八千份,基本上都卖给各大茶馆,由他们再卖给看戏人。”

李维正点点头,他忽然又问道:“外面那些伙计模样的人就是茶馆派来买报纸的?”

“不完全是,有的人是提供节目单,各家茶馆都想上我们的头版,我们有个栏目叫做‘每日一茶馆’,就是推荐各家茶馆的看戏条件。”

“这是我祖父给《高丽杂报》想出来的点子。”

李知秋再也忍不住道:“我们叫做‘每日看戏好去处’,被你们给篡改了。”

刘氏兄弟吓得战战兢兢,对李维正道:“大人,我们再也不敢了!”

李维正笑了笑,回头问解缙道:“解兄,你觉得如何?”

两人一路商量,李维正决定办一份时事评论报,由解缙在幕后操控,这样,他们就需要一个在前台出面的办报经营人,这刘氏兄弟机灵能干,善于经营,而且很有办报经验,李维正已经看中他们了,但他还要征求解缙的意见。

解缙点点头道:“可以!”

李维正便对二人笑道:“你们这样抄抄剪剪,也成不了大事,我打算办一份大明最大的报纸,但苦于没有人经营,我看你们二人颇为机灵,就想把报纸交给你们兄弟打理,给你们四成的份子,你们的杂剧周报也可以继续做下去,做一份正式的杂剧报纸,而且所有的本钱都由我来出,你们可愿意?”

有李维正这样的后台,能办成大明最大的报纸,这是他们兄弟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他们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管跪下‘砰!砰!’磕头。

李维正又指着解缙道:“这位解先生是我的代表,他不会干涉你们的经营,更不会管你们的杂剧报纸,他只管时事政治,有关时政方面的文章都必须由他一一过目。”

“大人放心,我们一定会遵从大人的意思办报。”

李维正点了点头,“那好,明天就开始办报,报纸的名字我已想到了,叫做《京城时论》。”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七十八章 第二步棋

新政已经二十余日。朝野上下依然沉浸在‘不以言获罪’之中,有急性子者更是写洋洋数万言,将胸中不平一一记录,交付书坊刻书,一时间洛阳纸贵,朝臣见面,也不再说天凉好个秋,而是直言朝政弊病,只恨不得抢过皇上朱笔,把眼中所见恶疾皆除去;而普通百姓见面,也不再说,‘你吃了吗?’而是说我昨天买了本书,专讲那些当官徇私舞弊的勾当等等等等。

‘不以言获罪’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但在经历了蒙元百年政治压迫和洪武一朝近三十年的高压管制之后,它弥显珍贵,这五个字激发了大明士人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渴望大明能重新回到唐宋的宽松政治氛围中去,他们是那样激动,以至于和它一起出台的其他几条措施都被忽略了。

开放海禁被忽略固然可以理解,毕竟不住沿海,是体会不到开放海禁的重要性。但还有一条,也被绝大多数人忽略了,那就是成立临时军务参议堂,甚至连朱允炆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临时军务参议堂成立的目的,就是各个朝政部门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由兵部主导,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战时统筹委员会,或者是‘某某领导小组’, 而且李维正又特意加上‘临时’二字,表示它只是一时之需,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废除,再加上参加官员的级别较低,故而它的出台,根本就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

或许是一种巧合,临时军务参议堂的办公地址竟然就是原锦衣卫衙门所在,锦衣卫衙门已经空关了两年多,杀人无数、惹得天怨神怒的诏狱早被拆毁,现在是一个大池塘,种满了莲藕,并养了鱼,改名叫做莲池,而锦衣卫库房中的所有文件也已经在去年八月被付之一炬,锦衣卫衙门除了惹起许多人的惨痛回忆外,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这一次在锦衣卫旧址上改挂上了临时军务参议堂的牌子,也就意味着。锦衣卫完全成为了一段历史。

军务参议堂只是一个临时机构,除了二十几名从各部调来的底层办事吏目外,其他的就只有三名常任官员,皆是从兵部派来的官员,最高品阶的一名官员是名郎中,但这些官员和普通吏目只负责军务参议堂的日常运转,他们并不参与具体的政事。

在朱允炆下发的圣旨中写得很清楚,军务参议堂由兵部主导,各部寺参与协商,也就是说具体要办什么事情,由兵部发牒来向各部召集,如果没有事,则不须开会,所以成立了近半个月,也就开了三次会,大多是无关痒痛的小事,各部侍郎听完开会人的汇报后,也就随手批了,甚至连尚书也不闻不问。

这天上午,户部左侍郎卓敬和往常一样来上朝了,由于皇上患病。早朝已经停了半个月了,各个重臣便直接来朝房公务,卓敬来到自己朝房刚坐下,茶也没来得及喝一口,户部主事翁令清便跑来禀报。

“卓大人,兵部昨天发来一牒,说今日军务参议堂要召开协商业协会议,关于南逃难民的安置,属下特来向大人请示。”

卓敬喝了口茶,摆了摆手道:“这有什么好请示的,你去开会就是了,回头再向我禀报。”

翁令清迟疑一下便道:“可是这个协商的议题太大了一点,是南逃军户难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