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简介
致中国读者
第一部:满洲事变
第二部:圣战
第三部:东京审判
第四部:再造神秘性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日本昭和天皇裕仁1926年即位,1989年逝世,在位63年。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有关他的一生,世人了解甚少,尤其是他与那场以他的名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关系则知之更少。裕仁逝世后,世界对他的关注程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发高涨。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裕仁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关系上。随着昭和时代的结束,裕仁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的日记和回忆录逐渐公之于世。另外,美国国家档案馆也公开了许多有关太平洋战争以及裕仁个人的机密资料。终于,躲在铁幕后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裕仁被拉到了前台。
《真相――裕仁天皇与日本侵华战争》一书聚焦了日本这位不同寻常的政治领袖的性格、行为和思考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20世纪的日本社会和政治。全书关注的中心在于昭和天皇是如何在近臣的帮助下为自己开创了一方政治空间,并从此(在这片空间里)逐渐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决策过程中行使了领导者的权力。作者明确指出,裕仁对日本侵华战争以及日军暴行负有直接责任,他在制定日本战争战略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并指挥了对中国的所有军事行动。
作者简介:
比克斯,1938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历史学及东洋语言学博士。长期从事日本近现代史研究。1997…2001年,曾行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教授,现为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致中国读者
《真相——裕仁天皇与日本侵华战争》一书聚焦于日本一位不同寻常的政治领袖的性格、行为和思考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20世纪的日本社会和政治。全书关注的中心在于昭和天皇是如何在近臣的帮助下为自己开创了一方政治空间,并从此(在这片空间里)逐渐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决策过程中行使了领导者的权力。他不仅在统治的前20年里,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公众角色,而且,作为一个在幕后操纵局势的首脑,当形势危急的时候,他往往倾向于服从军部所主张的政策导向。这与明治天皇的亲英美路线完全背道而驰,而这位祖先对裕仁的个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部批判性传记的三角结构还凸现了另一个重要主题。在这里,我们需要从三种交叉的路径来了解这位天皇。他是一个很有特性的存在——身处一个复杂精细、等级鲜明、协调一致的决策系统的中心,掌控着真正的权力。他代表了一个有着自己的目的论和独特的正统化模式的官僚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战时条件下发生了转化。同时,他又体现、表达并鼓励了一整套美化20世纪30—40年代初侵略战争的思想言论,他统治的每一个阶段都遏制了日本民众民主主义思潮的发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统治集团对君主政体在裕仁的父亲——1912年登基、患有慢性病的大正天皇统治下延续问题的担忧,影响了对裕仁的培养和教育。书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对裕仁的教育以及他如何演变成一位精悍活跃的天皇的过程。这一部分的探讨为下一步的考证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记述了在秘密状态和无责任体系背景下,寡头政治有关战争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书中至关重要的、关于战争的章节揭露了天皇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缺乏清晰的道德原则的史实,这些道德原则本来是有可能将他与日本社会中支持侵略的力量区别开来的。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些章节中提及的许多问题都有着意义深远的重要启示。其中包括日本对皇权及其占有者虔诚的崇拜;东京方面以“自卫”名义发动的日本对满洲单方面的接管;日…中战争中,日本违反战时国际法的行为;还有依然充满争论的南京大屠杀——关于这一事件,至今找不到能证明天皇曾就此开展过任何调查活动的公开线索。第三部分还论及了日本向南推进过程中日本海军的政策,在1939年初日本帝国海军占领了中国南海的海南岛之后,这个政策直接导致了珍珠港战争的爆发,并将日本的亚洲太平洋战争带入最后阶段。
总而言之,本书激发读者去正视战争是如何被正当化的,日本国家首脑及其近臣们的历史是如何被篡改的问题。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我希望将裕仁作为一名特别的战争领导人而对其进行重新评价。书中还论述了亚太战争的起源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以及由日本和美国官方共同编造的有关日本帝国主义终结的神话。1945年日本战败以及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后,裕仁的继续在位,为他日后持续以不同方式对日本的民主政治施加影响提供了可能,而其影响后来被证明是有害的。
在本书的第四部分,我再次将笔锋探入裕仁的思想,描述了亚太战争和美国占领之后昭和天皇与日本民众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我对裕仁行使最高统帅权所应附带的责任提出了质疑,阐明了(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他是怎样逃脱了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所应承担的全部法律、政治和道德责任的。
本书的意义在于超越了过去的研究,值得引起当今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持有如下观点的人们的关注——认为国际秩序不应建立在寻求霸权之上,应该承认所有国家在形式上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无视国际共同体的存在而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
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人道主义”战争和军事干预,使许多国家中存在的国家无责任制度和实践成为新的突出问题,这其中也包括了那些对外夸耀本国民主文化的国家。这种战争有可能使政治家们将其国家和民族主义引向极端,并使他们免于承担后果。在此背景下,我们就不能忘记过去的战争或将其“正常化”。日本曾经有过的典型的无责任体系既是我们借鉴过去历史考察当今问题的理由,同时也在提示我们,不触及昭和天皇,日本的过去就得不到充分的研究。
我希望本书的中文版能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日关系史中那段不幸的时期有所助益。
日本一桥大学的博士生、活跃的新闻记者王丽萍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盛萍承担了本书艰巨的翻译工作。感谢她们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感谢新华出版社对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
赫伯特·P·比克斯
满洲事变
满洲事变
锦州事件
侵略的铁蹄逼近北满洲
上海战争
九一八事变
发动入侵
军事和经济扩张
日本的“生命线”
炮击山海关
“满洲国”会见溥仪皇帝
满洲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将校在日本控制下的南满铁路沈阳以北的柳条湖,制造了爆炸事件。虽然铁路未受到损坏,但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立即以这一自导自演的事件为借口,嫁祸张学良部队和武装“土匪”,下令独立守备队、步兵第29连队向奉天城(沈阳)内的中国东北边防军营房发起进攻。受到突然袭击的中国军队一触即溃,部分仓皇逃遁,部分缴械投降。1小时后,板垣的共谋、驻扎旅顺的石原莞尔中佐向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交上一份颠倒黑白的报告,本庄立即发布了进攻命令。石原事先早就做了精心布置,关东军部队开出租借地,不到24个小时就控制了铁路沿线的战略据点,并做好了继续向南满洲主要城市进发的准备。①次日,日本宫廷从报纸上看到关东军定了调子的报道,声称责任全在中方。侍从武官长奈良武次飞报天皇:“相信事件不会太扩大”。②此时或几小时后,奈良还建议裕仁召集御前会议以控制局面,但遭到牧野和西园寺的否决。理由是,如果会议做出的决定得不到落实,“陛下的圣德”将难免遭到“玷污”。③满洲事变如同一个连锁反应装置的开关,一经按动,便引发出一连串的国际反应和国内危机,它们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国家进程。中国马上诉诸国联,要求国际社会督促日本恢复原状。关东军则请求派兵增援。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中将向东京的参谋本部请战,要求越过鸭绿江进入满洲。9月19日,日本政府依然是消息不灵,六神无主,若槻首相这样向元老西园寺的秘书原田熊雄求助:
我手上既没有外务省报告,也没有陆军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