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石油公司并已在1944年9月开始在腊斯塔努腊兴建一座日产五万桶的炼油厂,于1945年10月完工。与此同时,还敷设了一条从达曼油田通到巴林炼油厂的长达三十四英里的海底输油管,那个炼油厂的生产能力正在不断扩大。当时在达兰还开设了美国副领事馆,那里是阿美石油公司总部所在地,战争结束时约有二千名美国人。美国陆军部在1944年决定在那里建造一个军用机场。
综上所述,1943年以来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利益之所以会迅速扩大,其原因可归结为担心、嫉妒和正当的雄心壮志三者相结合。美国担心,“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动力——西半球的石油储藏正由于进行战争而消耗殆尽,而英国却在中东囤积其石油储藏。英国捷足先登,在掌握当时中东已知的石油储藏方面占了优势,美国对此垂涎三尺,只是在它好容易才取得英国的勉强同意,在伊拉克(1920…1925年)和在波斯湾的阿拉伯沿岸(1928…1934年)各让给它一片土地之后,这种嫉妒之心方稍有收敛。这些斗争,事过不久,加利福尼亚阿拉伯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们是记忆犹新、耿耿于怀的,所以他们在1941…1943年期间担心伊本·沙特这时可能在英国金币的引诱下剥夺他们那些宝贵的石油开采特许权。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当时发生的一起无足轻重的事件却表明了英国对中东石油的独霸——这种独霸从来不是绝对的——正在逐步瓦解的一个象征。这件事就是在二十年代一家英国辛迪加由于没有在巴林发现石油而把那里的石油开采特许权转让给美孚石油公司。英国专家由于英国在巴林的失败而对沙特阿拉伯大陆的石油前景产生了怀疑。而在此以后,美国公司在巴林这块小小的油田上却取得了不大不小的成就,这一成就,经过一种“连锁反应”,使美国资本后来在开发沙特阿拉伯油田中独霸天下,结果使英美在中东已查明的油藏中各自拥有的份额完全改观:
1944年(单位:百万桶)
…… 英国 美国
波斯 6;500 0
沙特阿拉伯 0 5;000
伊拉克 2;375 1;188
科威特 4;500 4;500
巴林 0 300
卡塔尔 475 237
总计 13;850 11;225
这种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前景引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与此同时,对共同作战可能耗竭美国国内石油储备的忧虑,又使伊克斯和詹姆斯·贝尔纳斯之流“老吝啬鬼”的倔强本性更其顽固了,他们知道美国在这场争夺世界石油的扑克牌比赛中已经胜券在握,准备迫使英国“老手”摊牌。“老手”纵然经验宏富,也弥补不了命运或复仇女神给他们的一手蹩脚牌。1944年这一年中,这两个盟国在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阴云密布之时,看来已很明显,英国政府是在打一场顽强的后卫战,尽可能保持“英国生活方式”赖以存在的那种经济和政治势力。然而,在这一场世界大战中,英国最后的希望(实际上也是它生存的希望)仰赖于美国提供的物质援助,它的回旋余地是有限的。因而,当英国最终屈服于无情的经济现实时,它所能聊以自慰的想法无疑是,既然只得屈服,那就不愿看到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由美国以外的大国立足生根而操帝国大业。
第六章 埃塞俄比亚的独立要求 1942…1945年
1942年1月31日英国…埃塞俄比亚协定签订后,英国立即开始撤出其军队和物资,首先撤走了外围驻军和政治军官,同时削减了亚的斯亚贝巴本身的驻军人数并将他们驻扎在暂时尚在英国控制之下的机场里。在意大利平民和军需物资得到应有的处置以前,亚的斯亚贝巴的警察继续隶属于英国军管当局。1942年8月6日,在埃塞俄比亚皇帝为各级官兵饯行之后,英国军队开出首都。于是只剩下吉布提铁路和协定规定的保留地区仍由英国负责管理了。
经皇帝以下的埃塞俄比亚人一再要求,英国内阁曾于1941年11月决定全部遣返三万四千名意大利平民,现在却出现了一些麻烦。显然,意大利人在该国各地建立的一些现代化设施如果没有称职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势必要毁坏;当时合格的埃塞俄比亚技术人员既不存在,盟国也没有技术工人可供使用,英国军事当局于是批准了一项过渡性建议,让总共五百名无碍安全的意大利技术人员留下来派必要的用处。但是埃塞俄比亚政府通知英国人说,为了该国的工业发展,至少得留下四千名意大利人,他们会使埃塞俄比亚对战事作出重大贡献。因此,一方面是埃塞俄比亚人表示“丝毫不图报复”;而另一方面,人们看到,意大利人也愿意为埃塞俄比亚主人工作。……总的说来,意大利人和埃塞俄比亚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在工人阶级的家庭之间,是极其融洽的。一家意大利人和一家埃塞俄比亚人同住在一座陋屋之中的情形也绝非少见。这倒并不是因为法西斯国家元首大肆宣扬的种族优越感已因战争失败而被扫除干净,而是由于意大利的农民和工人往往不得已而被送到埃塞俄比亚,脱离了他们在意大利的贫穷境况,但是法西斯政治后台一经消失,他们又立即重新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英国驻亚的斯亚贝巴公使在1942年初离英赴任之前,曾奉指示重新通盘考虑意大利人问题并提出建议。4月间,他建议二千八百名意大利人连同家属共计四千人,应准予居留。英国东非总司令迄未获悉原定五百人的最高限额已作任何政策性的修改,所以对此建议,大为吃惊。1942年8月,他同意将最高限额提高到七百人。尽管有决心力图把意大利人窝藏起来,不让正在进行兜捕的英军当局将他们遣返,但到1942年底,绝大多数意大利人还是被迁出了。身强力壮的男人被遣送到英属东非各地,其余的被遣返回国。
英国…埃塞俄比亚军事协定第十三条规定,一经英国东非总司令提出要求,埃塞俄比亚皇帝就应征用并移交给英军“这些军队可能需要的任何'敌方'私产,但为埃塞俄比亚所合理需要的除外”。这一条款对意大利人所安装的大批车间的机械设备和工具以及某些辅助工厂中的工业设备是早有存心的,东非司令部、厄立特里亚以及中东为了从事战争,都大量需要这些机械设备。协定签订之前,一些有用的物资就给搬走了,但此后“为了尊重埃塞俄比亚当局明显的愿望起见……拿走的物资就很少了”。1942年秋,英国首席政治军官在征得驻开罗国务大臣同意后,建议申请物资的人不应再提出更多的要求。
军事协定第三条保存了在毗邻(维希)法属索马里兰的保留地区的英国军管政府,但没有阐明军管政府与埃塞俄比亚政府之间的关系。1942年6月份,埃塞俄比亚皇帝正在提出上述地区属于其主权范围的要求,已很明显,而军管政府则认为根据国际法规定,这些地区依然是被占领的敌区。从现实的观点出发,军管政府并不反对在这些保留地区施行皇帝的法制和设立民事法庭,但认为,只要英国东非总司令对这些地区负责,埃塞俄比亚的警察或军事当局就不能在此行使武力制裁,还认为,埃塞俄比亚人不得试图向索马里居民征税,这对维持公共秩序至关重要;事实上,他们企图征税的尝试已由于季季加地区的骚乱而告停止。最后,双方不象以往一度看来会有很大困难,终于达成了协议。军管政府继续治理这些地区,维持秩序,行使审判权;但在1942年12月,经取得一致意见,皇帝的政府可以在哈拉尔和迪雷达瓦课税,其法院也可以在不影响军方权力和社会治安的情况下行使职权。
1942年12月28日法属索马里兰归顺自由法国后,皇帝于1943年3月21日接获通知,英国政府准备撤离哈拉尔(实际上是在4月24日移交的)以及沿法属索马里兰边界二十五英里宽的地带中南至边界西南角阿贝湖的北部地段。然而,皇帝向英国副国务大臣表示失望,说迪雷达瓦和季季加都未见归还。他在4月12日的照会中,建议修改迪雷达瓦驻军点的界线,并且询问英国有何军事上的理由必须保留二十五英里宽地带的余下部分。英国东非总司令在5月26日的复文中列举了下述理由:
(1)有必要在可能发生动乱的地区留驻英国军队,以便处理象1942年发生的那种涉及英属'索马里'部族的骚乱。
(2)有必要在该地区留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