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王任命巴多里奥元帅(他没有参加推翻墨索里尼的计划)为新政府的首脑,政权的变更甚至没有遭到法西斯党和国民军的反对就实现了。然而,公众对墨索里尼垮台的欢庆却由于政府宣布战争将继续进行下去,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惩罚,而不免有点扫兴。巴多里奥的内阁由一些将领和文官组成,因为国王不让他任用反法西斯党派的任何代表。虽然新政府革除了法西斯主义的一些弊端,例如取缔法西斯党和释放许多政治犯,可是他们还是不肯完全恢复出版自由,或者使组织政党合法化。
墨索里尼的垮台,在德国的一般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和不安,因为这时恰巧是盟军对汉堡和其他城市进行一系列破坏性空袭中的第一次,而俄军则又在发动一次进攻。关于意大利的局势,希特勒最初想到的是,要拯救西西里岛上的德国军队,控制住阿尔卑斯山口(凯特尔和约德尔两人都非常同意这一点),以及派遣伞兵去救出墨索里尼。他提出派一个德国装甲师开进罗马,逮捕国王、皮埃蒙特王子和巴多里奥政府成员,用飞机把他们送到德国来。他很想派兵开进梵蒂冈,可是戈培尔和里宾特洛甫两人都不主张这样做。他那些军事顾问都反对立即夺取罗马的整个计划,结果决定在巴多里奥政府还自称是盟友的时候尽量多调动一些德军进入意大利,以便一接到命令就立即占领意大利并夺取其舰队。德军的增援部队于7月30日开始越过勃伦纳山口,他们一共集结了十六七个师的兵力。希特勒拒绝了维克托·艾曼努尔国王约他在意大利北部会商的一项邀请,因为他疑心自己也许会遭到绑架。在德意两国的外交部长和参谋总长于8月6日在塔尔维齐奥开会时,双方尔虞我诈,均未得逞。
巴多里奥政府又苟延残喘了一个月。政府发言人一再向德国人庄严保证,意大利决无背弃盟约的意图,可是从8月初起,他们就在同敌方进行接触了。他们恬不知耻地干脆提出愿意投奔盟国一方,给了盟国在里斯本的代表以不愉快的印象。他们不敢就抗击德国的进攻作好准备,唯恐这样做会惹起德国人来进攻,可是他们却满怀希望地认为盟军会派出大批飞机或者在罗马以北登陆,来把他们救出困境。他们还相信(至少当时有一些负责意大利防务的人和盟国军事情报机构全都相信)德军如果遭到大规模的进攻,可能会在罗马以南站不住脚,只好撤退到“比萨…里米尼防线”去。
但是,巴多里奥和他那些同僚完全不准备采取行动,哪怕德军真的有意立即向北撤退的话。他们等待盟军来为他们创造奇迹。因此,等到1943年9月8日宣布停战,并没有同时带来什么英…美奇迹时,罗马就陷入了一片混乱。国王和巴多里奥当夜逃到了佩斯卡拉,再从那里由海路逃往布林的西。德国人几天之内就从那不勒斯到勃伦纳山口控制了意大利全境,并于9月12日用飞机把墨索里尼象另一个安德洛墨达那样从萨索山上救了出来,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第二章 德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关系,1940…1943年
没有德国提供的煤、钢、化学制品和机器,意大利的工业和运输很快就会停顿下来。它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只能或是由德国的合成产品供应或是由德国的卫星国家罗马尼亚供应。罗马尼亚的石油如果由陆路运来,必须经过德国。意大利可能找到其他供应来源的所有那些国家,都受着德国的统治,或者被封锁隔断。大德意志这时候几乎是意大利出口商品的唯一市场。虽然丹麦…意大利贸易协定仍然有效,但同挪威、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的贸易都是通过德…意票据交换所来结算的。一个附属于意…法停战委员会的经济代表团,处理同法国非占领区的商务,它发现同德国人相比,自己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德国人也在利用他们对西欧一些企业的控制,在东南欧扩大他们自身的利益,意大利人在那里本来就已经感到很难同他们进行竞争了。
纳粹的颂词总把轴心国吹成“新秩序”的共同保护人,或者高呼意大利拥有横跨地中海、连接三大洲的一个经济帝国的权利,但是这些好听的话却掩盖不住这一事实:第三帝国旨在垄断军事的和工业的力量,而意大利从经济方面来说对第三帝国是无足轻重的。德国人准备从意大利取得战略物资和大量农产品,可是他们在必要时可以不要这些东西,或是从别地方去取得。当然,这并没有使他们不象通常那样无情地从意大利榨取一切可以榨取的东西,并使它不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竞争。如果他们是卖方,他们就索取高价,并且往往不按约定交货。他们往往确实是交不出货来,但是,意大利人总是疑心他们不怀好意。可以料想得到的是,德国人不愿意接济这个他们认为无能的政权,这个政权在实行战时管制上疲疲塌塌,在使用替代品和其他技术经济上则远远落后于德国。德国人还疑心意大利人故意保留一些资源,希望在战后捞到不正当的好处。这种批评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有些官员肯定是故意留难,以没有力量满足德国的要求为托词,而且假如不是出于敌意,也往往是由于办事无能。例如,在战争进行了一年以后,据说意大利的空军和海军还在分别向德国要求供应汽油。如果这两个军种的要求全部得到满足,那就没有什么汽油可以供应陆军或者民用了。
1940年12月5日公布的一项商务协定规定,意大利在若干年内按固定的价格出口农产品,可是这时候,意大利人对于购买武器和制造武器的手段已经远比对于出售柠檬和番茄更有兴趣了。在法国掳获的武器,简直没有分给他们什么。与此同时,1940年12月间格拉齐亚尼军队的溃败使意大利不得不从德国取得新的供应,意大利驻柏林的武官埃菲西奥·马拉斯将军匆促地接到指示,要他不顾代价买进他所能买到的全部坦克和大炮。由于没有签订任何战争物资的主要协定,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务。12月17日,墨索里尼亲自向希特勒发出呼吁,要求接济原料和燃料,并且也许不够策略地重新提到他在1939年8月26日提出的那份故意夸大了的需要清单。希特勒同意提供给养,但是说明他宁愿供应根据德国专家的意见选定的制成品,而不愿供应原料,同时作为交换条件,要求意大利再派更多的工人到德国去。
2月26日缔结的1941年度德意两国贸易协定,实际上确曾规定意大利将进口较多的制成品。不久以后,德国供应的原料有很大一部分全保留给特许为德国生产的工厂使用。2月的这些协定,是作为走向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公布的。贸易不再取决于一国所能匀出的商品和另一国可能需要的商品,而是取决于原料可以最有利地用在什么地方。欧洲的作战需要必须比私人利益和奢侈品的消费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为了确保主要供应品源源不断,在清算账目中暂时出现的差额,将来可以展延到某一较晚的时候结算。实际上,从1941年6月起,同武装部队有关的任何一笔交易的付款都不得汇划,而是记入应该在其境内收款的那个国家的账户贷方。
根据一种互惠的安排,意大利军需司令部维持驻在意大利的德国部队。同时,意大利政府还根据参谋总部的提议,为这些部队的其他需要逐月提供经费,并经一个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委员会加以审核。除此以外,德同军事当局不经任何正式批准就同意大利的一些企业直接打交道,而且往往同它们缔结一些非常可疑的协定,其目的就在于欺骗意大利政府。德国在瑞士用低价买进了英国人在埃塞俄比亚掳获的意大利纸币,从而积聚了大量里拉;穿军服和不穿军服的德国“旅游者”象蚂蚁一般川流不息地到意大利进行掠夺;1941年秋天实施的限制出售或输出贵重金属以及限制外币交易的办法,丝毫未能制止德国人的挥霍。
从1941年秋天起,意大利人开始感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捉襟见肘了。燃料的限量减少了三分之一,面包和衣着开始实行定量配给。实际上,从1942年3月15日起,面包的配给量已从每天二百克减少到一百五十克(大约五盎斯),比德国配给量的一半略多一点。墨索里尼最不愿意让德国人知道意大利粮食不足,但最后还是作了安排:德国应在1942年供应小麦(其中一部分来自乌克兰)和土豆,并在1943年供应更多的小麦,可是这并没有弥补连续三年歉收所造成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