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种可能性而提出的,以防英苏两国万一达成一项协议。而齐亚诺在抵达米兰时首先对报界讲的事情之一也是,“我们不准备去为但泽丧命。”
齐亚诺把米兰迎欢里宾特洛甫的热烈程度和里宾特洛甫本人的态度,都说成使得他感到既高兴又惊奇。齐亚诺的会谈记录主要记载了里宾特洛甫提出的各点,而德方的记录则主要记载了齐亚诺提出的各点。双方同意,一项结盟的条约应尽速缔结。齐亚诺希望把战争尽可能地推迟——至少在三年内不发生战争。看来好象里宾特洛甫同意了这一点。他还劝告意大利推迟它对土耳其、南斯拉夫和法国的攻势;因为齐亚诺曾经说过,一场意法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并宣称意大利愿意独自打这一场战争,德国除供应物资外不需帮助。他要求德国供应更多的煤和制造大炮用的机器。依照里宾特洛甫的说法,有理由可以预料,在几个月之内英法就会对支持波兰感到厌倦;因此德国不会去攻击它,除非波兰人自己要采取进攻性的政策。齐亚诺说,意大利同波兰的关系是正确的,但也只是到此为止,意大利对波兰问题并不感兴趣。里宾特洛甫同意齐亚诺的意见,希望南斯拉夫的现状能够维持下去,只要它继续奉行目前的对外政策而不变更;但里宾特洛甫承认,意大利在那里的利益是超过别国的,愿意让墨索里尼在那里自由行动,如果南斯拉夫由于国内的冲突而分裂的话。他同意,应当立即举行谈判来解决南蒂罗尔问题。(齐亚诺曾要求把一万名原属奥地利的德意志帝国居民立即从南蒂罗尔撤走。)齐亚诺要求把希腊划归意大利势力范围之内,并提到墨索里尼希望逐渐使西班牙和匈牙利同意大利结成盟国。双方并一致同意,德意两国都应支持保加利亚。双方还同意,应设法改善轴心国家同苏联的关系。齐亚诺说,意大利将欢迎德国和天主教会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显然是仍在盼望他所想要的三国公约,里宾特洛甫毕竟并没有带来什么意德同盟的草案,但是他答应要尽快地把它送来以供意大利人讨论之用。他提议签字仪式应尽快地举行,并且应尽可能地使它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并且欢迎墨索里尼的建议,应该使其他国家也能够参加进来。
那天深夜,在考虑了齐亚诺送来的关于会谈的报告之后,墨索里尼打电话给在米兰的齐亚诺,要他就缔结双边盟约事作一次公开的宣布,因为他早就希望有这样一个双边盟约,而不赞成缔结三国的条约。里宾特洛甫勉强同意了这个建议,但需要得到希特勒的批准。这一批准立即从电话中得到,并且据齐亚诺说,希特勒亲自参加了协议的起草工作。5月7日的一项公告宣布,两国政府意见的完全一致已经用文字记录在案,并且决定,用一项政治和军事的条约把两个轴心国家之间的关系以明确的形式规定下来。齐亚诺看来对墨索里尼的决定绝不是感到高兴的,但是仍然相信,并没有什么无法预料的事,因此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事发生。
5月12日在柏林以里宾特洛甫的名义递交给阿托利科的德方条约草案,确实在它的序言中声明,德意面国“重申它们的共同政策,其原则和目标则早已由它们规定下来”。然而,同盟的条款远远超出了三国条约谈判期间所提出的那些。它的一些主要规定如下:
第一条缔约双方彼此之间将继续保持接触,以便在关系到两国共同利益或欧洲一般局势的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第二条如果缔约双方的共同利益受到任何国际事件的危害,两国将立即进行磋商,以便采取措施,保护其有关的利益。
如果缔约一方的安全或其他重要利益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另一方将给予受威胁的一方以政治和外交上的全力支持,以便消除此种威胁。第三条如果违背缔约双方的愿望而发生其中一方陷入与另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战争纠纷之中的情事,则缔约的另一方应立即以同盟国的身分前来给予援助,并以其全部陆海空军事力量进行支持。
此外,第四条规定两国在战时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并建立永久性的各种联合委员会;第五条规定,如发生战争时,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单独停战或媾和;第六条规定同友好国家发展关系;第七条宣布,条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为期十年。没有关于条约的修订或吸收其他国家参加的规定。秘密的补充议定书只涉及到联合委员会和新闻、宣传事务方面的合作,包括缔约双方各自向邻近另一方的各驻外使馆派出一名或几名专家官员。与过去时常宣扬的相反,条约中没有提到,明言或暗示,最好能有三年时间的“和平”。
“它包含着一些真正的炸药”,这是齐亚诺对德国提出的条约草案的最初印象,有点象是一个初次持着一支上了子弹的枪的小孩。然而,他和墨索里尼都不希望使这项条约少一些爆炸性的气味。罗马方面提出的少数几处修改,其中一部分是在阿托利科的提议下作出的,都得到了采纳,如在序言里写明“共同边界……永远固定不变”,和提到意大利和德国的“生存空间”的安全。5月17日,墨索里尼批准了条约的最后文本。
5月21…23日齐亚诺为签署这项条约而访问了柏林,签字仪式于22日举行。意大利人至少是避开了24日那一天,那是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德国的周年纪念日期。齐亚诺带去了赠给里宾特洛甫的阿农齐亚塔勋章,当看到这枚勋章挂到里宾特洛甫颈上时,戈林差一点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柏林人对轴心没有表示任何热情。仅有的一些欢呼来自希特勒青年团和意大利侨民中的黑衫党徒,第二天,还增加了来自柏林的学童和劳工阵线的成员们的欢呼声。当局匆匆忙忙地给职工们放了一天工资照付的特别假日。在另一方面,齐亚诺同纳粹领袖们会晤后留下的印象是,从米兰会谈以来德国的政策并没有变。象凯特尔和黑森的菲利普亲王一样,希特勒也再一次向他保证说,地中海政策的方向留给意大利去决定;他还赞赏意大利从阿尔巴尼亚出发以控制巴尔干各国的计划。里宾特洛甫再次劝说需要有至少为期三年的“和平”;建议对待南斯拉夫和土耳其要有所节制,因为齐亚诺对它们曾表示过一些敌意。但对意大利的关于克罗地亚的计划则给予有条件的赞同。希姆莱对克罗地亚计划更表同情,劝告意大利人立即建立他们的保护国;并讨论了同天主教会达成一种暂时解决办法的可能性。齐亚诺鼓励他在那个方向努力前进,一部分也是为了使同盟在意大利更得人心。柏林的各次会谈并没有收进齐亚诺的文件集内,他的《日记》只作了概括性的记载。例如,在以前各次会谈中时常涉及的南蒂罗尔问题竟完全没有提到。也没有提到波兰。不管对齐亚诺是否真的没有谈起波兰问题,看来他离开柏林时丝毫也没有料到。希特勒已选定了那一天来详细说明他的在同西方国家算帐之前先孤立和进攻波兰的计划。
因此,关于里宾特洛甫在米兰曾欺骗或胁迫意大利人以使他们参加钢铁公约的传说,实际上是没有根据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墨索里尼已经在盼望同德国结盟,在他5月4日给齐亚诺的指示中,他还提议自动地承诺军事义务。有几个理由使他相信,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在特别有利的条件下取得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同盟。他长期来一直是宁愿要一个意德同盟,而不愿订立三国条约。为了使日本人满意,三国条约的牙齿渐渐地都被拔掉了;里宾特洛甫虽然仍在拖延时间,由于日本人最近的答复,已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当前事态的发展,使得墨索里尼一方面对于德国的意向,另一方面对于意大利人对同盟的反应,都感到很放心。为了阻止土耳其政府参加民主集团,甚至连起草条约所必需的短暂时间都不能等待就宣布了这项条约,这看来对他也是重要的。总之,这个决定正是那种能引起墨索里尼幻想的戏剧性的巧妙魔术。
然而,这一条约使意大利的处境更加危险了,因为墨索里尼是带头要缔结这项条约的。意大利的无条件保证给予军事援助,这是在公约中明白规定着的,而德国对于“和平”时期或势力范围的保证,除关于共同边界有文字规定外,则只是口头上的东西。如果纳粹党人在不久的将来挑起一场危机,意大利就没有能借以逃避责任的条款可以引用;而害怕被谴责为使他的国家第二次背叛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