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性,使其免受德国拒绝无条件投降后所遭到的那种危险和毁灭。鉴于上述理由,苏联政府宣布从明天即8 月9 日起,苏联政府将认为它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
经常有人断言,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加速了苏联的宣战。事实也许是如此,但是没有确知的证据可以证明莫斯科在这一事件以前还未确定进攻的日期。在波茨坦,安东诺夫将军说过,待中苏关于满洲和有关问题的协议签订后,苏联将在8 月下半月对日宣战。但是事情很可能是这样: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回到莫斯科,从洛佐夫斯基那里了解到日本请求调停的极端迫切心情后,他们认为只要他们这方面拒绝调停,或者甚至拖延答复,就同样可能导致日本的投降。莫洛托夫所以要提前三小时会见佐藤,肯定是因为他顶先得到通知,如果不这样,将会使佐藤在苏联军队开始敌对行动以后才收到宣战书。但这件事不能证明宣战决定是直到那时才作出的;如果它能说明什么的活,也只能说明情况是恰恰相反的。
虽然到此时此刻,日本同苏联交战的消息已不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但是对东京政府是一个粉碎性的打击。同时,这也大大加强了那些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人的势力。8 月9 日上午,木户谒见天皇并奉告天皇,现在必须接受了。天皇同意了,并命令木户使铃木深刻认识投降的必要性。铃木和东乡也谒见了天皇。然后,上午10时,由六人组成的最高作战会议开会。在这次会议上,东乡提议“原则上”接受波茨坦公告,全体成员对此表示同意。他们还一致商定,如果同盟国不保证维护日本皇室,他们便不能接受公告。但是陆军大臣阿南将军和两总长坚持另外三个条件,即:同盟国不应占领日本本土;应由日本自主地将它的武装部队从其占领地撤回,并由它自己来解除武装和遣散军队;应由日本政府自己审判那些可能被指控犯有战争罪行的日本臣民。在这个问题上,最高作战会议上的意见仍然不一致,8月9日下午召开的内阁紧急会议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东乡向大臣们解释了形势,除四个“内阁核心”成员外,这些大臣先前都不知道日本向苏联提出的历次建议。
但是把争论的问题摊给他们时,他们认为不能同意。阿南宣称,仍然有一半的取胜机会,而且在国外的军队是不甘心投降和解除武装的。倾向于军方观点的内务大臣支持阿南,宣称如果投降,他不能保证国内的和平与秩序。他回顾了自己掌管秘密警察时的1936年2 月政变,并说他知道军队会干出什么事来。好几个大臣显然是抱骑墙态度,不肯承担责任。所以,再一次没有作出决定。
于是,作为最后办法,召集了全体出席的御前会议。
到会的有天皇本人,最高作战会议的六个常任委员,陆军和海军军务(政治)
局的首脑,内阁官房长官,联合企划厅长官和枢密院议长平沼男爵。8 月9 日晚上11时30分,他们全体抓进了宫中的防空洞。但是,这一次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东乡、米内和平沼反对阿南、丰田和梅津。经过好几小时毫无结果的争论以后,一直没有说过什么话的铃木宣布他打算情天皇圣断。主和派预见到这种僵局,事先已通过木户让天皇准备好采取这一步,而这一步是他们的对手所猝不及防的。这在明治天皇统治时期(1868—1912年)是有过先例的,虽然在正常情况下,按照一项不成文的、但已牢固地确立而有约束力的宪法惯例,天皇是从来不参加辩论的,而只是接受他的顾问们的决定。
现在天皇讲话了。他说,他同意东乡关于应当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主张,唯一的条件是不废黜皇室。按照木户的记述,天皇当时继续说,他不忍看到他的忠诚的军队被解除武装,也不忍看到那些对战争负有责任的人遭到惩罚,因为他们对他的忠诚一直是坚贞不移的。但是他的结束语是:“我想现在是忍其所难忍的时候了。回想起明治天皇面对三国干涉的心情,我忍住眼泪批准这一计划草案。”就这样,做出了这项重大的决定。
这一决定先在另一次内阁会议上确认,然后外务省用英文起草一份照会,它的副本发到伯尔尼,分别转变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还发到斯德哥尔摩,由瑞典政府分别转交英国政府和苏联政府。8 月10日上午东乡会见马立克时,把照会的一份副本交给这位苏联使节。同盟社也向全世界广播了这一照会。
波茨坦公告原先的草案中有这样条款:如果日本讲和,日本的君主政体可予以保存。但是贝尔纳斯在动身去波茨坦的前夕,他征求赫尔对这一点的意见,并告诉赫尔说,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高级官员己同意这一点。但赫尔不同意,并于7月16日把他的理由电告贝尔纳斯。赫尔并不想坚决推翻日本的君主制,但他也不想为保存它而承担义务。他想等着看看日本国内的情况;而且他要在利用天皇的权威的同时,毫不含糊地要把天皇置于盟军最高统帅的权力之下。这个观点占了上风(这也许不仅仅是由于赫尔反对公告草案的结果),因此发表出来的公告,没有提到日本的君主制。事实上,第六、第十两段,倒可以认为是包含着推翻君主制的意图的。
华盛顿在8 月10日上午(华盛顿时间)收到日本的照会后,总统同国务卿、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举行了会议。会上贝尔纳斯坚决反对从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后退,杜鲁门表示同意。然后贝尔纳斯起草了一份复照,总统批准了这份复照。东京于8月13日上午收到复照,不过它的内容已在前一天从旧金山的广播中收听到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8 月13日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但意见仍有分歧。美国的答复是保证维持皇室呢,还是没有保证这一点?首相认为答复是令人满意的,海军大臣、外务大臣和内大臣都支持这个看法,因此认为应该接受。但是陆军大臣和两总长持相反意见,枢密院议长平沼也表示反对。据加濑说,平沼“从〔答复的〕字里行间看出了一种鼓励旨在推翻君主政体的颠覆活动的险恶用心”。加漱指责平沼在这方面过分猜疑了。但事实上,平沼并不是完全错的,因为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引证了1949年5 月9 日的一份关于战后政策的国务院备忘录,其中建议“如果一个废除天皇制度的巨大运动在日本人民中间开展起来的话,盟国军事当局除了维持法律和秩序之外,不应采取任何行动来反对这个运动,并应停止利用天皇作为政治工具。”
在美国占领的初期,有许多事情,包括对共产党活动的解禁,确实是倾向于削弱君主制的地位租威信的。
军队首脑们强烈提出,日本能够而且应该战斗下去,不应该接受这样的屈辱。
他们的态度是受到许多“少壮派军官”的影响的,这些军官现在已经获悉当前所发生的事情了。他们威胁要处死“卖国贼”,而且事实上他们力图组织一次政变。
但是,现在武装部队中有一些人,包括一些下级军官,意识到继续战争是没有希望的。他们木断向主和派报告那些反叛分子的活动。米内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地维护了海军的纪律。而阿南,虽然痛苦地感到投降的耻辱,但他没有听从别人的怂恿,去充当企图叛乱者的首领。重臣们,甚至包括东条在内,是准备接受投降之议的,如果这是天皇的意旨的话。8 月12日,召集了一次亲王的会议,看来他们也都同意支持天皇。这使得“死硬派”不可能利用某个亲王作为叛乱的傀儡首领了。
全体阁员于8 月13日下午开会。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和法务大臣反对接受美国的复照;而其余十二名阁员则准备接受,虽然其中有些人也有相当大的疑虑。这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按照宪法惯例,是要作出全体一致的决定的。所以,主降派决定争取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他们打算,如果意见还是不一致,就坚持由天皇决定,而他们知道天皇的决定是什么。但是,军队首脑们显然猜测到有某种诸如此类的花招,因此他们反对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事实上,两总长根本拒绝在要求召开御前会议的请求书上签名。他们要求答复同盟国,要让天皇兔于盟军最高统帅的控制,并让日本人民完全自由地决定未来的日本政治结构。
然而,不满分子的计谋终于被挫败了。8 月14日上午,天皇突然召集内阁阁员进宫,同时派人请来了两总长和枢密院议长。这样,在对方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