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时珍评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副,李时珍未经亲自实地考察,总不放心,明白申明自己对此尚“无知”,
免得以讹传讹。剪草这种药物,李时珍的态度就是如此。他在《剪草·集解》
中申明说:“许叔微《本事方》言:剪草状如茜草,不如细辛。婺、台二州
皆有之,惟婺州者可用。其说殊详。今遍访询,无知者。或云:即茜草也。
未有的据。”(校点本第二册,第1312 页)经过普遍访询,仍无知者,找不
到确实的证据来证明前人的说法,只好表示存疑,留待后人访询证实。
硝石这种常用药物国内多产,可是昇玄子《伏汞图》中记述的硝石,却
同一般记述大有差异,说:“硝石生鸟场,其色青白,用白石英灸热点上,
便消入石中为真。其石出处,气极秽恶,飞鸟不能过其上。人或身衣过之,
身上诸虫悉化为水。以形如鹅管者佳。”这种与常见消石大不相同的记
载,李时珍不是简单他说他违背常识,而是从另一角度来加以思考,提出新
的解释。他说:“谨按昇玄子所说,似与今之硝石不同。而姚宽《西溪丛语》
以其说为真正硝石。岂外国所产与中国异耶?抑别一种耶?当俟博物者订
正。”(《硝石·集解》校点本一册,第650 页)
人们的认识,或受历史的局限,或受生活经验的局限,还有地域环境的
局限,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了解得清楚。中国常见的东西,异国未必常见;
异国常见的东西,中国未必都有。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地区名称未必尽同;
国度不同,同一名称未必都指同一实物,这也是常有的现象。昇玄子所描述
的“硝石”,其产地与形态,显然同一般硝石有异,李时珍认为,或许外国
硝石与中国不同,或者名为“硝石”实际上同中国硝石不是同一种药物,只
能留待博物者订正。这里,不只是留下了有待研究的课题,更可贵的是留下
了他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无法考订者,存而不论
李时珍经常碰到古书上记载的一些药物,只有名称而无形态、气味的记
述,效用却很神奇,实乃千古难解之迷。对于这类记载,不可信其有,不可
断其无,根本无法考订。凡是遇到本草著作中的这类药物,李时珍只好存而
不论。这种认识上的科学态度也是可贵的。
刘郁《西使记》记载一种药,名叫撒八儿(可能是译音),据说它产于
西海,“乃玳瑁遗精,蛟鱼吞食吐出,年深结成者,其价如金。”此物是否
玳瑁遗精?是否经过蛟鱼吞吐?多少年能结成?都是无法考证的。所以李时
珍不将它列入药物,只附于玳瑁之后,写道:
窃谓此物贵重如此,必有功用。亦不知果是玳瑁遗精否?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
识。
——《玳瑁》附录校点本第四册,第2500 页
崔昉的本草书中,提到一种药物名叫金牙石,说“金牙石,阳石也。生
川陕山中,似蜜栗子,有金点形者妙。”《圣济经》治疗风火方中,也用了
金牙石,同时还用了银牙石。《本草纲目》中,只列有金牙石,银牙石没有
列入。因为什么是银牙石,对其气味、主治一概不知,很难考察。李时珍如
实写道:“银牙石恐即金牙石之白色者耳。方书并无言及者,姑阙。”(《金
牙石·集解》校点本第一册,第615 页)《本草纲目》中列有“附录诸石”
一项,也未列“银牙石”。
刘守真《宣明方》中有治远年近日一切目疾方,其中列了不少稀奇药物,
有太阳石、太阴石、碧霞石、猪牙石、河济石等,共用29 种药,还要用熊胆
一斤,白沙蜜2 斤,井华水9 碗同熬,滤尽收点。李时珍对猪牙石只说:“出
西番,文理如象牙,枣红色。”对碧霞石只说,“明目,去翳障”。然后申
明:“此方所用太阳石、太阴石等,多无考证,姑附于此。”(《石部·附
录诸石》校点木第一册,第682—684 页)《本草纲目·石部》附录有27 种
石类罕见药物,李时珍申明道:“别录有名未用诸石,及诸家所列而不详,
难以类附者,通附于此。”
《本草纲目》附录诸石中,有一奇药名叫朵梯牙。李时珍写道:周定王
《普济方》,说用朵梯牙等药为末,每日点眼,可以去翳。”所谓朵梯牙、
碗糖霜、安咱芦、可铁刺、阿飞勇,皆不知何物也。附录于此以俟。”
一些动物体内的结石,往往成为药物。牛的胆结石称为牛黄,狗的肾结
石称为狗宝。据古书记载,马的肾结石,其色如墨,谓之马墨,对此,李时
珍推测马墨是会有功用的,但无法实际调查,故在《马·肾》中如实写道:
“按熊太古《冀越集》云:‘马有墨在肾,牛有黄在胆,造物之所钟也。’
此亦牛黄、狗宝之类,当有功用。惜乎前人不知,漫记于此以俟。”(校点
本第四册,第2271 页)
对于无法考察的东西,既不贸然断其虚,也不盲目定为实,自己一时无
法考察落实,相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日益进步,将来会予以澄清。核定虚
实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中间有许多曲折。孔子讲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李时珍正是本
着这种精神行事的。《本草纲目》把没有深入认识的药物列为附录,就是基
于这种态度。这也是李时珍坚信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
限性的科学见证。
四、注重实践经验
《本草纲目》是我国长期医药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有李时珍的亲身实践
经验,也包含李时珍以前的医学家们的实践经验。李时珍深深懂得,离开前
人的实践经验,不可能全面地认识药物。要核证药物的名实,考究药物的气
味,断定药物的主治功效,无论自己或前人都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凭实际
观察,亲自尝试,处方应用,以观疗效。实践经验是药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
和可靠基础。
(一)进行实地考察,获取药物知识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大量的功夫花在采药上。从1567 年起,
数年间外出访药,广泛收集药物学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于湖广、江西、安
徽、江苏、河南诸省,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采
集药物标本。他把亲身实际考察,作为编写本草的第一步扎实功夫。亲身调
查访问,采集、观察活生生的动物、植物,获取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为日
后的编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时珍向农夫、渔民、樵夫、药农、牧人、车夫、矿工、猎人以及医生、
药材商人、造药工人、药材保管人,虚心求教,拜他们为师,从他们那里广
泛了解各种动物的形色特征、生活习性、肉体气味;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环
境,根茎花叶的形态、生长规律、栽培方法,采收季节,花叶子仁的气味等
等;了解各种药物的采集、炮制和保存方法等。他向老铃医、老道人以及疾
病患者收集各种单方、验方、祖传秘方。
李时珍对白花蛇的调查是一个典型事例。他仿效其父亲写《人参传》的
作法,写了《白花蛇传》,其中凝结着他观察研究白花蛇的丰富的实践知识,
可惜此书已佚。只从《本草纲目》中,窥其大概。
李时珍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
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这里简单地描述了花
蛇兴衰的历史。据今所知,这段历史是异常惨痛的。蕲蛇出自李时珍的家乡,
他对这一惨痛历史当然了解最详。
蕲蛇是花蛇中最名贵的一种,因其药用价值高,皇家和官府强迫人民捕
来上贡。年年捕杀,蕲蛇日益稀少,以致濒于灭种。明代有一首民谣反映了
劳动人民被迫捕缴蕲蛇的苦楚。唱道:
白花蛇,
谁叫尔能避风邪!
上司索尔急如火,
州中大夫只逼我,
一时不得皮肉破。
积骨如巴陵①,
杀尔种类绝,
花蛇不生祸始灭。
——王廷相《蕲民谣·蕲蛇》
一种名贵药物,没有给产地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反而使当地民众
遭受无穷痛苦;稀有动物不是受到保护,反遭绝种之灾。
李时珍对花蛇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访问,亲自观察。在《白花蛇·集
解》中,记载了花蛇的体形特征,生活习性,捕捉的方法,如何解剖、炮制,
如何辨别真伪。(《本草纲目》校点本第四册,第2401 页)从这一记载中,
我们不难发现李时珍的亲身实践态度和科学求实精神(见本书第七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