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草、解除疑难、订正错误所运用的第一位的科学方法。不少药物,为了便
于观察、尝试,他还进行了栽植培养。他的家里有一个小小的药用植物园,
他的父亲着手栽培,他从小就很感兴趣,他那种“——采视”,务求其真的
精神,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培养起来。
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之别。针对本草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限
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条件,李时珍主要是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即用自己的眼、
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不同药物的外形、气味及内部构造,
没有更多利用科学仪器和别的技术手段去考察研究对象。事实雄辩地证明,
李时珍凭直接观察方法,也在本草学研究领域作出巨大科学贡献。这种科学
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只要有诚实的态度,只要持之以恒,同样可以积累可
靠的科学资料,推进药物学的深入发展。
二、比较和分类
在广泛收集标本、进行观察、试验的基础上,李时珍对大量药物资料进
行比较、分类、加工整理,熟练地运用了比较和分类的科学方法。
在药物研究中观察试验方法,多使用于个体,目的在认识个别药物的形
态、结构、气味等方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作某些比较。比较和
分类方法,多施于若干个体之间,揭示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同
中之异,指揭示形态相同相似的药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异中之同,指揭示
外部特征差异极大的药物,在气味主治上的共同性,经过科学比较,才能作
科学分类。这就是通过揭示药物之间的外部特征或外部联系而进行现象的分
类,以及通过揭示其本质特征或内部联系而作自然分类。李时珍运用比较、
分类方法,对历代先贤所积累的以及他自己积累的知识,加以精心整理,编
成16 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宝典为药物分类作
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把我国传统科学中的比较、分类方法,推进到一个新
水平。这种科学方法,乃逻辑方法之运用。李时珍虽然没有写下系统的哲学
著作,但在他的本草学科学体系和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中,闪耀着光辉的朴
素辩证法思想。
(一)反复比较,以辨异同
李时珍运用科学的比较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药物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要进行比较,应以确知的药物的形态、气味、主治等特征为依据;没有切实
的依据而进行的比较,只能是不着实际的空谈。通过比较,目的是要使人们
的知识更加清晰、可靠,易于把握,帮助人们触类旁通,汲取新的知识;不
科学的比较,只能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弄得更紊乱,得出错误的判断。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通过比较方法,纠正了不少以往本草的错误。
或者属于名实之误,在“正名”栏中有所叙述;或者属于形态、产地之误,
在“集解”栏中,多有涉及;或者属于气味之误,在“气味”栏中,作了论
列;还有属于主治之误。以往本草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除通过观察与试验纠
正部分错误外,更有效的是运用比较方法。我们不妨从形态比较、气味比较、
主治比较三十方面加以分析,略见李时珍运用比较法的成就。
关于药物形态的比较。这是比较方法的初步运用。李时珍运用这种比较
方法,揭示了众多药物的“同中之异”,即外部形态特征基本相同,在本质
上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植物性药物和动物性药物中都大量存在。
石龙子,是动物性药物。以往本草书中,关于它的记载很多,描述各异。
李时珍将同类动物加以比较后,指出:“诸说不定。大抵是水旱二种,有山
石、草泽、壁屋三者之异”。(《石龙子·集解》校点本第四册,第2385
页)他对石龙子和守宫进行考察,然后加以比较,分别描述道:(1)生山间
者曰石龙,即蜥蜴。似蛇,有四足,头扁尾长,有细鳞,金碧色,入药。(2)
生草泽间者曰蛇医。蛇有伤,则衔草以敷之。状同石龙而头大尾短,形粗,
其色青黄,亦有斑白者,不入药用。(3)生屋壁间者曰蝘蜒,即守宫也。似
蛇医而短小,灰褐色,不螫人,入药。(同上)经过李时珍的比较,我们可
以清楚地知道,同一类动物,因生长的自然环境不同,各具有不同的保护色,
形态也小有差异。一类动物有多种不同的名称,有的入药,有的不入药,经
过比较分析就十分清楚。
菖蒲,是植物性药物。共有六七种名称,李时珍详加比较,确定菖蒲有
五种,可作药用的只是其中的两种而已。他记述道:(1)生于池泽,蒲叶肥,
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2)生于溪涧,蒲叶厚,根高二三尺者,
水菖蒲,溪荪也。(3)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
菖蒲也。(4)家人以沙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如韭,
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5)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蒲。对五
种菖蒲进行详细比较之后,李时珍论断说:“服食之药,须用二种石菖蒲,
余皆不堪。”(《菖蒲·集解》校点本第二册,第1357 页)
对石龙子和菖蒲这两类生物进行比较后,使人认识到同类生物大同中有
小异,有的入药,有的不可入药。还有一些植物,虽都可以入药,但存在大
同小异。李时珍也用形态比较法,加以区分,然后得出新的科学结论。
杜蘅、细辛、鬼督邮,三种不同药物,由于形态大致相似,常易混同,
李时珍加以比较,作出区分。《细辛·集解》中写道:
《博物志》言,杜衡乱细辛,自古已然矣。
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从根、苗、味细
辨之。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
细辛也。叶似马蹄,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亦
辛者,杜衡也。一茎直上,茎端生叶如伞,根似细
辛、微粗直而黄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
——校点本第二册,第817 页
不少药物,自古相互混乱,给药物鉴定造成不少困难。李时珍的宗旨是,
从根、苗、色、味等不同方面,详细比较,严加辨别,务求分别清楚,不致
相乱。
关于药物的气味比较。和形态比较不同,药物气味的同与异,非表面观
察所能解决,实际上是对药物的性质加以比较。石龙同守宫,白菖同钱蒲的
形态差异,大约小学生部可以辨别,难的是不知其同。有些药物,形态之异,
容易辨别,其性味之异同,则很难确知。一部本草,如不对药物性味作认真
比较,一一认识清楚,则可能造成很大危害。李时珍决心重修本草,是由于
他深知旧本草的谬误,不可等闲视之。
及已和杜衡,形态同细辛很相似,前者有毒,后者无毒。李时珍通过试
验,加以比较,得出结论。他说:
古方吐药,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已也。及已似细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已当
杜衡,杜衡当细辛,故尔错误也。杜衡则无毒,不吐人。功虽不如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
行水破血也
——《杜衡·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820 页
李时珍概括植物形态与功用、气味之间的异同,存在三种情况:功、苗
皆异,功、苗皆同,功同苗不同。他举杜衡、及已、鬼督邮、徐长卿、细辛
五种药物互相混乱的情况为例,在《徐长卿·集解》中写道:
鬼督邮、及已之乱杜衡,其对不同,苗亦不同也。徐长卿之乱鬼督邮,其苗不同,其功同也。
杜衡之乱细辛,则根苗、功用皆仿佛,乃弥近而大乱
也,不可不审。
——校点本第二册,第822 页
在这里,李时珍启示人们,针对本草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运用比较方法时,
应考虑多种可能性,不能只考虑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两种比较方法。
关于药物主治功能的比较。药物的四气、五味各别,其主治、归经大异,
不可不认真加以比较。这种比较,较气味上的比较更为复杂。李时珍既精医
又精药,在药物的主治功能方面,经过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订
正了许多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前胡和柴胡,都是治痰气的重要药物,但所人之经、所主之证都不相同。
李时珍加以比较,指出其“所人”、”所主”之异。他说:前胡味甘辛,气
微平,阳中之阴,降也,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柴胡,纯阳,上升,为少
阴、厥阴之药,陶弘景说二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