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氏这两年颇为得宠。但是她晓得自家出身低,内宅的这些个福晋、庶福晋们。不是她能得罪得起的。她行事甚是收敛,不敢有丝毫逾越放肆的地方。

七阿哥本就是爱静的性子,对于张扬的女子向来避而远之。

这些年同嫡福晋关系不谐的缘故,除了有宠爱地侧福晋的外,他也受不了七福晋那带着几分傲慢的性子。

七福晋是太宗朝臣之一额孟格地嫡支,父亲法喀官至副都统,名门贵女。

侧福晋纳喇氏说起来是她的隔房堂姐,只因是侧支的缘故,父亲官小位卑,身份不显。

七阿哥自己个儿的出身本就不高,加上腿脚不便利的缘故,多少有些自卑抑郁。加上他没有野心,也不指望妻族借力,所以与岳家关系只是平平。

今天却是运气好,在园子的池塘边坐了一会儿,七阿哥就钓上来几条尺长的鲤鱼。

纳喇氏将鱼放在盆子里,用清水盛着了,笑着对七阿哥道:“不过大半个时辰,爷就钓上来六尾了,今儿的晌午饭借爷的光,倒是能尝尝河鲜了。”

七阿哥侧过身子,往水盆里瞅瞅,摇摇头,道:“太肥了,这鱼也太密,管家往这丁点大地池子里,投了多少尾,这见了吃的,都恨不得能跳出水面来了。”

却是没了钓鱼的兴致,七阿哥将鱼杆收了,寻思是不是打发人送两本书,在这池边的凉亭消暑,就见有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随着管事进来。

纳喇氏见两位皇子来了,彼此见过,带着陈氏退避下去。

七阿哥使人送来座位,就在池塘边的树荫下招待两位弟弟吃茶。

瞧着两位弟弟换了葛纱袍子,手里拿着折扇,跟富家公子哥似的,七阿哥道:“就算是真悠闲。也不用这般大张旗鼓的显出来。皇阿玛正为西北的事儿烦心,小心你们别受了申饬。”

在诸位皇子阿哥中,七阿哥是出了名的“孤僻”性子,同兄弟往来并不亲厚。不过,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年岁同他长女差不多,算是幼弟。七阿哥倒是还有几分真心关切在里面。

十六阿哥晃了晃手中地折扇,扬着下巴,笑着说道:“谁说兄弟们闲?就是皇阿玛那边,也是早就发话的,只要我同十七两个侍候好太后老人家就成。三哥、四哥忙着朝政,固然是为皇阿玛分忧;我同十七两个彩衣娱亲,也是代皇阿玛尽孝不是?”

七阿哥笑着听了,却是有些羡慕他们的自在。

虽说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也是二十来岁,都成家了。但是因没有分府,住在宫里,言谈行事还跟孩子似地。

十七阿哥正喝着茶。将十六阿哥将折扇摇晃的厉害,指了指那扇子,对七阿哥道:“七哥,您赶紧仔细瞧瞧,省的十六哥显摆个没完。”

七阿哥闻言颇为不解,十六阿哥已经巴巴地将张开折扇送到七阿哥眼前,带着几分得意道:“七哥,您瞧这是什么?”

七阿哥就着他的手看了,却是红彤彤的一片。都是各色印鉴,“五云”、“体元主人”、“万机余暇”、还有什么“惜寸阴”、“我思古人”、“缉熙敬止”,再反过后看背面,天禄永昌”“子子孙孙用之协相”、“太平”、“广被”等。

这其中,有的是七阿哥见过地,例如这“体元主人”与这“广被”两方,晓得是皇父地私章。

这扇子,是端午节后的御赐之物。

这也是宫里旧例,每年端午节。内廷王公大臣都要恩赐葛纱与折扇。就是外臣,有圣眷犹隆地,也会受到这时令赏赐。

其他的印章虽然七阿哥大多没见过,但是既是扣在这御赐扇子上,那不用说,指定是皇父的。

“这要是三哥见了,怕是要密下了。”七阿哥看着这些印鉴的的笔法叹息道。

十六阿哥挑了挑眉,笑着说道:“换做别的,他敢密。这个怕是弟弟送到他眼跟前。也当要避嫌疑了。”

七阿哥不爱听这些事,从十六阿哥手中将扇子接过来。道:“这都是你自己个儿盖地?今年宫里赐出的扇子,都是你盖的章吧?”

十六阿哥点点头,又摇头道:“大家伙得地扇子是我盖的,这个却不是,还是瞅着皇阿玛把玩这些私章的时候,去央求来的。”

兄弟两个,探着头,将这上面的印鉴都大致点评了一番。其中,有两方看着眼熟,像是个金石大家的手笔。

十七阿哥听他们扯起别的,不禁纳闷,道:“十六哥,咱们不是奉了太后懿旨过来的么?这怎么说跑题了?”

十六阿哥这才将折扇收了,对七阿哥说道:“七哥,六月的贡品到了热河了,有杨梅,高丽人参什么地,太后有懿旨,将其中的几份赏赐下来,除了五哥那边不必说,今年七哥这边却是占了个大头。”

七阿哥听了,却是浑然不解。

太后怎么想起赏赐给他这边东西来?虽是太后的孙子,但是他不占嫡长,也不比十六阿哥他们在太后面前露脸次数多。

“咳!”十六阿哥清了清嗓子,道:“七哥这边,却是半数是七哥这边,半数是指明给大格格的。”

说起这个,兄弟两个有些无语。

自打四月底,曹寅之妻进宫,就有消息影影绰绰地传出来。有说是太后不喜李氏,出言训斥的;又说是太后与李氏投脾气,对其格外相看……

太后这种赏赐的法子,不晓得算不算是“曲线救国”。

在这之前,却是皇父也用过这个法子,打赏过曹。

七阿哥想到此处,心里颇觉怪异,总觉得像是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个儿不晓得的。

这感觉怪异的岂止是七阿哥一个,还是十六阿哥也是如此。

太后虽在后宫呆了大半辈子,但是因早年太皇太后的庇护,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头。并不是个圆滑世故之人。

同寻常地老人一样,她的喜怒哀乐都露在脸上。

在同十六阿哥说起曹家时,老人家脸上是毫不掩饰地关切。那种关切劲,并不亚于她亲自照看大的五阿哥那边。

就是这借着打赏曾孙女,赏赐曹家,这明眼人。谁看不出来。

太后是国母,这大清最尊贵的女人,诸事随心没什么,却是使得曹家难免引得旁人侧目。

十六阿哥心里,是不愿曹家惹上麻烦的。

曹家长房就曹哥儿一个,要是闹出什么是非来,最后还得曹头疼。

十六阿哥因这个缘故,婉转在太后面前劝阻了两句,说是道路遥远。往来运输不便宜什么地,就算没有这些,晚辈们亦是能体会太后的慈心。云

太后哪里听得懂这个,权当十六阿哥因天气热、道远才这般说的,心里却是也有些不放心。

这才想起七阿哥来,让十六阿哥出来传旨,叫七阿哥使唤两个妥当人,送这些贡品回京。

七阿哥晓得了前因后果,心里的疑惑越深,想起出差蒙古地女婿曹,倒是真有几分想念……

远在外蒙古地曹。已经开始再次地长途跋涉,随着大喇嘛,往西南哈密方向行进。

这却是没有来时地辛苦,因为曹如今被大喇嘛留在他的毡账里,不用再骑马奔波。

大喇嘛的毡帐没有在拆分,每天白天直接挪到牛车上,用十几头牛拉着。

虽然牛拉车的速度令人抓狂,但是胜在这黎明动身,日落方歇。熬的时间久,一天也能走个几十里。

不晓得大喇嘛是发现曹具有“慧根”,还是他做了活佛多年习惯了收授弟子,对曹讲起佛法来。

曹这边,则是带着几分偷懒,也是带着些许对藏传佛教的好奇,半推半就地做了大喇嘛的临时弟子,听着他讲授佛法。

大喇嘛所信奉的教派,是“格鲁派”。也叫“黄教”。同、班禅一个教派,这个教派已经是藏传佛家今下地主流教派。

他们提倡僧人要持戒、不娶妻、不喝酒、不杀生、不事农作。他们信奉里的。是“持缘起性空之见”,认为“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

在他们眼中,天地是一缘起网,不惯历经什么劫数,因果不乱,纲常连贯的缘故,是因为不管是因何缘故历劫,这真心只有一个,这就是他们所说地“自心本性”。

曹早年在江宁清凉寺带了小三年,对于佛经理论并不算陌生。

虽说觉得这大喇嘛信奉的教派,比中原文明千余年变得空谈许多的佛家更符合人性一些,但是曹毕竟是不是佛门弟子,不要随意点评。

他只是听着大喇嘛讲说经文,在不解的时候,问上一二。

大喇嘛似乎将自己当成了劝曹向佛的“缘起”,想要超度他做个土地的样子。

曹跟着大喇嘛,顿顿吃着手把肉与奶豆腐,原本因长途跋涉有些清减的脸上又有了肉。

对于佛学,曹只当是一门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看的,能晓得多些就多了,真没有旁地意思。

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