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校对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还愿是假,想要拉扯清凉寺一把为真。

只因在曹颂的来信中,见他提及两江总督崇教抑佛,加上清凉寺几位大德高僧前些年相继坐化,后续无人,清凉寺日渐衰败。

换做其他地方,曹颙不过当做新闻听听。

清凉寺却是不同。

不说旁的,就是曹颙康熙朝孝敬雍亲王府十来年香烛,就没少麻烦清凉寺诸位大师。加上智然又在清凉寺长大,清凉寺与曹家牵扯委实不浅。

李氏慈母心肠,全心为了儿子康泰,原来想要取消的行程,开始迫不及待,想要提前出行。

无奈天气乍暖还寒,谁也不放心她出门,还是拖到了二月初。

过了二月初二,李氏离京,随行除了曹项一家,还有长生、天宝。   原本曹颙夫妇的意思,是不许天宝随行的。

旅途疲乏,李氏又上了年岁,春华还有四房几个孩子要照看。长生年龄在那里,已经可以照顾自己,天宝实在小了些。

可天宝听说堂兄、堂弟、小叔叔都随着祖母出门,独独落下自己一个,搂着李氏的脖子,呜呜大哭,差点哭得背过气去。

李氏心疼孙儿,自是发话要带着。

曹颙夫妇无法,只好随着他去了。

于是,李氏一行,除了三个大人之外,还加上五个孩子。

夫妻二人将李氏一行送至通州码头,看得天宝欢天喜地随着祖母登船,曹颙直恨得牙痒痒。

他少不得对妻子抱怨道:“这混小子,被老太太宠得没边,眼里哪有咱们两个?”

小孩子任性痴缠还可忍受,再大些还如此就使人生厌。天佑、恒生、天慧兄妹三个小时候即便有犯倔的时候,也不会如此与大人撒娇耍赖。

初瑜眉头蹙起,却是满心自责。

六、七岁大的男孩,即便淘气,多是依赖父母,可他们的小儿子,明显对祖母与叔叔的依赖更甚于父母。

与其说孩子不与他们亲近,还不若说是他们夫妇偏心。

天佑是长子,要支撑门户,曹颙不忘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初瑜也看重长子,怜悯他乖巧懂事,能多疼一分就多疼一分。

天慧幼时吃了大苦头,曹颙夫妇更是视若心肝,恨不得代为身受,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吓到。

就连恒生,夫妻两个也宠爱有加。

曹颙是因亲手接生,怜其孤苦;初瑜初是因长子去江宁后的移情,而后是产生母子之情。

只有幼子天宝,因想着养在李氏跟前,夫妻两个就放了心,鲜少过问。   后来虽说天宝曾移回梧桐苑,可最后还是迁回兰院。

如今,天宝对父母不依赖,也就不令人意外。

这夫妻两个,一个决定小儿子回来后要严加管教,一个则是下定决心等小儿子回来后就好生弥补之前的不足。

不远处的大船上,天宝随着天豫一道,坐在舱窗前,不晓得父母的纠结,正看着远处的江景,满脸新奇……码头上鱼龙混杂,实不是久留之地。   看着李氏等乘坐的大船远去,曹颙便扶初瑜上了马车。

他自己,则是带了几个人骑马随行。

早春二月,在江南是草长莺飞,对于京城来说,只有柳树泛绿,迎春花开,小草微微露头,春意浅淡。

在城里时,还不觉得这初春景象有什么别致,到了郊外,才能发现其中的妙处。

曹颙骑马一路慢行,一路观景,心里想着前几回小朝的遭遇。

年后第一次小朝,雍正训斥他“处事拖沓,公务懈怠。”表明自己很失望,要其不要“辜负圣意。”当场的除了几位王爷、户部几位堂官外,还有刑部几位堂官。

训斥的口气很重,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曹颙出仕以来,这般训斥还是头一遭,少不得叩首请罪。

实际上,他心中当时云山雾罩,实不明白这训斥因何而来。

出仕这些多年,别的不好说,一个“勤”

字他还是当得的,实在与“懈怠”扯不上关系。

十三阿哥、十六阿哥等几个与曹颙交好的,都觉得这训斥来得莫名,只能一边暗中宽慰曹颙,一边感叹君心难测。

有不平的,就难免又幸灾乐祸的,那几日户部的气氛都颇为古怪,隐隐地有皇上有意换户部尚书的消息传出来,使得蒋坚与左成两个气愤不已。

曹颙丝毫不理会,全身心在政务上,即便是分权下去的,最后也要一一核对,丝毫不敢懈怠。

等到再次小朝,雍正又变脸。

这次是赞了曹颙,称他“处事恭谨,公事严明。”堪为官员典范,随即赐下内造新书两匣。

户部暗处风波渐平,多少人捶胸就不好说了。

曹颙依旧不动声色,还是安心处理政务。

他的心里,却忍不住对雍正唾弃不已,这皇帝到底折腾什么劲?

怪不得都说其反复无常,对待曹颙的训斥与赏赐不就说明这个。

无缘无故训斥,又无缘无故赏赐。

换做其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说不定已经被皇上的变脸吓得半死。   曹颙哪里晓得,归根结底还在自己小书房的几本佛经上。

只因开衙后,曹颙依旧阅读佛经的消息传到宫里,引起雍正不快,才开口训斥。

后来见曹颙开始专心政务,也无暇翻阅佛经了,雍正便觉得自己之前有些苛待,便开口褒奖赏赐。在雍正眼中,这就是君王的御下之道。

在曹颙看来,这就是穷折腾,雍正此举纯粹是心里不平衡。

他自己事必躬亲,将自己累的半死,就见不得臣子从容处理政务。   曹颙便合着他的心思,在衙门里做出忙碌状,落衙后也拿了可以带走的公文回家处理……小声说,这是昨晚的更新。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重逢

从通州回京,一路都是管道。往来车辆,难免有官员眷属。初瑜所乘坐的马车是内造,和硕格格的品级装饰。所遇眷属,多是避让。

这个时候等级森严,这边马车显示出行的又是女眷,自是没有不相干的人过来钻营,唯有两个淳王府包衣出身的外方官员,迎面遇到,认出是自己王府的大格格的车马,飞身下马,大步奔过来请安。

到了进前,那两人又看到穿常服的曹颙。能认出初瑜的马车,他们自是常到淳王府走动的,认出曹颙这个和硕额驸便也不不稀奇。

曹颙少不得道贺几句,张义机敏,见状早已预备下程仪,送上前来。

两人感激不已,目送着曹颙一行渐远,才掉头往通州方向去了。张义骑马,跟在曹颙身边,道:“老爷,看来通州还是少来的好,哪次过来不送出七八份程仪出去。” 曹颙笑道:“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派出去不怕,只要别收回太多就好。” 张义道:“独有老爷生怕收的礼重,其他京官,巴不得送出一文,回来百两金。”

曹颙但笑不语,京官日子穷困也要分人。品级低的孝敬上峰,交际同僚,安抚手下,处处要银子。加上京城物价很贵,平日里出入典当行的官员不是一家两家。像曹颙这样品级的则没有这样的顾虑,衙门下属“三节两寿”孝敬,外官进京的冰敬碳敬,地方赋税进京入库的分润,各种名正言顺收礼收银的由头。

这个时候,真是不怕收不到礼,还真怕礼重。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收了要担责任,拒绝要得罪人。仕途凶险,谁晓得那块“小石头”就能累及部堂阁老摔个跟头。像张廷玉那种,直接交代门房,超过一百两银子的礼干脆不收是一个办法,像曹颙这样,不管收下多重的礼,都叫人送上差不多的还礼。

外界说起户部的两个尚书,有赞好的,也有说风凉话的。无非是张家是统称大财主,家中土地数十万顷,并不缺官场交际中的这点银钱,又说曹家父祖两代人经营江宁织造,攒下大片产业。前行了没一会,就见路边停着一个马车。

不像是见到贵人退让,而是不知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已经卸下了马匹。。除了这辆坏掉的马车外,还有一个骡车,看着要粗糙些,应该是给下人预备的。那坏掉的马车外,是几个下人仆妇,还有个穿着常服的中年男子,身边站着个少年。

这是马车坏了?张义晓得自家主子不是爱管闲事的,便移开视线。曹颙却是眯着眼睛看着马车前的中年男子,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那男子仿若察觉出有人瞧他,抬头向这个方向望过来。这会儿功夫,曹颙一行离那男子只剩下不到数仗的距离,连张义,曹满也看出前面那人面善。

“是表少爷。。。。。〃曹满惊讶出声。那人也认出曹颙一行,先是一愣,随即立时疾行几步上前,走进曹颙的马头前,大礼参见,道:“侄儿。。。。见过表叔,侄儿请表叔安。。。。”

原来遇到的不是旁人,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