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捕鱼量都是惊人的。
只是他们不仅自己捕鱼,渔政船还监察琉球和日本与渔民使用的渔具和渔网。
在中国海域,并不禁止他们来捕鱼,但是对渔网的要求极为严格,如果有幼鱼或者年幼的海洋生物如海龟等会强行放生。渔具也会被没收。
中国人的海监船也在做这些事情,而中国船只总是能神奇地追上大型鱼群,这也让琉球和日本渔民非常惊奇。
他们开始尾随中国船队,并按照中国人的规矩捕鱼,收获不小。
这些鱼大部分在船上就进行了初加工,然后送到渔港的加工厂进行精加工,包装。装上火车发往各地。
江淮省,丰富的肉食类减少了粮食作物需求量,长江边缘以及交通系统的湿地和森林得以恢复。江淮省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单位人口密度比四川人口还要多,这填补江西人口下降过快问题。湖南也开始申请调入学生,这几年中部包括四川几乎是净人口输出。
而全辖区人口出生率在15%左右,死亡率在8%左右。人口净增长在7%左右。主要是新增的几个省的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中部的人口死亡率只在6%左右。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部人口出生率只有12%多一点。人口净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江淮刚开始统计有近三千二百万人。现在下降到了两千六百万左右,而江西和湖北才维持了一千三百万没有下降。两个省加起来,才和江淮差不多。
而这些人口大部又集中在大运河的水网地带。
统计局认为湖北中部人口现在是过低的,地方经济和管理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病。他们正在进行人口的调配方案。主要是辖区的学生的合理流动,在不影响民族融合的前提下,增加中部省份的人口数。
林育南其实也为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头疼,因为江淮省的交通系统并没有全部完成,加上这里的人比较守旧,恋家。迁移的力度一大。就会引起反弹。学校教育也还没有完全跟上来。
黄河南下后,洪泽湖与高邮湖练连成了一片,在淮河还没有的到完全治理的情况下,防洪的压力还是有些大,运河的水量也增大了,一部分黄河水是通过长江入海。虽然经过了规划,但是水淹的地区还是挺大的。近六百万人迁入江西和湖北。让林育南仿佛老了几岁。
“修建河堤,恢复植被,土地改革,教育改革,人口安置,交通系统的建设还是仓促了一点。现在积压在一起,难度有些大。”
林育南带着张春参观刚修建的学校。
“这里原来是一个私塾,这一带旧式教育非常发达,毕竟是出商人和师爷的地方。要改成新式教育难度还是不小,因为必须要对这些老的教育系统的人员进行安置。商人们把工厂迁走了,但是工人留了下来。往往一家十多口子人没了生活着落,而能出的劳力有限。江淮的财政全部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要不是教育基金维持了学校的建设。我是真没钱。”
张春叹了口气道:“黄河改道确实给江淮带来一些麻烦。”
“黄河改道是麻烦。但是最麻烦的旧观念还有经济重建。这里的人并不支持国有工厂,农户的亩产提高后,不是拿来加工,而是想方设法贩卖到国统区,那里的粮食价格已经涨疯了。拿了银子回来,就想着建房子。小孩子的入学率还没有北方高,因为他们都想着学手艺做生意。”
张春一路走来,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一带的人多少都有些资产,传统重商思想非常重。徽商曾经和晋商并称。
“很多人把内地的自行车贩卖到国统区,利润非常高,还有照相机,手表之类。”
“迁移到江西湖北的江淮人也有这个特性。”张春肯定了这个说法。
“但是他们造成了物价波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拿下浙江。这样他们就消停了。”
这连丽质也笑了说:“恐怕要拿下国统区才行。”
林育南嘿嘿笑了。
张春也笑:“我看你还是有办法,最后这句话才是你说了半天的真实目的。”
长江以南,南京铜陵和上海,也在建设高楼,只是这些高楼建设得密密麻麻。山上已经光秃秃的了,人们像蚂蚁一样在啃食山峦。沿着长江的江岸已经完全没有树木和草,一道长城一样的城墙耸立,上面是炮台和防空阵地。
被**放弃的一些丘陵和山区,现在水泥厂,石材厂,何种矿山林立。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挡不住人多。短短两年,山已经不成山的样子了。
特别是铜陵一代,引进的外资企业多如牛毛,这些外国人圈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除了向国府交税,一般人连进都进不去,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飘扬着万国的旗帜。
杭州,福州,厦门,广州一代,建起了大型的工业区。大量的农民土地进一步被兼并,农民们涌向城市求生,进了各种各样的代工厂。那里的生活条件极差,物资供应也有问题,道路交通有问题。大量的贫民窟带来治安问题。
国民党政府虽然想修路,但是国府只赎买了一些丘陵和山地,而且这些土地转手就进了几大家族的口袋。和没有赎买没有什么区别。道路要从这里过,就要有天价的征地费用。你想强行征用?那是不可能的,各大家族,各大商会在政府有着巨大的能量。谁要敢提,不仅是官位难保的问题,性命都难保。
宋美龄经常和写信向宋庆龄抱怨,江浙帮和福建帮不和,江浙福建和两广不和,云贵成了独立王国。以前还是各管各的,现在各地的商会都利用洋人侵入了其它省份,完全搅合在了一起。
各商会为了利益成天争吵不断,有些商会组成了自卫队,一发生矛盾就拉出来持枪对峙。黑社会盛行,经常有商户被灭门。警察局形同虚设,根本不敢管,反而与商会勾结,大量的刑事案件不了了之。
宋子文没有办法,自己在南京组建武装税警总团,因此和蒋介石闹起了矛盾。
但是蒋介石已经把宋子文没有办法,宋子文在财政部长期间任中央银行总裁,强行统一了财政,虽然为国府带来了巨额的收益。但是也因此获得了共济会的支持。如果不是宋美龄在中间调停,两个人都有那么一点爱国思想在政府里相互支持,恐怕会闹得不可开交。
宋庆龄也劝宋美龄,要告诫蒋介石,说资源总有用完的时候,一旦资源枯竭,外资撤离,会产生极为可怕的后果。
但是这不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能够控制得了的。地方势力和洋人势力的结合,盘根错节,引一发而动全身。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统区的情况,现在成了学生们的反面典型。
第五十六章 轴心国的雏形
PS: 平安夜,大家平安,多吃一点苹果啊,哈哈哈
江淮的问题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基础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转变风气。
不过一些江淮人触及的商品在沿江和边境地区需要凭户口本和身份证明购买,并有登记,不允许走私进入国统区。要和国统区做生意可以,组建公司,通过工商管理部门审批后进行,不过这几个商品的税收都很高。
内地倒是不限制,但是内地买了你运不出来,因为车站会查。
之所以不去动国统区,就是江淮的治理现在都这么困难。接收国统区了以后,必定是腥风血雨。现在西北问题牵涉太多,又多了朝鲜问题。武汉政府确实不想惹这么大的麻烦。
朝鲜,学生们逐渐达到了十万人之多。但是依旧是地广人稀。一些山东人也自发地往朝鲜跑。差不多也过去了三四万人。基本经济系统已经形成。平壤到丹东到大连的交通被军队强行打通,并在进一步改造。鸭绿江上建起了一个军用的铁路桥。民用桥梁也开始建设。
人民革命军在东部山区驱逐了朝鲜人民军部队,占领元山港。不过元山港被日军毁的非常彻底。北部的人民革命军已经到了占领了图门和春化。与海参崴隔海相望。而东北政府的出海口彻底消失了。
日本对此非常紧张,海参崴的海陆空军集结了重兵,晚上探照灯将江面和防线照得跟白天一样。就是为了防止偷袭。
好在人民革命军实在是给养跟不上,武汉政府的战机暂时也照顾不到这里。
日本也加紧了外东北移民的速度。
苏联为了夺回阿尔丹山原,正在集结重兵。日本只好和朝鲜人民军签订和平协议,将朝鲜南部移交李东宁政府。但是允许日军、侨民和愿意跟随日本的朝鲜人撤出朝鲜。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