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道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是659乌海一战,大唐的历史中都有记载,说苏定方一千击败达延八万。
    第二次交战,因为发生在667年,因此武后和七位宰相们都不知道,而只有李弘清楚,这一年禄东赞率领藏军十万,大袭唐军,卒于军中。之后又有记载说,大唐大军入藏,吐蕃人急忙将觉阿释加像迎至神变寺,藏于南镜门内,以泥封门,别绘一文殊像以掩之。未儿,唐军果至,纵火烧布达拉宫,未能将觉阿佛像迎走,乃将不动佛像运至半日程地。
    这次大战的资料不见于正统的史书,而禄东赞是否真的跟苏定方交过手也确实值得研究,然而不管怎么说,自663年开始,苏定方担任安集大使防备吐蕃,要是他没有跟禄东赞交手的话,还有谁能在战场上之上灭了禄东赞呢?因此李弘更相信这次的史料记录,苏定方在大胜禄东赞之后趁机深入吐蕃,一直打到吐蕃的国都,纵火烧布达拉宫……至于后来发生在大非川的唐、蕃大战,以唐军惨败而结尾,这不是说唐军的战斗力不如吐蕃精骑,而只能说唐军的统帅能力不行了。
    因为李弘跟李绩闹翻了,他才迫切的想找一个能跟李绩一较高下的军中·将领支持自己,就想到了苏定方,现在的李绩还没有灭了高丽,他的军功跟苏定方相等,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李唐开国功臣,三次站队都选对了方向,因此李弘相信只要自己扶持苏定方,以苏定方在大唐军中的赫赫战功,他未必就会输给李绩。
    想到了苏定方,李弘便想到了苏定方在担任安集大使防备吐蕃时的战役,就想到了上面第二次大战的资料,这才有了他对吐蕃态度强硬的理由——
    说白了,这次李弘是在赌,赌吐蕃因为苏定方在西北,不敢向大唐发兵,没想到他赌对了。
    “太子何以这么肯定?”李绩冷冷的问道。
    这次做了李弘的陪衬,让他心里非常的恼火,现在见李弘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这么嚣张,他就想灭一下李弘的嚣张气焰。
    “母后,这件事情容儿臣处理妥当之后再跟你详说,你看行吗?”李弘直接无视了李绩向武后说道。
    其实,李弘讨厌李绩是有原因的,就像上面说的李绩要不是在大唐灭高丽的战争中取得了耀人的军功,他的军功未必就能大得过苏定方,可是他的官职去被苏定方大很多,受到的礼遇又被苏定方高出一大截,关键原因就在于他的三次站队。
    第一次,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当时寻求军方将领的支持,李绩是李靖的学生,李靖对李绩说不要管闲事儿,可是李绩没有听,他在李世民找上了自己时不但答应了,而且还做李世民的说客劝说过李靖。这次劝说没有成功,就注定了李靖和李世民的情分尽了,而李绩由此得到了李世民的器重被委以了重任。第二次站队是在太宗李世民的诸子争夺皇位时,他在最后时刻出面支持高宗,又被李世民委以顾命大臣的重任。这次顾命大臣的任命彻底让李绩走上了人臣的巅峰,因为高宗登基称帝之后为了压制长孙无忌嚣张气焰,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拔他,可李绩做了缩头乌龟,没有给予高宗太大的支持,不过在他的角度看,他得到了自己该得到的东西。第三次站队就是在高宗和武后对付长孙无忌时,这时候的李绩不管在官职和威望方面已经能够跟长孙无忌比肩了,当时高宗和武后跟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关于立武后为皇后的问题争执不下,而这时李绩挺身而出坚定的站在了武后的一方,才有了现在的权势和荣耀——
    李绩的这三次正确的站队便成就了他现在的权势和威名以及别人难以企及的礼遇。他这种做法在任何一个大臣看来都是睿智的,可是以李弘上位者的角度来看,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类投机取巧,利用站队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大臣。反而像李靖、苏定方、刘仁贵这类纯粹的军人更让他喜欢,更让他愿意跟他们结交。
    而李绩指挥大唐大军灭高丽,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因此大唐在东北战场上跟高丽、新罗和百济作战数年,期间分别苏定方和刘仁贵做统帅,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李绩只是在大唐向高丽发动最后一击时才做了统领,因此说他的这次军功是捡了便宜也不为过…
    因为这种种的原因李弘才不怎么待见李绩,再说他也知道自己满足不了李绩的利益,他跟李绩不可能有什么交集,才会对李绩这么不留情面。
    李绩见自己被李弘无视了,气愤的就要吼斥李弘,可见李弘正在跟武后说话,他就又忍住了。
    武后巴不得李弘跟李绩不对付,这样李绩就会更加的依赖她,因此她对此视而不见,而是语气温软的说道,“既然太子已经有了良策,这件事情就继续交给你来办吧!”
    “儿臣领命!”李弘躬身说道。
    随即他见武后没有什么问题要问自己,就退出了紫宸殿。

第九十四章 四书五经
    离开紫宸殿,回东宫的路上,李弘的嘴边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今天,他对吐蕃的谈判取得了成功,这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还没有展开,还要看安来回到吐蕃之后的具体举动才能实施。而正因为如此他才不会答应安来的提议,不愿意放桑鹰回吐蕃。桑鹰被放过吐蕃,吐蕃还能兴起什么风浪啊!
    再说桑鹰杀了大唐官吏,他再砍了桑鹰,不正好赚取民心吗?
    就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李弘就到了东宫。他来到书房时,张柬之和李峤,还有刘祎之三人早就等候多时了。三人见到李弘躬身施礼,李弘示意他们坐下,等到侍女端上茶水,他喝了一口这才说道,“这次吐蕃的事情处理的还不错,估计等吐蕃使团一离开长安城,父皇会母后就会重重的赏孤,孤的意思是举荐你们两人入朝任职,现在有两个位置,你们看看自己想去哪儿。第一个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第二个是门下省的给事中。两个位置都是正五品上,权力都不小,中书舍人掌参议表章、草拟诏敕及玺书册命等,可接触机要政务,能够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还可以签署姓名。至于给事中掌管的则是审核封驳文书和奏章,权力也不小。你们两人是什么意见?”
    其实,这两个职位还是有区别的,不然李弘也不至于专门将张柬之和李峤叫到书房询问他们的意见。因为大唐的中书舍人升迁快,很多宰相都曾担任过中书舍人。因此在大唐但凡任职过中书舍人的人,一般都有资格做宰相。
    张柬之和李峤两人听完李弘的话,眼睛都亮了。能够入朝任职,还是这么显贵的职务,两人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不过在职位的选择上两人也很犯难。不过两人也不是一味求全求财之人,略微一思量就做出了决定,张柬之去当中书舍人,李峤去做给事中。
    李弘对两人的选择很满意,张柬之今年四十多了,他在地方的任职时间长,处理政务的时间长,阅历很丰厚,确实适合做中书舍人。而李峤今年才二十多岁,各方面跟张柬之相比都有差距,要是贸然任职中书舍人,他在任职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李弘作为举荐人也脱不了干系。
    “行,你们既然决定了,就回去准备一下吧,过几天孤就上书父皇和母后,确定你们的官职。”李弘自信满满的说道。能够将张柬之和李峤安排到中书门下两省,这是他早前就想好的计划。因为只有朝中有了自己的人,他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而张柬之和李峤在中书门下两省,到时候狄仁杰又在大理寺。这三人能力非凡,过不了几年必将一飞冲天,到时候就是他李弘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两人命令,就起身向李弘道了谢,便离开了书房。
    张柬之和李峤离开之后李弘就将目光移向了刘祎之问道,“刘学士,你管理的典籍署最近刊印书籍的进度怎么样?”
    “回殿下,现在的典籍署每天刊印的《道德经》和《瑶山玉彩》能达到一万册,一个月能印刷三十万册左右,已经能够满足白鹭书坊的需求了。”刘祎之思量了一下回答道。
    “恩,不错!”李弘微微点头,他对这个印刷速度很满意。
    “殿下,现在典籍署的工匠们对于**印刷术的技术已经掌握的很娴熟了,我们是否开始刊印其他书籍呢?”刘祎之开口问道。
    “确实是到了时候。”李弘回答道。
    这也是他将刘祎之召到书房里的原因,就是要让他刊印其他的书籍。光是《道德经》和《瑶山玉彩》又怎么能实现李弘打破士族门阀垄断取士之路的根基呢?不过在刊印什么书籍方面,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