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沮授也看见了登上北岸地袁绍。他心中一安。真是万幸。主公终于过河了。要不然整个冀州集团就全完了。与其说沮授忠于袁绍。不如说他忠于冀州军这个集团。为了集团地利益。他愿意抛头颅洒热血。所以在众人或降或逃地时候。沮授凭着自己在冀州军中地威望。硬是集结了万余人。凭借地势抵挡着曹铄地进攻。
曹铄心里很是恼火。他本来以为有典韦、许褚这样地猛将在。可以将袁绍所部全都逼进河里。没想到居然被一群败兵给拦住了。这群袁军地指挥者虽然武力不高。没有亲自上阵厮杀。但是他对部队地指挥不能只用炉火纯青形容。而是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
曹铄自问如果和那敌将易地而处。恐怕早就被挤进黄河了。不过敌将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逆势了。在这种绝对地实力面前。任何高超地指挥艺术也是白费。再加上太史慈率领地侧击部队。现在袁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就在这个时候。文聘水军终于再次出现。大局已定。他们虽然没有能够截住袁绍。但是却也成功地隔断了交通。刚刚上岸地蒋义渠只能憋住黎阳城里。那些个羊皮子一步也不敢南下。唯恐曹军水军趁机攻城。
深为对面的武将不值,他命令士兵停止攻击,派出劝降。
沮授看着曹地信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他的宗族都在冀州那里,如果他投降了曹操,那么他地宗族都要受到连累。算了吧,还是奋战到最后一刻吧,起码自己的忠义之名能够响彻冀州,为宗族挣得一份荣耀。
曹铄了口气,大令:“部队听我命令,后撤十步!”
沮授疑惑地看着后撤地曹部队,现在他们已经占尽了优势,怎么突然后撤了呢?不过他的疑惑并没有维持多久,头上地飞石就为他解决了困惑。现在河岸上人挨着人、人挤着人,随便一块飞石就能砸倒五六个人,更别说那具有毁灭力的火油蛋了。
刚刚郑磊的一炮正好命中敌人中心,士兵们按照他的测绘数据开始调整弩炮的射击角度。文聘站在船上,看着黄河南岸乱成一团的袁军士兵,心里乐开了花。不过表面上他还是绷着脸,努力保持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风范,可是他激动颤抖的声音已经出卖了自己的心情。他兴冲冲地抢过郑磊的指挥旗,大声下令:“鱼油蛋两发,目标南岸沿线,角度不变,齐射!”
黄河南岸遂成一片火海,无数袁军士兵在这火海中不停地奔跑、翻滚,发出惨绝人寰的吼叫。能够不四散逃命追从袁绍来到这里的士兵,都是袁军中的骨干力量,对袁绍忠心不已。可是现在面对这一景,就连侥幸逃过一劫的沮授也丧失了抵抗的勇气。这不是战斗,这是单方面的屠杀!
沮授无奈地叹息一声,下士兵丢下旗帜,弃械投降。至于他自己,沮授从腰间拔出了常年陪在身侧的宝剑。也许是常年不用的缘故,这剑居然有些生锈了,沮授虽然经常锻炼身体,可是本质上他还是一个书生罢了。他费力地拔出宝剑,轻轻搁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就被快步冲上来的太史慈一弓背打晕了。
曹铄看着被晕的沮授,心中暗喜,总算是捉到了一只大鱼,要不然这追击战可不怎么漂亮。在文聘水军的威慑下,在典韦、许褚、太史慈、古尔丹四人的联合包抄下,袁军士卒全都抛下了兵器,老老实实高举双手,认命地等待曹军的处置。
曹铄命太史慈、古尔丹人留下率部收拢部队、押解俘虏,自己带着典韦、许褚,押着沮授回到了曹操帐中。他冲曹操行了一军礼,大声说道:“义父,我部已完成追击任务,俘获沮授以下士卒六万余人,官渡之战咱们终于打赢了!”
曹本来对水军并无半点信心,不过现在他欣喜地听曹铄汇报水军如何截断敌人的退路、如何以弩炮和小型投石机震慑敌军,对文聘的水军大为赞赏。而当他看到沮授时,眼中更是一亮。
此时沮授已经:::了过来,见自己身上被搜的一干二净、连个铁片也没有,反而平静下来。他知道曹操想要劝降自己,要不然自己哪还有机会站在这大帐里,早被刀斧手给解决掉了。事到如今,看着一脸兴奋的曹操,沮授慢慢说道:“袁本初不用我的策略,以至于招来了溃败,从此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格。现在我所有的谋略都已经用完了,对你已经没有用了,你也必再花费心思劝降我了。”
“如今天下尚定,正是你施展华的时候,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曹操对沮授劝说道:“孤不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公与不出,奈苍生何?”
这句话的评价够高的,沮授明显被震动了一下,不过想想自己留在冀州的宗族,他又摇了摇头,对曹操说道:“曹公如今已经全取中原大片江山,只要趁势而进并吞冀州、青州,将称雄于天下。我沮授家中妻儿老小都待在冀州腹地,曹公不必多言,如果承蒙您的关照,请赐我一死,沮授感激不尽!”
曹操犹豫了,沮授说的是实话,如果他投降的消息被袁绍知道,那么他的宗族免不了死路一条。对于这个接近六十岁的老谋士来说,宗族比自己的生命要重要许多。难道真要杀了他吗?
这个时候,曹铄看看周围都是曹操的心腹之士,便大声建议道:“义父可以先把这沮授关起来,令明(庞德之字)如今正在冀州腹地作战,也许他能够有办法解救沮授的宗族呢。”
曹操点头称是,就这样杀了这个长于谋略的谋士实在是可惜,于是命人将了出去。此时,郭嘉突然神色凝重地冲了进来,低声说道:“我在袁绍大帐中发现了天子的讨曹诏书!”
举座皆惊!
第五卷 北方风云 第一章 “隐居”的诸葛亮
在曹袁两家对峙于官渡的时候,荆州境内还是一片=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葛亮正在竹林中悠闲地煮茶,身边陪着的便是新娶的夫人黄月英。
黄月英是黄承彦的掌上明珠,长得并不怎么漂亮,但是很聪明。我很丑但是我很聪明,甭说是放到古代,就算是放到现在这样的夫人谁敢要?可是诸葛亮不但娶了,而且夫妻琴瑟相合,感情甚好,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
诸葛亮此时虽然家庭已经败落,但是他祖上诸葛丰曾担任过大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做过泰山郡丞,新近投奔的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称得上是官宦世家。而且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仪表堂堂。自弱冠以来就与友人徐庶等一起学习,后来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并跟着他认识了不少饱学之士。所以诸葛亮一传出要择妻的消息,他家不能说是人头攒动,也是热闹非凡。
当时黄承彦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有一天就独自留下诸葛亮,悄悄问道:“孔明啊,听说你要择妻,我家中女儿甚有才华,不知道你瞧不瞧得上啊?”
诸葛亮一听,便起了兴趣,他那时还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对自己只有几个老头子做聊天对象的现象非常不满,十分渴望找到一个红颜知己。所以诸葛亮不问相貌,不问女红,就对黄承彦说道:“先生的女儿,肯定聪慧过人!我只担心自己的才华不够,一直不敢高攀,也不敢向先生提亲。既是如此,还请先生将她许配于我。”
黄承彦一听特高兴,马上就点头同意了。于是几天后,诸葛亮就把黄月英娶回家中,等到拜堂成亲掀起了盖头以后,诸葛亮才发现她头发干枯、皮肤黝黑,长得也就是中等水平,十分失望。不过当与她攀谈过后,诸葛亮却十分欣喜,两个人特有共同语言,这才是我的知音良伴!
不过世人又不知道这黄很有才华,只知道诸葛亮娶了一个丑媳妇,纷纷以此做笑话取乐。乡里闲人甚至做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所以说乡下人见识短,根本就不知道荆州当时的形势。
那时候天下乱,唯独荆州一地太平。全国各地的文人儒生都涌向了荆州,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和学术中心。后来郑玄在并州晋阳讲学,才从襄阳分走了部分士子,可是晋阳毕竟远离中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襄阳待着。后世有记录说:“五载之间,教化大行”、“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关西、兖州、豫州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嘴上无毛的诸葛亮,在这千人之中如何脱颖而出呢?
诸葛亮深知=时在襄阳说话算数的主要有三方面地力量:一是掌握地方政权的官员,刘表就是他们的;一是当地的豪门望族,主要代表就是蒯家蔡家;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当地的名士,代表人物就是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等人。
庞德公等名士之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