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德国的外销商品的药品、染料、机械设备方面,药品、染料等方面也是有能力占领的。
在民用商品方面,此时中国轻工业的规模足够牢牢占领缅甸、印度、澳大利亚、中亚、非洲市场。
在机械设备制造业方面,简单的机械出口中国也是有能力占领的。
至于高级的机床方面,这方面中国一直是有大的能力就一直让机床制造处于不断运转的状态,就算是暂时没有需求,也在不断的制造精密机床。
例如现在中国的机床制造业正在抓紧制造战后能够用得到的机床,从而使战后的中国能够迅速把那些产业建设起来。
就如用于制造民用家庭汽车的半自动专业机床已经囤积了不少,一旦有需要就能够大量生产家庭汽车,由于用的是专业机床,那效率绝对是让人瞠目结舌。
只不过当前中国还没有到钢铁没地方用的程度,因此家庭汽车的机床虽然生产出了不少,但却还未正式大规模生产汽车。
现在中国是缺乏钢铁建设铁路、公路、货车、农机、轮船、房子。
房地产的建设依旧是排在最后面的,尽管这关乎民生问题,但不住好房子也死不了人,而且现在的中国,大部分人普遍都没有好房子住,没有强烈的对比现象。
老百姓对此也能够理解,毕竟中国需要把资源投入到要紧的项目当中,中国的版图实在太大了,人口也多,建设所需的资源比欧美国家要多得多。
第200章:气个半死的协约国
PS:六千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求赞一下!!!!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转眼春播就到了,南方的农民欣喜的将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到了地里,此时的中国农民都普遍日子过得很不错。
首先是国家强制性减租,佃农要交的佃租极低,同时相比满清统治时期已经不要交任何农业税了,更没有什么苛捐杂税。
使得农民们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同时因为农机、化肥、农用薄膜等东西的普及,以及全国农业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粮食亩产年年增长。
特别是杂交水稻出现后,水稻亩产又高了许多。
在农村的小天地中,农民都感觉物质丰富了许多,吃饱肚子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同时每年还有不粮食能够卖出。。。
现在对农民来说,问题就是娃娃上学和盖房子等问题。
农村的贫农们能干活的则去了城市成了工业人口,那些苦力工也算是工业人口,尽管工地上做事比较累,但是以前当贫农时却是更累,而且连饭都吃不饱。
现在虽然工作强度比较大,但在工地上不仅能够吃饱,而且工钱也是年年上涨,就是伙食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老百姓的感觉就是,辛亥年比较乱。
辛亥年过后,华东各省老百姓则普遍感觉日子好过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当初两淮行政总署的各种强制政策以及华东集团向西方人借贷了大笔贷款。这些贷款陆续加起来高达十三亿英镑。
十三亿英镑洒下去,尽管很多用来从欧美国家进口工业设备、钢铁等物资,但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也得到了许多养分。对比之前的苦日子来说自然是好过了许多。
其他省份的老百姓,则或多或少,在14年之前也都感觉生存压力开始减轻了,14年铁路大股灾一来,经济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短暂萧条,但很快就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恢复过来了。
15年的时候尽管老百姓口袋里的钱逐渐也有了,但15年的物资供应并不是很充足。很多生活物资都是紧缺,工地上的伙食三天才见一次肉。
到了16年,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就更多了。物资供应数量也有所上涨,但也还未达到十分充足的程度,但这一年政府让全国百姓都实现了温饱。
如今是1917年,这一年的生活物资供应就变得很充足了。而且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普遍都是一大把。
到了这一年。工地上的工人们普遍感觉到了这一点,因为每天的伙食都能看见肉了。相比之下,去年依旧是三天见一次肉,但每天都有鱼肉。
今年则是天天有肉,鸡肉天天能够满足供应,猪肉每两天见一次,鱼肉依旧是天天有。
工地上的工人伙食供应标准是有国家硬性规定的,只是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供应条件不同进行稍加变动。
工地上的工人劳动强度高。因此伙食标准是和学校一样的,比许多工厂里的伙食供应标准都要高。
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人尽管之前有很多人口红利被以财团为代表的资本家攫取。但是在伙食供应上却从来都是坚持包食宿的政策,而且在困难时期都是尽量让工人们吃饱肚子。
这一政策是江渝制定下来的,因为他做为穿越者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不让工人吃饱肚子,工人就会罢工,甚至是造反。
尽管作为一个资本家是以追逐利益为目的,但作为民族资本家却不是以追逐利益而追逐利益,还应该尽量照顾劳动关系。
也正是西方人那种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劳动关系紧张才造成了社会主义出现了极大的市场。
西方人也是在社会主义出现之后才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
作为穿越者,江渝却是有先见之明,尽量照顾好劳动关系,消除阶级对立,鼓励阶级团结合作。
加上国家对工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此时中国的工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保障的工人。
从失业到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中国工人都不用考虑太多问题。
医疗方面重大病痛国家报销,子女教育方面因为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财政对教育事业进行建设,虽然还是采取收费制度,但却也不用担心教育问题,贫困群体在这方面还有特殊照顾。
养老方面则采取国家承担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公民承担一部分的制度。首先分为工人和非工人群体。
工厂里的工人,和企业员工们都是企业自身负责养老金的问题,并不是说一家企业的等员工快要退休时把员工辞掉就不用支付养老金了,而是按照这个工人在其企业内工作了多少年,然后按照工人的工作年份比例来支付养老金。
这个制度得到了江渝的财团的大力支持,对于财团来说,养老金是绝对支付得起的,而且养老金发放下去,老人家也要消费啊!钱最终还是会流回高度垄断的财团手里的。
而这个制度对于民间资本企业来说却是一个负担,能使财团更加轻易的把那些民间企业吞并掉。
企业工人之外的那些临时工,例如修铁路、公路、住房的工人,则由国家承担养老金,同时工人们自己也承担一部分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缴入华东养老基金会进行运作赚钱,在财团已经掌控了绝对话语权的亚洲,财团负责运营的基金会赚钱其实很容易的,亏钱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问题。
农业人口的保险也是由国家承担。
但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都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老年还有较高收入的老年人,就不用领取养老金了。
节省下来的养老金,如果是企业的。则交由国家补贴养老支出,该多少钱还是交多少钱。
住房方面尽管被财团垄断了商品房建设,但是江渝并不打算搞什么高价房,早年就开始打击那些房屋阡陌,有多套房产的群体了,使得市场上的房产投机热度一降再降。
当然财团是要提前布置地产行业的,战后必然要开始城市大改造。拆迁,开发什么的,原先便宜的地产将可能成为极为繁华的商业地段。那么这些土地都将提前先圈下来再说。
此时中国各大城市的地产价格并不是很贵,除非是上海南京路那种地方。财团在14年时就在各大城市的城市大量圈地了,把繁华的城市中心地带的地皮扫荡了大部分。
此时财团手上有大把的钞票,却是再次开始扫荡即将开发的地皮。
目前中国老百姓还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意识。因此买地非常容易。价格也十分便宜,那些盖着瓦房的地皮只要花一点钱就能买下成片成片。
这主要是未开发的原因。
只要战后在各城市建起小区、商业街等开发项目,地皮价值瞬间暴涨。
拥有大量地产(非住房),是财团垄断商业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好的地段财团自己占了,可以用来经营自己的商业,而竞争对手只能在不好的地段经营。同时财团的商业不需要交租,而竞争对手却要不断的交租,这就是差距所在。
普通老百姓则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住房才是接触最多的。
在各方面中国工人都不需要想太多,生存压力对于此时的中国工人来说并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