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文举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首先在这个年代,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束贵、书本贵、笔墨贵、白纸更贵。保守估计,一个学子从入蒙的《三字经》,千字文开始,直到把四书五经读下来,共需要十年时间,这十年里一个壮劳力完全搭进去不说,仅各项花费便达到二百两银子,这是普通人家也不敢想象的,更别提连饭都吃不上的贫苦人家。
所以那些连饭都吃不上,还能考中状元郎地事迹多半属于励志故事,做不得真的。就算偶尔有之,也是破落料到的官宦子弟,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一百个人里能有一个识字的就不错了。所以百姓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敬畏……别说你考上进士,就是个秀才都要让人肃然起敬的。
所以当士族地主的子弟垮掉后,庶族地主在大秦各色人等中,绝对属于有文化的那一类。因此毋庸置疑,在秦雷主导地公平科举中,他们考中地几率要远远高于士族和平民。
这就是秦雷对士大夫的倾斜……而不是士族。在他地构想中,庶族地主将成为新兴的士大夫,挤占掉原先士族的位置。
至于那些被撵出权力***的士族,秦雷有第六条兴工商和第七条畅交通伺候。兴工商便是鼓励工商,这可能是全部变法中最叛逆的一个,因此历朝历代都把商人看成是乱国之人,认为他们囤积居奇,扰乱当地经济秩序,且唯利是图,与道义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但秦雷要说他们是放屁,没有商人的买卖转运,那荆州府的稻米就到不了洛阳城。巴蜀地中的井盐也到不了中都城。那全国各地的农民兄弟就只能自己生产了自己用,华夏经济也要倒退千年。
至于如何对付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这样的行为,秦雷早在第四条平物价上有了详细的阐述,在此不必赘述。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秦雷还是认为瑕不掩瑜,他觉着商人地地位应该更高。因为他们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加速器。有了他们,生产者才能尽快的卖掉所产的货物,缩短生产循环周期,而消费者也能及时的获得所需的产品,大大刺激了消费。所以把商业搞上去了,其他地行当都会被注入一阵强心剂,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秦雷十分清楚,国无农不立、无商不富,因此在确立农本地位的同时。他也不忘发展工商业。具体举措有三条:第一,取消全国州府及以下地方设卡收税的权力,一批货物在省内流转。仅需交一笔商业税即可,之后只要不出省,便不会再征税,体现税不重征的原则。第二,降低税率,把原先五征一的商业税降低为十五课一;第三,取消对商人的一切不合理限制,明确其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为了刺激工商,他又提出了第七条畅交通。有句俗话道:要想富先修路,有了宽敞平坦的马路,交通就会便利,就不愁生产出来东西运不出去,就不愁东奔西走,就会大大降低商人们的成本,可谓是如虎添翼。
而且有了四通八达地宽敞道路,可以显著拉近城与城、府与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安全,所以秦雷将通畅交通放在了如此重要地地位。
但这些事情他当然不会亲自去做,而是将会采用复兴衙门的方式,在全国各省组建类似的机构,同样是皇室,官府、豪族三方合营,同样是豪族贡献巨额财富,官府大开方面之门,秦雷为其提供庇护的模式。将辖区内的工商业。交通业全部交与其打理,收益也按照既定的比例。皇家拿两成,朝廷拿四成,豪族拿四成。
秦雷这样做是有底气的,且已经在南方进行了试点,其效果之好、收益之大,让其他省的士绅豪族眼红到睡不着觉……复兴衙门那高涨的价格便是明证。而且秦雷早就规定,复兴衙门地议事,及其近亲属,不得在南方两省官府任职,人为为其划分了一道界线。
这样资产的拥有者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但可以有效的监督、钳制、甚至是提请罢免相关的渎职官员,如此一来庶族地主执政,士族地主监督,一个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体系便建立起来了。
秦雷的良苦用心,在这件事情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最后一条整军备,是关于大秦军力上的安排,诏书上语焉不详,我们只能知道,朝廷似乎觉着现在的兵力够用,没有再次征兵地打算,但军费拨付却悄悄上涨了一倍,显然是要走精兵路线了。
第七卷 【红色浪漫】 第六四一章 开始了
除了这八条尚算创新的法规之外,《天佑新政》还用了大量篇幅,将一些社会各界约定俗成的规矩法则,全部落在了纸面上,赋予其不容置疑的法律的地位。
这些旧约新法林林总总有百条之多,既有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的政体阐述,也有尊老敬老、善待妇孺的行为规范。其中竟没有一条与民风民情相抵触,完全可以看成是大秦朝的民众生活教材。
与《新政》诏书同时下发的,还有天佑陛下与武成王那次书房谈话的实录,只不过关于继承人选择的那一段,被天佑帝删节去了,没有刊行在册。秦雷问其原因,他很直接的告诉秦雷:你现在还没当上皇帝,难免不把这皇位当回事,可日后登基久了,说不定想改变主意。所以如果真想这么干,就在你坐上龙椅、把事情想明白之后,自己再去下旨吧。
但仅是这些,足以震惊天下,在整个夏天里,从士绅大族到平头百姓,都在热议着这部法令……无论身在哪个阶层,从事什么行业,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题,令他们全神贯注,却又兴致盎然全部或者部分条款。
全部研究的不外乎三种人,士族地主、庶族地主和朝廷官员。他们希望通过对这部发令的解读,为全面的解析此次变法对自身的利弊……不止是眼下的,还有将来的。只有有利可图,或者至少利大于弊,他们才会支持或不反对这次变法,要是所受到的损害超过了承受范围、且无法在变法中得到弥补,那么爷们们说不得要起来斗一斗……好吧,就算你武成王权势熏天,俺们不敢当面锣对面鼓,但下绊子、使阴招总是可以吧?
所以在发令颁布之初,上流社会普遍不看好这次变法。皆以为是年青人的理想主义,必然不会持久。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只要有一部分人得利,另一部分人必然会受损,受损群体必然会奋起反抗,即使眼前被压住了。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总有翻身的时候。
但结果出人意料。无论是哪一方,都对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自己是收益一方,至少是没吃亏……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他们早就对南方那个复兴衙门垂涎三尺了,那强大的财力人脉汇聚在一起,足以抵御任何风险,产生难以想象的收益。造成绝对可怕地影响力,乃是保持家族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啊。
知道复兴衙门是什么吗?是控制!是垄断!那帮南方土财主已经完全控制了江北和山南二省的财政民生,完全垄断了两省的运河交通、银铁矿藏等一系列经济命脉。天下还有比这更舒坦、更暴利的营生吗?
所以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削减了脑袋,想往复兴衙门里钻,无奈国人地域意识及排外思想极为严重,根本不容许外乡人甚至是后来者加入。再加上秦雷预先设定的规则十分严谨,以至于复兴衙门成立至今,竟没有哪怕一份话事权外流,这才打消了这些外省人地觊觎之心。
现在王爷大开方便之门,要让各省或者相邻两省分别组建各自的复兴衙门,对于这些大族来说。简直是干柴烈火,不激动都不行。
当他们得到了这只朝思暮想地。会下金蛋地母鸡后。什么重新丈量土地。什么官绅一体缴纳丁税、什么科举选官之类。都变得不那么刺挠人了……他们可都看到了。南方士绅对待官府地态度。那叫一个牛啊。完全将其放在眼里。
而官府却只能小心赔笑……这也是没办法地。比起士绅云集地复兴衙门。无论是人脉、实力、还是威信。两省官府都差得远呢。
不干活能拿钱。还比官府更体面。嗓门更大。这才是我们要过地生活嘛!
我们本来就是高贵无比地士族子弟。本来就厌倦官府那些管理俗务。本来就应该享受轻松自在地奢华人生……难道还有比复兴衙门更好地选择吗?
当然他们也不免要担心。如果把朝堂全部让出去。万一哪天风向一变。会不会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了呢?
但这个担心很快消失不见。因为他们从附在《新政诏书》地奏对实录上。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六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