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朝统一到陈胜造反,只有短短的十二年,县里父老,当然都是战国时的遗民。在数百年的征战里,各地的父老乡民们,已经对战争麻木了。“看遍春秋无义战”,以名为务的春秋时代如此,更不用说以利为务的战国时代了。
对于沛县老百姓来说,他们的记忆里,根本不存在正义的战争。所有的战争,带给他们的都是丁壮战死,老弱饿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在这样严酷的生存条件下,老百姓们,也学会了本能的保护自己。组织起来,选出一个值得信任的领头人,然后在他的领导下,谁的势力大就追随谁,谁的棒子粗就服从谁,这就是他们的做法。
这样的做法,听起来很墙头草,很无耻,根本不符合成天被人宣传的“气节”、“骨气”这些优良品质,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更多的,却是无奈。
象沛县这样一个用兵之地,数百年来属过宋,属过魏,属过齐,也属过楚,最后又归了大秦。沛县的民众,原来属于哪国的都有,根本也就无所谓国家了。他们所有的要求,不过是能够安安稳稳的活着罢了,一如那地上的小草。
然而风总是要吹来的,所以小草们就只能随风摇摆,风大的时候,就只能低头弯腰伏在地上,以免被吹折甚至连根拔起。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不过都是些小草,只想活着罢了!他们倒想做中流砥柱来着,可惜人家砥柱是石头做的,他们却没有那样坚挺的资本和必要。
刘邦从来都是他们中的一员,当然对自己父老的这种心理完全明白。所以他相信,只要把消息传递进去,给父老们分析一下怎么做是有利的,父老们绝对会杀了张公,开城接自己这些人进去的。
果然书信射进去不久,一群武装过的子弟就冲进了县衙,很快张公的头便被砍了下来,扔出了城外。
见了县令人头,刘邦立刻便让自己带来的一百多人鼓噪了一阵,很快就由彭祖打开城门,把刘邦等人放了进来。这种做法是心照不宣的,倘若事败,父老们可以把事情推到刘邦等逃亡者头上,说是杀官攻城都是他们干的,反正刘邦也不在乎多加一条罪名。
不过既然攻下了县城,就算举起了义旗,当然得选个主事的。当时沛县城里,最有资格的当头领的,莫过于文吏之首萧何,武吏之首曹参,还有就是逃亡者首领刘邦了。
不过萧何、曹参和刘邦不同,他们两家在沛县都是枝蔓极广的大宗族,一人行事,往往关系到全族数百上千人的性命,因此不敢出头,便一起推刘邦为首。
刘邦则是破罐子破摔,反正抄家灭族的大祸早就闯过了,杀一次头是碗大个疤,杀十次头呢,照样是疤大如碗。再加上从前的流言,沛县人都知道刘邦生具异相,必将大富大贵。
想来跟着一个注定了大富大贵的人物,当然也是能沾点光的。因此九月初六这天,沛县父老们便同意尊刘邦为沛公,并派人前去报告陈胜王,说是沛县已经起兵反秦,属陈王,以刘邦为将军。
按照陈胜王的榜文,刘邦率领沛县起义后,自然就有了将军名号。不过对于沛县人来说,陈胜王麾下有将军名义的,至少也有几十号人,不足以区分。
因为秦楚皆称县令为某公,刘邦实际上就相当于沛县县令。于是,从此之后,沛县着名的无赖子刘邦,便被尊称沛公,成了沛县父老的首领。
第二卷 风起云涌
—第十章 … 围城(下)—
庄不识和丁义本来就是士兵,反应过来的更早,刘常满和刘交刚刚跑到里门,两人便带着审异基、周渫、朱轸三个家仆,一起奔了出来。
“走,跟我一起上城门楼子去!”城上的锣声越发急促,刘常满也顾不上多说,一挥手,几个人便冲上了城门楼子。
城外不远处,有三队人马正朝着丰邑快速移动,但月色朦胧,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唯有那些人手里持着的刀剑,在月下泛着青光。
“举火!起烽!”刘常满正在计算到底有多少人前来,忽然听到王陵的命令声。
“是!举火,起烽!”命令被城墙上的士兵们依次传了出去,只见城墙垛子上插着的火把,一个接一个的被点燃,然后几大桶菜油被泼上了烽火台上的柴堆,一个火把扔了进去,烽火瞬间腾起了几丈高!
“王叔叔,你看这些家伙是从哪儿来的?有多少人?”见王陵前来指挥,刘常满总算放了点心,转头问道。
“我看象是泗水郡的郡兵!这附近百里之内,除了你阿爹和大舅,能调动三千人的,恐怕只有泗水郡的主官了!”敌兵当前,王陵虽然不象平时那样随和,但神色也说不上严峻。
“咱城里没事儿吧王叔叔?”刘常满问道。
“没事儿,放心吧,有叔叔在,再来三千人,他们也攻不上来!”王陵豪气万丈的道。
王陵此时能在丰邑城内,而且还带了五百士兵,完全是因为他的傲气。
王陵本是沛县大豪,刘邦、雍齿原来都是他的手下,因此刘邦起事后,王陵不愿居于刘邦之下,便尽出家财,招募了五百子弟兵跟随自己。
刘邦当然知道王陵的想法,便在军中特地按照战国时代的风俗,专门为王陵、萧何两人创造了一个职位:宾客,意思是自己不敢居于他们之上,以示尊敬。
不过和萧何忠心辅佐刘邦不同,王陵是真不愿意居于刘邦之下,因此他的部队,一直不归属于沛公名下,只算是刘邦的一支友军。
在刘邦把家属迁到丰邑后,由萧何守沛县,王陵便提出,愿意守在丰邑,以防有人偷袭,刘邦当然是同意了。也幸亏如此,才让丰邑这次幸免于难。
王陵所料不差,这城下前来偷袭的,正是泗水郡监公孙壮。公孙壮乃是关中人,陈胜势大,孙壮等无力剿灭,但却把本郡的小势力给剿灭了十来个,也算是对大秦尽了心。也正因为如此,沛泗一带,除了刘邦之外,再没有其他地方势力。
要说行军打仗,本来该泗水郡尉指挥,但那郡尉却是与秦国仇恨最深的赵人,一听说陈胜起兵,当即弃印而逃,把挑子撂给了郡守郡监两个文官。郡监公孙壮和郡守姬平无奈,只好自己领兵,往来各地剿灭叛乱。这才有了公孙壮带兵偷袭丰邑,想端了刘邦老窝的事情。
然而到了丰邑城外,公孙壮这才发现打错了算盘:千算万算,怎么也算不到丰邑竟然会有城墙!泗水郡有一百多个乡,作为郡里的三大主官之一,公孙壮又从来没过问过军事,当然不可能知道每个乡邑的情况。
第二天天亮后,刘常满仔细的观察了城下围城的郡兵后,这才完全明白了王陵说再来三千人马他也能把城守住的豪言,一点也没有吹牛皮。
“王叔叔,这些人连梯子都不带,怎么也想来攻城呢?”刘常满好奇的问道。
“梯子?我看这个孙壮根本都没想到咱丰邑还有城墙,还带个鸟的梯子!你看到没,他那些手下,连强弩都没有,就敢带人前来偷袭。他***,连个探马都不派,就直接带着人马可奔过来了?文官带兵,净他***瞎扯淡!”王陵说着,呸的朝城外吐了一口吐沫。
“我见过彭城的兵,看上去厉害得很,不过这些兵看起来,还不如你的这五百人呢,王叔叔你说怎么回事?他们为啥不调彭城的兵来?”刘常满又问道。
“彭城的兵那是什么兵?那是中尉的兵,只有皇帝的虎符才能调得动!象孙壮这种地方官,只能调地方的郡兵。那郡兵也是普通百姓去服役的,当然不如我这兵了!”王陵说道。
“对了常满,你昨天晚上也没睡好吧?一会儿只管回家睡觉去!这城头上的事儿,交给叔叔好了,放心吧,出不了事儿。你阿爹他们见了烽火,三天准能回来,别操心了。”
“对了,你回去告诉你奶奶,就说让她吃过饭后,去陪我娘说会儿话。昨天晚上锣声一响,把她惊醒了,再没睡着,我看她脸色有点不大好。他先人的这个公孙壮,敢惊醒我娘,等后天你阿爹他们赶回来,我非亲手宰了这货不可!”王陵恨恨的骂道。
“好的王叔叔,那我回去了。你要累了要歇歇,丁义,你和周渫、朱轸轮流在城楼上看着,得空就让王叔叔歇歇!”刘常满命令道。
“是,小公子!”三人一齐躬身答应,刘常满这才回家去了。
第二卷 风起云涌
—第十一章 … 剽悍的算术(上)—
王陵的判断极为准确,果然到了第三天上,刘邦的部队便从方与县杀回,回援丰邑。
刘邦手里,此时也不过四千多人,然而与公孙壮不同的是,刘邦这些人马,多数是沛丰子弟,如今见孙壮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