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看来,孔圣人那才是天下唯一的,皇帝陛下找的温小天,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妖人。
他们串联着,准备着。
一些采风使本身便是他们的人,彼此一联络,事情便一点点的浮出水面。而浮出水面的事实,也更加令他们惶恐不安。理念的冲突,权力的冲突,身份的冲突,让他们已经处于一种近乎于疯狂的边缘。
然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疯狂已经落在了皇帝的二中,眼里。
温小天的课讲得太好了。
所以秒懂的皇帝陛下,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在掌握着“敌人”。这位皇帝是一个强人,至少兵法上面的“知己知彼”“诱敌深入”之类的,玩儿在这上面,也是轻车熟路的。那些二货书生根本不够看。
一些名单呈现在了案头上。
三个月后。
一记重拳砸下。皇帝根据现如今搜集上来的一些资料,准备对文字动刀。原来朝廷官方文字,都是繁体的,现在却要让简体字上台了。对于文明来说,文字是变化的,变得越来越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
如果人人都识字,就没有人可以欺骗他们。以前有大先生指着王八说八王,可是人认了字之后,还可能么?
这是必须推行的。
皇帝陛下知道这样做的好处。
现在辽国通用的汉子是七千个,在温小天这个非人的脑袋瓜支撑下,仅仅是用了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已经将简化方案推出了。并且还编撰了第一步辽国的汉字字典。而后这个字典,后由大辽官方颁布,发散了出去。
要说别的可能慢一点儿,但简化字这种东西,都是傻瓜操作有木有?唯一费时间的,就是他温小天毛笔用不好。
谨小慎微的读书人们,开始了第一波反弹。辽国各个地区,发生的焚烧新字典,还有读书人跪官府的事情,不下数十起。对此早有准备的皇帝,直接从律条中找到了一个“寻衅滋事”的罪名,将人拿进了监狱。
皇帝陛下还没有宣判,因为他对劳动改造的兴趣极大。而想要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第一步就是等待那些采风的归来。第二步则是制辽国的大器,有了这个大器,就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宣判了。
看看皇帝这算盘,是噼啪作响啊。
这里正是火热的时候,萧峰却坐不住了。他来到了温小天住的府邸,进门就是开门见山,问温小天究竟是要做什么。这个大老粗,对读书人是相当的有好感的或者每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都有这样的心思。
所以萧峰不懂得温小天是要做什么。
温小天请萧峰坐下,他这才说起了一些详细的计划,而后更是要求萧峰进行保密。最后温小天总结道:“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做成这件事,拦路虎,就必须要铲除掉。萧峰,你做过丐帮帮主,你喜欢乞丐么?”
萧峰摇头。
乞丐是社会悲剧的产物,没有人会喜欢。
温小天道:“所以,我们要消除这一切。增加粮食的产量,增加粮食的流通,增加就业的机会,增加让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你明白么?儒家挡住了这些路。他们的存在,使得粮食难以增产,科学发展迟缓。商贾地位低下,诸如粮食等商品的流通不畅,就业的机会稀缺,只能给人做奴婢。人不可以有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这些,都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席话,萧峰明白,在辽国的儒家要完了。
和正义无关。
只是它挡住了太多穷苦人的活路,就是这一条,已经足够他寿终正寝。说到底,这些不过还是利益之争而已。
大辽国,就要经历一次地震……这一次地震,就发生在十三个月之后。
第84章 法律的生成
十三个月,有些东西在酝酿发生,有些事情在缓慢变化。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没有谁是稳坐钓鱼台的,皇帝心中实际上也很紧张。温小天虽然有着一次经验,但那经验是乱世之崛起,却并非是眼前这般,阻力重重的情况。
白叶子作为女人,对这种变革之类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兴趣。她只是看着温小天做这做那,在温小天累了的时候,给他一些慰济。
时间已经是寒冬,他们来到天龙八部这个世界,已经有些时间了。白叶子的手,轻轻的按着温小天的太阳穴,问:“最近看你累的够呛,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了么?”白叶子的声音柔柔的,难得的温柔。
“哎,还不是那些事?我当时一定傻了比了,不然怎么会答应辽国皇帝做这种事情?现在的辽国,表面上看,没什么事儿。但是事儿呢,都在台面下。一些失意的人,一些得意的人,一些皇室,一些将领,一些读书人,他们一波一波的,简直比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无尽版还要让人头疼……”
做事情是最麻烦的了。
你需要搜集尽量详细的情报,然后一点一点的,掰开了揉碎了去分析,去综合,去辨别。这些日子,温小天已经感觉到疲累了。
倚天里面,他就做过一次这种傻事。
现在,他又一次犯傻了。
因为远近的不同,采风使也回来的先后顺序不同。一些人带着一箩筐一箩筐的表格回来,一些人却还在路上。萧峰这个南院大王,则是在皇帝和温小天的示意下,开始重操旧业,进行一系列的情报工作。
第一个工作项目,也是目前所谓的重点,那就是采风。当这些官面上的采风进行的时候,一些暗地里的采风,也在进行。
萧峰重组的,一个类似于丐帮的系统,正在发挥着作用。因为是新的组织,新的人手,大家都不熟悉,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萧峰为人豪爽大气,很容易就可以和人亲近,让人生出一种佩服的感觉,故而很快,组织便圆润了起来。
这个组织走出的人,有各种身份。商贩工匠等等,皆是便于行走各处的。还有一些是脱胎于戏班子,表演一些东西。这些表演的内容,也是温小天授意的,有着某些的深意,让人不知不觉,便会对某些事,某些人同仇敌忾。
这些人的目的就是情报。
他们和人聊天,记录下聊天内容,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就一股脑的放在了萧峰的办公地点。
办公地点的人员,分别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一共是三次,会由不同的人员交叉进行。虽然很影响工作的效率,但却确保了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情报来说,效率是比不上准确性的。
而另外一边,皇帝也是照葫芦画瓢,组建了一个对外的情报机构。这个机构的大多数都是商贾,而且还是那种行商。不过这些行商,有些人很快的就变成了大宋国内,各个地方的坐地商。
这些坐地商,以酒楼业务为主,有些则是涉及了一些粮食布匹,柴米油盐的生意。还有些是做其他的。
情报这种东西,温小天之所以有些看法,也多是来自于小说电视之类的。准确不准确不好说,但是结合实际之后,其中的隐蔽性,却实在是令人无法防范。随着两大情报机构的铺设,皇帝就感觉自己的眼睛亮了,耳朵也不聋了。
还有什么是比这种感觉更好的?
没有。
第十三个月的时候,放出去的采风使几乎全部归来。采风的意见汇总工作,是日日都在进行的。各种意见的数量,意见的种类,一一对照,分开。其中一些,因为交叉对比之后,发现有些疏忽不实的,便会找人去问。
这个工作进行的鸡飞狗跳,冬日里的辽国似乎都陷入到了一片火热当中。
四十来个因为言论不实,说是采风,实际上便是在地方成日里或者结交权贵,或者留恋青楼的采风使,被皇帝以“渎职”的罪名拿下。剩下的,陆陆续续又有人落马,人人自危之下,又有人自招了。
对比着名单,皇帝感觉触目惊心大辽国果然已经不是曾经的大辽国了啊。看看,竟然是有大半的人没有尽心办事。这在开国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也是。
那时候,契丹人还不多,大家都是一家人,自然是为了家里人,尽心尽力的办事的。但是后来人多了,日子好过了,好吃懒做的风气自然也就起来了。历朝历代,莫不如此,皇帝也只能感慨罢了。
随着采风意见的汇集,法律的修订工作,同时进行。
参与修订的人并不多,目前来说只有三个人。皇帝算是监督者,亲眼看着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