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晨星见赵抗开始有些生气了,不敢再争辩下去,“属下只是因为军队被轻易调走,心里有些不平衡罢了。”
“军队是赵国的,不是你的,甚至不是我的,虞大人被授予了调兵的权力,调走点兵就不平衡了?”,赵抗语气加重道,“就算将你手下的兵都调走,他都有这个权力!事实上,虞大人只调走三千人,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江晨星感到很委屈,闷闷地不再说话,甚至没留意赵抗第一次说出“军队是赵国的,而不是我的”这样的话。
可赵抗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你的心思别以为能瞒过我,你是见虞大人初来乍到就极速窜升,地位很快就会超过你,才会不平衡的吧。我再说一遍,虞大人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能得到他是国之大幸。你虽然也是难得的人才,但和他比,还差得远呢!”
江晨星眼圈登时红了,强忍着要掉下来的眼泪,她被赵抗这样轻视,还是第一次,好胜心顿时变得前所未有地强烈。
虞允文赶到后,立即将赵国这段时间的情况,以及此次北伐的兵力配置向赵抗做了汇报,至于北伐的具体安排,他还要和赵抗讨论讨论。
在虞允文传递来的信息中,宣传队的事情令赵抗喜出望外。因为那些文人所谓的控制舆论,主要还是针对上层,但是下层的民众才是国家的根基。而宣传队出现后,对下层民众的影响力绝对要超过那些四体不勤的文人,赵抗从此再也不怕他们乱嚼舌头了。他以前虽说也不怕,但那是没办法,自我安慰而已,现在可是真不怕了。
另外,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内,赵国的国力尤其是军力又有了明显的上升,虽然没有赵抗的命令不敢进一步扩军,但军械方面则在不断进步。如今赵国光是神臂弓就超过了十万张,这实在是有史以来最可怕的远程力量了,而且虞允文还改进了神臂弓的使用方法,使其更具实用性。其他的旧式军械也或多或少得到改良,并且还有几种新的战争机械被发明出来,除了基层的工匠们居功至伟外,魔门中的神工巧匠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连虞允文也在其中出了大力,这实在是令赵抗大呼意外。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当年诸葛武侯不也发明了木牛流马吗?”,虞允文笑道。这话中隐约透出的意思,就是他的才能并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并不是虞允文骄傲,相反,这是谦虚。正如当年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比一样,以不如自己的人来和自己相比,这是中国文人中一种常见的谦虚方式。
赵抗并没有觉得虞允文狂妄,在他看来,虞允文(这里指的是本书中的,不过,历史上的虞允文由于没得到宋孝宗完全的信任和重用,很多才能都被埋没了,但即使表现出的那一小部分,也不在诸葛亮之下,差的只是名气。)的确是要强过诸葛孔明一筹的:比练兵,两人都能练出精兵,但虞允文从赵抗身上又学到了邪道的速成练兵法,这就是孔明所不能及的了;在内政上,两人都是百年难遇的宰辅之才,但虞允文的创造性更强,像新邸报、宣传队这类创举都是出自他的脑中;在用人上,诸葛亮事必躬亲,最后累死,而虞允文能想出代理职务这个点子,培养提拔出了大批可用之才,并且能够充分相信下属,这点是诸葛亮所不能及的;在判断力上,虞允文到目前为止可谓算无遗策,而诸葛亮则犯过几次重大错误,也是虞允文胜出。
在发明创造上,诸葛亮固然有不少重要发明,但虞允文现在也设计制造了几种新的军械,不过效果如何,还需要实战来检验;接下来就是谋略和带兵能力了,这方面诸葛亮一直受人诟病,而虞允文的能力则还没得到展示,只有等北伐之后再做评判;诸葛亮的身体如何不得而知,但从他英年早逝来判断,应该是比不上虞允文体魄强健的。
而虞允文比诸葛亮差的地方主要是公私分明、执法公平,这是指来赵国前的虞允文,如今的虞允文至少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令人感动,但于国不利;而虞允文则要务实得多,这样他的卓越判断力才得以充分发挥作用。所以综合来讲,虞允文强过诸葛亮一筹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可以当得上“千古一人”这个评价。也难怪赵抗这样的“怪物”,都如此看重于他了。
就在虞允文要讲述有关此次北伐的情况时,却被赵抗一挥手阻止了,“在谈这件事以前,还有一桩很重要的事要做。”
“哦,是去拜祭一下皇上吗?这是应该的,臣等沐浴更衣后就去皇陵拜祭,现在风尘仆仆,去的话不太恭敬。”,身为忠臣孝子的虞允文首先想到了这点。
“果然不愧是虞大人,先想到这件事。。。。。。”,赵抗笑道,“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毕竟我们赵国是完全自治的外藩,所以这拜祭之事,可去可不去,我就不要求了,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我要说的是,虞大人来我们赵国也有将近两年时间了,在这两年期间,我想大家也看到了。虞大人劳苦功高,才能卓越,完全可以胜任丞相一职,列位有不同意见吗?”
第三百四十二章 拜 相
这下,即使是有些嫉妒虞允文的江晨星也说不出反对意见。虞允文这两年里,虽然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他的到来使赵国开始变得像一个真正的国家,而且国力蒸蒸日上。事实上,赵抗现在才任命他做丞相,已经算是晚的了。不过,这里还是有反对之人的。。。。。。
“陛下知遇之恩,臣纵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但是,臣以为,此举颇为不妥。”,反对的人竟然是虞允文自己。不过他是真的推辞,还是只是一般的客套呢?
赵抗显然早有心理准备,笑道,“虞大人但讲不妨。”
“第一,这里是在国外,丞相这样重要的职务,却在国外任命,似乎儿戏了点;第二,当初陛下答应过臣几件事,目前还未全部办到,臣实在不宜现在就答应陛下的任命。”
“他还没忘啊!”,赵抗心中苦笑,面上却不在意地说道,“虞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我以为,你还是应该在这里拜相的。”
“陛下的意思是。。。。。。?”,虞允文似乎有点明白了,但这些话还是让赵抗自己说出来比较好。
“我们赵国毕竟名义上还是大宋的外藩,下面我们在大宋的国都临安举行拜相的仪式,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宋的百姓,我们没有忘本,这有利于拉拢民心。而且这样一来,也更能拉近我们与本土之间的关系,虞大人以为然否?”,赵抗笑着解释道。
“陛下所见甚是,是臣考虑不周,但那件事。。。。。。”,虞允文回道。
“对了,藩国也设丞相一职似乎不太妥当,不如仿效战国旧例,还是叫相国吧,反正权力是一样的。另外,你们在大宋境内也别叫我陛下了,都叫大王或殿下好了,免得引起他们的不满。”,赵抗继续解释道。
众人立即称是,但虞允文显然还记挂着那件事,并没有说话。
赵抗眼看拖不过去了,只得苦笑道,“当初我答应虞大人的几件事,好像就学习皇家礼仪一样了吧。你尽可以放心,等国丧期过了以后,我就找母后学习皇家礼仪,暂时不回赵国了,反正战时体制维持半年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虞允文一听,自然很高兴,就不再推辞,答应了下来。
由于现在身在临安,赵昚自然不能不邀请,于是这个拜相的仪式显得越发隆重。不过本来应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却因为新皇帝赵昚的一句话,而变得有些不快起来。
“皇兄你可真厉害,虞大人在国内时,只是安心做他的孝子,你却有办法能请他出仕。”,赵昚羡慕道。
“运气好罢了,而且,我付的代价可也不小啊。”,赵抗笑道。
“只是我们大宋也很需要像虞大人这样的杰出人才,只要你愿意的话,随时可以回家的。”,赵昚突然说道。
这话一出赵抗和虞允文的脸色都变了,在虞允文的拜相仪式上公开挖角,这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不过赵昚也有为难之处,他现在手边除了那些老臣,连一个忠心体国而且又有才干的人才都没有。而且赵昚也想藉此试探一下赵抗的反应,看看他是真心愿意保持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只打算暂时利用南宋。
虞允文当然是立刻就辞谢道,“多谢皇上美意,但赵王对臣有再造之恩,望陛下恕臣不能从命。”
赵抗这时倒突然笑了,说道,“彬甫,你就答应吧。当年苏秦一代俊杰,也曾掌六国相印,你又何必这样迂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