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的奴隶只是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强制劳动而已。因为大王认为罪犯被处死之后就再也不能活过来了,所以他将不少该判死刑的罪人改成贬为奴隶,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说老实话,不怕公子您笑话,我也曾经是奴隶来着。”,老板明显是喝多了,一些本来不会对外人讲的话也忍不住说了出来。

“什么?那您怎么这么快就能当上老板了?”,在连续听到太多令他惊讶的事后,虞允文也变得有些一惊一乍了。

“敝人先前说公子您是大陆来的,其实我也是大陆来的。。。。。。”,老板放下酒杯,眼神中依稀有着对故乡的思念,“我是海州人,公子您这么聪明,应该能想到是怎么回事了吧。”

“在下明白了,原来老板您是那时被强制迁来这里的啊!”,对当初海州发生的事情,虞允文也已经有所耳闻。

“我算好的,因为我原本就识字,所以做奴隶时的工作就是排字,虽然枯燥了点,但比那些干重活的要好得多了。北方来的百姓过来后都要做三年奴隶,大王说的那些话细想想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他同时规定,识字的人时间减半,表现好的就再减半,于是我才能这么快就脱离了奴隶身份,还分到了十亩田,因为我是读书人,就将它卖了,再借点钱开了这家书店。其实现在的生活比起当初来要好得多了,但是还是有些想念老家。。。。。。”,老板擦了擦不知不觉流下的眼泪,继续说道,“我们家算好的,一路上都没死人,其他人就未必了,虽然大王想到了对付瘴气的办法,但还是有一些人不能适应而死掉的,另外刚来这里时,因为没有应对台风的经验,也有一些额外的伤亡。”

虞允文刚想开口安慰一下书店老板,结果他却突然一拍脑袋,“说说就跑题了,赈灾的事情我还没说呢!我们赵国从来不赈灾!”

“什么!”,虞允文刚对赵抗有了点改观,评价立刻大降。

“我这话没说清楚,出现灾害时,我们赵国的官府会借出钱粮,而不会无偿提供救济。”,书店老板连忙补充道。

“借?”,虞允文一愕,这倒是和王安石变法时的《青苗法》有点像,但那个当时很快就失败了。

“对,是借,而且要收利息的,一年一成。”,老板点头说道。

“这样倒也没什么,只是万一运气差到极点,一直还不清怎么办?”,虞允文继续问道。

“这种情况很少有的,一年一成利息,很低了,何况税负与田租也不高。如果运气实在太差,五年都没还清或者某年连利息也没还上的话就会没收所有家产,同时全家被贬为奴隶,这种奴隶和我们当时做的奴隶一样,有时间限制。一般向官府借债还不清的,因为数额有限,最多也就做个五六年奴隶,但是这种情况下成为奴隶的话,就算是读书人也没得减免,而表现良好则依然有效。等奴隶身份解除后,可以再得到每人十亩地,等于是给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因为自己也做过奴隶,所以书店老板说得相当详尽。

这时虞允文发现一件尴尬的事,由于时俊这人话不多,也没什么参加应酬的经验,虞允文和老板说话的时候他闷头只顾吃,不知不觉间桌上的酒菜他一人就吃掉了大半,虞允文见状便又叫小二加了些酒菜,然后继续刚才的话题。

第二百二十五章 明 查(上)

 虞允文随后又了解到,赵国的奴隶虽然名称不好听,但在个人权利上反而要好过宋境内的奴仆。在大宋,主人就算无故杀死奴仆,自己也不必偿命,而在赵国对于伤人致死的判罪是极严格的,哪怕死的那人是个奴隶,如果被害致死,也要追究责任人,轻的贬为奴隶,重的立即处死。

虞允文还发现一点,在赵国是没有秋后处斩这一条的,要么不判死刑,处死的话就是第二天午时执行。这点他倒是比较赞同,因为拖后处决就为行贿受贿提供了方便。由于赵国的律法条例相比国内要简洁得多,再加上只要能背诵所有的律法条例,就可以减刑一等,书店老板又是个读书人。所以很自然的,对赵国的律法他几乎是倒背如流,这倒省却了虞允文很多的工夫。他渐渐发现,赵国律法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判处死刑上很慎重,而死刑的执行却很坚决,这点他也赞同,因为人一死就再也活不过来了,即使错杀都无法挽回。

抛开死刑不论,赵国的律法仍是相当严苛,不过却很公平,即使是高官和贵族也不敢以身试法。就算是法律的制定者赵抗本人,如果有了过失,比如那次小太监的事,虽然不是他的意思,但却因他而起,他也支付了相当数额的罚金(赵抗是将其视为罚金的。)。但是,虞允文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老板,怎么这赵国的律法里面,没有惩处贪官污吏的条款啊?”

“哦,这条啊,我们大王说了,只要他们做到三点:缴足税款,让百姓安居乐业,基本没有冤假错案,他们捞多少都没关系,而这三点,他会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考核,一旦考核不通过就要降职、免职甚至判刑。”,老板说到这,突然明白过来,“我看公子谈吐非俗,现在大王正在广招贤才,公子不妨前去一试!因为我们大王公务繁忙,所以每旬的前三天他会专门腾出空来,接见那些前来自荐的人才。”

虞允文接着又了解到赵抗选拔人才的几条途径,他想后也觉得颇有道理。科举的成绩可以看出文笔、见识与分析判断能力,但受主考官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不甚公平。再说,理政能力并不是整天钻在书堆里就能练出来的,除了极少数的天才,花费大量时间在磨练文笔上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科举考试的科目中,除了策问还有一些实际价值,其他科目比如经义和诗赋,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书呆子的策源地。

其实虞允文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十来岁时文章诗词与书法的水平就已经相当不俗,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每个方面都很有希望成为大家。但是虞允文深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在那些方面造诣再高,对国家对民族又有多大的用呢?于是他就将精力转移到兵法、理民、形势分析和道德教化上,即是为将之道与为相之道,在他看来,这些学问显然更为重要。可惜与忠相比,他对孝更为重视,所以才压下心中的宏图大志蛰伏至今。

其实赵抗现在的做法与他倒是有些不谋而合,只是赵抗似乎太过了点,一个部级的大臣写的文章水平,与一个小吏差不多,是很影响威望的,其实对其做事也是有些妨害的。过分务虚固然不对,但务实过了头也一样不好啊。

书店老板还告诉虞允文,现在淡水建了招贤馆,虽然不包食宿,但是在那里可以获取想要的各种资料,比如所有法律制度的原文,县级以上官职表,第一次统计的户籍档案等,全都对外开放,这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按赵抗的说法,这是为了让那些人才更好地了解赵国,这样等他们担任要职后,便能更快地适应。听到这里,虞允文才发现原来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先去招贤馆把资料看完,再到其他地方进行深入调查了。

回到淡水以后,虞允文来到招贤馆很容易地就要到了各种资料。当然限制还是有的,就是只能在里面看,不能带走,要不然真不知道得印多少份才够,但这对可以过目不忘的虞允文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期间赵抗还来了一次,接见那些所谓的“才子”,可惜虽然也有几个实用型的人才,但他想要的邦国柱石却仍然没有出现。而虞允文打算等调查结束后,才通过自荐求见赵抗,以完成他此来的使命,所以并没去凑什么热闹。

在这十多天里,虞允文掌握的资料越多,对赵抗的才能就越是惊叹。但无论如何,他的基本评价是改不了的,“不忠不孝”,事实上这点也并没有冤枉他。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一心要做忠臣孝子的虞允文来说,尽管现在对赵抗已经有了相当的兴趣,他依然没动过哪怕半点为其效力的心思。

即使在查阅资料期间,虞允文也没停止走访百姓,毕竟在他眼里,百姓的评价才是最公正的。书店老板因为赵抗而得益较多,相对来说却几乎没受到多大的损害,对赵抗自然是溢美之词较多。但正如虞允文所料,赵国的居民中,也有相当数量因为赵抗失去了亲人,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评价自然就要差得多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虞允文正是要同时听取两方面的意见,以更准确地了解赵抗这个人。尽管百姓对赵抗褒贬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