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封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笑道:“黄老将军和文长都是堪当大用的将才,我已送去书信,向父亲举荐黄老将军任偏将军,文长做裨将军,虽说以二位的才华,偏裨之职是有点委屈,不过这也是我所能为你们争取到的最高职位,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了。”
此言一出,那二人顿露惊讶感激之色。这也难怪,一个当了十几年的中郎将,忽然连升两级,另一个一介白身,一跃成为裨将军,升职之快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也不过分。
更关键的是,刘封自己还是个校尉,却能够推荐他二人做将军,如此气度与礼贤之心,实是他二人生平所未见。
此时此刻,黄魏二人感激还不够,又怎么会有所怨言呢。当下二人心怀着感动,各自向刘封敬酒一杯,以表谢意。
眼见二人又是感动,又是因官职陡升而兴奋喜悦,时机已到,刘封便向左右伺奉之人暗使了个眼色。
片刻之后,一名亲兵匆匆入内,紧张兮兮道:“启禀大公子,主公有急令送到。”
第一百零三章 不打无把握之仗
“看来是父亲的封赏令到了,念出来吧。;”
刘封酒醉三分的脸上,立时涌上欣喜之色,黄魏二人的表情,自然也平凭了几许期待。
亲兵得令,便当着三人的面,将刘备的那道急令逐字道出。
短短数语,顷刻之间,黄魏二人满怀期待的表怀,便变成了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各自的眼眸之中,分明闪烁着失望之情。
“怎么会这样!”
刘封同样一脸的吃惊,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情急之下一把夺过那军令帛书,反反复复的细看了数遍,惊讶的脸庞,渐渐变得同样失望,到最后又涌上几分愧色。
这确实是一道升赏令,但升赏的内容却让所有人都无法满意。
原本被刘封举荐连升两级的黄忠,仅仅只得到了一些象征性的财物赏赐。
至于魏延,虽然被委任了正式的官职,却仅仅只是个陷阵都尉。如果先前刘封没有跟他提到举荐他任裨将军之事的话,以平民出身的他,一跃成为都尉已经算是不错,但是现在的官职却比期望中的矮了足足三级,如此大的落差,自然令魏延心生失望。
刘封自己则被提拔一级,由校尉变成了中郎将,虽然看似得到了升职,但在诸人看来,刘封几乎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拿下湘东二郡,如此功绩,至少也得升到裨将军一级,如今却只得到了个中郎将的职位,显然与他的军功是不太相符的。
至于刘封的部下马谡,同样只升了一级,变成了校尉,另一人军假司马陈到,或许是由于夏口的那场大火失职的缘故,虽然跟随刘封南征立功,但官职和黄忠一样并未得到提升,仅仅也只是得到了些财物上的赏赐而已。
如果不是刘封那封“自作聪明”的举荐信,也许刘备的这一道升赏令就会令所有人都各得所需,但是现在,事实却恰恰相反。
这正是刘封所要的效果。
“唉——”刘封长叹了一声,面对黄魏二人,不禁愧然而笑:“没想到父亲的回复是这样的,看来我是跟你们说了大话了,真是有点对不住你们。”
刘封的这份自责,立时又打动了那二人。黄忠忙道:“大公子何出此言呢,你的举荐是看得起我们,我等自是感激不尽。然则我等毕竟是新归附之徒,主公能有封赏,我等就已经很知足了,又岂敢有所怨言。”
魏延也跟着豪然一笑:“都尉就都尉,官职大小都无所谓,只要能跟着大公子并肩而战,就算让我魏延做一名马前小卒又有何妨。”
尽管这一切,刘封暗中做了些手脚,但此刻听着黄魏二人诚恳之词,刘封的心头又岂能不为之一热。
他的脸上,感动之色在澎湃,深深吸过一口气,平伏下心绪,方道:“你们能理解我自然很好,但你们毕竟都是堪当大任之才,父亲的这个任命实在是有些委屈你们,我不能坐视不理。这样吧,我马上再写一封信给父亲,向他陈明你们的才华,一定要劝他重用你们。”
刘封说着就吩咐亲兵去备笔墨,黄忠见状,赶忙起身上前,拱手郑重道:“大公子的心意我等铭记于心,不过大公子还是不要冲动,上次因为单骑会你答应我写一封劝说信,结果惹得主公对你不悦,眼下若你再违了他的意思,必定会惹得他大为恼火,若是在迁怒于大公子,我等于心何安呀。”
“可是,如此委屈你们,我心又将何安!”刘封流露出为难的表情。
这时,魏延也起身劝道:“黄老将军说得对,大公子不必为此小事惹得主公迁怒于己,至于官位什么,只要我们跟着大公子,何愁杀拼不出一个属于我们的功名利禄,将来的机会还很多,大公子也不必急于眼下。”
刘封的坚持有演戏的成分在内,但黄魏二人却是真心的相劝,刘封执着了半天后,便顺着梯子下房顶,叹道:“既是如此,也只好暂时委屈你们了,不过我刘封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定有大放光芒之时。”
刘封最后那一句话,已然含有些许暗示,黄魏二人却是无法体会。
“不提这些烦心事了,来,我们今日喝他个一醉方休。”刘封抖了抖肩膀,仿佛把一身的烦恼驱散了一般。
“一醉方休!”
在刘封的巧妙布局下,刘备的一封升赏令,非但没有赢得长沙文武之心,反而进一步的让人们对刘备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不过,在这一道升赏令下,刘封的官职得到提升,这也使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军练兵。
光扩军是仅仅不够的,打仗拼得不仅仅是士兵的勇气和将领的智慧,更是拼后勤和经济。当初刘琦在江夏积谷数十万石,足够两万兵马数年消耗,如此巨大的军资,眼下却尽数落入了刘备的手中。
长沙郡的经济虽然是荆南四郡中最发达的,但相比江北之地还是要落后很多,尤其是郡中库府所积军资钱粮更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支撑刘封长期与刘备对抗。因此,刘封眼下所要做的,不单是要扩军练兵,还要囤积为未来开战所需的粮草军资。
加赋是不可能的,向地方豪强地主强征也是不现实的,这样只会把那些原本就并不是铁了心拥护刘封的士民,统统赶向刘备的那一边。
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及与刘巴的商议之后,刘封决定立即在长沙郡实施屯田。这一手段曹操在北方早已实行多年,正是凭借着屯田所积蓄的粮草,才为曹操南征北战剿灭群雄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这也是刘封所能想到的,在短时间内解决粮草供给难题的最佳手段。
不过刘封很快又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何来的屯田人口和土地。
曹操能在北方推行屯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阀混战,一方面造人千里无人烟,出现了大量无主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家园被毁后,四处逃难的流民。曹操既有屯田的大片荒地,又有许多丧失土地的流民,两者一结合,正为曹操所用。
长沙郡受战争影响较少,现有的土地不是归编户所有,就是被地方豪强趁着战乱兼并,顺便把那些丧失土地的雇农变成了自家的僮客。
编户是粮赋的主要缴纳者,刘封当然不可能把他们变成屯田户,这样只会激起民变。而豪强则在本地拥有着强大的军事潜力和政治影响力,刘封要跟刘备开战,必须得获得这些人的支持,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动。
那么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既无土地,又无人口,如何屯田?
第一百零四章 好日子要到头了
“公子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是早几个月,我也束手无策,不过现在连上天也在帮我们的忙。!”当刘封为屯田所面临的难题而苦恼时,刘巴却显然已经想到应对之策。
刘封精神为一振,忙问道:“先生有何良策?”
“很简单,四个字,清查户口。”刘巴很痛快的回答。
“清查户口?”
刘封略有惊讶,他第一时间联想到,刘巴打算清查那些依附于豪强地主名下的人口,这等于从这些地头蛇的嘴里抢食,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刘封眉头微微而皱,正准备说出自己的顾虑,刘巴脸上却流露出几分得意,似乎早就料到刘封心中在想什么。
看到刘巴那副神情,刘封就知道,自己所能想到的,刘巴那颗聪明的脑袋也一定能够想到,他口中这“清查户口”,必然另有玄机。
想到这些,刘封的眉头很快就舒展开来,耐心道:“怎么个清查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