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封的痛快,令王威颇为惊奇。
    在王威看来,刘封目前最大的敌人正是曹操,以文聘这样的大将,若是答应其不去对付曹操,岂非是一大损失。倘若是这样,收降了文聘又有何用。
    但王威却不知,对于将来如何使用文聘,刘封却早有打算。
    于是当天王威便去往新野,向文聘转达了刘封的诚意。
    次日清晨,坚守了将近一月的新野城门终于打开,文聘率不到万余的守军开城归降。
    按照事先的约定,对于那近一万的降卒,其中愿意北归者,刘封拨以钱粮,任由他们离去。
    最终,有四千多人选择北归,而另外六千人则决定跟着文聘归降新主。
    如此一来,新野六千降军,加上南阳收降的近两万曹军,此番南阳之役,刘封不但斩杀菖洪,全取南阳,而且还收降了近三万的精壮士卒,可谓是大获全胜。
    斜谷,渭水南岸。
    残破凄凉的曹军大营中,死一般的沉寂。
    中军大帐中,夏侯渊神情黯然,心痛如绞。
    就在半月之前,他还在率领着三万大军,把斜谷南口的马超军压得喘不过气来。
    谁曾想到,刘备的一路兵行险招,转眼之间把他打入到了地狱。
    夏侯渊和他的三万将士,被堵在了几百里狭窄的谷道里,粮道被断,信息阻绝,几乎如瓮中之鳖一样。
    尽管无论对于南口还是北口之敌,他的兵马和战斗力都占据着绝对的上风,但可惜的是,秦岭不利的地形,却轻易的化解了他所有的优势。
    敌人只需要几百兵力,便可轻易的把狭窄的谷口封住。这半月以来,夏侯渊不知发动了这少次的突圈作战,但却无一威功。
    他现在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突围失利,粮食已尽,再精锐铁血的战士,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具血肉之躯而已。
    逃跑在几天前就已经扼制不住,为了活命,成百上千的士卒或从南口,或从北口逃向敌人那边。
    时至如今,三万大军只余下不到千余之众。
    这饥饿难耐的一千人,是最忠心于夏侯渊的亲军战土,但夏侯渊却很清楚,再拖延几天,这些最忠心的人,也会忍受不住饥饿而背叛于他。
    奋然起身,夏侯渊刀削似的脸上,迸射着——种无奈的刚毅,沉声道:“传令全军,今夜全军突围,偷渡渭水。”
    渭水自西向东流过关中平原,渭水南岸这一段狭窄的地带,被夹于秦岭与渭水之间,根本无法行走。
    所以,夏侯渊想退往长安,就必须先渡过渭水,走渭北的平坦大道向东去往长安。
    酃城一地,正座落在斜谷口处,渭水北岸。
    这也就是说,一旦夏侯渊军想渡渭水,北岸的鄙城随时都可以派出兵马半渡而击之。
    黄昏时分,大批的曹军出现在酃城以东的渭水南岸地带,他们开始斩木为筏,营造出一副准备由此渡河的迹象。
    一工多残余的营军,几乎部已经聚集于此,看起来,他们是想做最后一次的垂死挣扎。
    但是,这一千多残众的领军者,却只有郭淮,夏侯渊的身影并没有出现在这里。
    黄昏转眼即过,夜幕降临,天色渐渐的漆黑下来。
    对岸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火把,显然,敌人是侦知了曹军渡口的企图,阻击的兵马已经赶到,就等着给这一千残众来一个半渡之击。
    郭淮远望一眼对岸数不清的星火,神色凝重而悲壮,喃喃道:“夏侯将军,希望你能顺利的突围出去,如此,也不妄我等为你牺牲了。”
    沉默良久之后,郭淮深吸一口气,沉声发出一声号令:“全军渡河!”
    三里之外,渭水上游。
    夜色之中,一百多个黑影从林子中悄悄而出,他们拖着早先扎好的筏子,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的移向河边。
    夏侯渊凝目远望对岸,漆黑一片,不见任何动静,他悬着的心,稍稍放松了几分。
    “动作麻利点,上筏过河。”
    低沉的号令声中,一百多士卒,牵着被捂了口的战马上得木筏,借着微弱的星月之光,向着对岸徐徐划去。
    夏侯渊很清楚,他的一举一动,根本无法逃过对岸敌军的耳目,一旦他有任何渡河的迹像,敌人马上就会做出反应。
    事到如今,他不得不选择牺牲他的部下。
    下游郭淮所率的一千残军,不过是吸引敌人的诱饵罢了,为的便是让他有时间从上游偷渡。
    夏侯渊相信,只要自己逃出升天,即使无法东归长安,也可西奔陇右,会同祁山一路的两万张颌所部,坚守陇右,配合曹操的大军夺还潼关,重入关中。
    为了大局,夏侯渊只能忍痛牺牲跟随他十余载的一千亲军。
    对岸依1日是静寂无声,当竹筏靠岸,夏侯渊纵马踏上北岸的土地时,他长出了一口气。
    心中,一种飞鸟出笼的痛快油然而生。
    一百多骑士陆续上岸,夏侯渊向西望了一眼,轻叹一声,遂是勒马向西而行。
    就在他刚刚走出数步之时,蓦然间,四面炮声大作,转眼之间,无数的火把如燎原之火,骤然而起,将大河两岸照得耀如白昼。
    满脸骇然的夏侯渊环顾四周,但见数不清的敌军,如鬼魅一般突然从黑暗中现身,无数寒光闪烁的箭矢,如同死神的眼睛一般冷冷的注视着他们。
    骤起的变化,瞬间把夏侯渊的心打如绝望的谷底。
    原来,自己这般小伎置,早就在对手的意料之中。敌人早就在伏兵于岸边,就等着他进入圈套。
    夏侯渊早就应该明白,他的对手可是张飞,他这般计策,若是能蒙骗得了此人,早就已经突围而去,又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重围的敌军中,暴发出杀气凛bij,震耳欲聋的威慑之声。
    投降吗?
    哼!
    惨白的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夏侯渊长啸一声,挥刀纵马,向着重重围军杀去。
    那一百骑士,毫不犹豫的追随而上。
    喊声骤止。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间。
    ’然后,箭如雨下。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不得不战
    淮南,颖口。。
    颍水发源于颍川郡以东伏牛山脉,迤逦东下,经临颍、汝阳、汝阴数县,穿越几乎整个豫州,向南在颍口汇于淮河。
    许都位于颍水以东不远,而许都所在的颍Ⅲ郡,又与洛阳所在的河南腹地相接。可以说,颍水是连接淮南与中原最重要的一条水系。
    往昔曹操出兵合肥,南征东吴之时,大军往往便由许都而发,经颖水入淮,转入芍陂,再经肥水进入前哨基地合肥。
    因是有颍水这条水路的存在,曹军粮道运输,以及兵员的调动都相当的便捷。
    半月之前,孙权用周瑜计,尽起江东七万大军,由合肥而发,北进淮南。
    此时,寿春方面,张辽患重未愈,李典战死,守备寿春重镇之任就落在了乐进的肩上。
    为了防范东吴的趁虚而入,曹操在离开淮南之前,特将寿春之军增加到五万。
    这也是说,吴军以七万人进攻,乐进以五万人守城,在兵力对比上,乐进方面并不输太多。
    尽管由于芍陂被决,淮南屯田区当年粮食产量大减,但曹操为了保障寿春的粮草供给,早先就下令从许都和梁国等数个屯田区增调了大批粮草,使寿舂所积之谷,足支数年。
    除此之外,乐进也吸取了合肥失利的教训,对于东吴方面可能再使“阴招”做了充分的防范措施。
    然而,就在乐进信心十足,严阵以待的准备打一场寿舂保卫战时,吴军的最新动向,却让乐进大感意外。
    东吴大军进抵淮南后,并未按照乐进的设想,走水路直抵寿春城下,对寿春城进行封锁包围,而是以大军夺取了寿春以西五十里的阳泉县。
    这阳泉一城位于淮水南岸,其对面颍口便是颍水与淮河的交汇之处,也就是说,吴人控制了寿春与许都之间最重要的一条水上交通线。
    最初,尽管周瑜的这一举动,看似有截断寿舂与许都联系的用意,但其所起到的效果,却令乐进颇不以为然。
    因为颍水水道虽然重要,但却并非是寿春通往北方的惟一交通线,寿春以东百里之处,尚有一条谯水,经谯郡、陈郡、陈留国,再经数十里陆路与许都连通,虽然距离比颍水水道远了几百里,但因是水路行舟,多出几百里的航程也算不了什么。
    这也就是说,就算吴人控制了颍口,对攻取寿春也造成不了什么致命的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