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译圣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在基督耶稣身上,至少出现了两个与犹太人的弥赛亚不同的特点:常行奇事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以此威摄众人,因为他乐于进行平等的教诲;传道不分对象,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一视同仁。然而,正是在这种明显的差异上,体现出了民族宗教犹太教与世界宗教基督教之间的本质性不同,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现实存在,形成了耶稣之死的一个直接原因。耶路撒冷城中的大小祭司及文士们议论纷纷:“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这就表明,世界宗教的出现,在客观上诱发了民族宗教的存在危机。
  于是,正是这些耶路撒冷城的大小祭司及文士,用三十个银币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在抓住耶稣以后,立即送交罗马总督。“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对于宗教之争却要以政治诬告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耶稣是坚决加以反对的,所以在罗马总督彼拉多想要证明耶稣是不是犹太人之王的时候,耶稣以“你说的是”来巧妙地进行反驳,认为将自己说成犹太之王是他人强加的,从而予以了否认。
  尽管在继续审讯的过程中几经周折,然而,基督耶稣还是被钉上了十字架: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鞭打耶稣以后,就让他手下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虽然耶稣作为形成中的世界宗教基督教的第一个殉难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钉上十字架而死,应该说是具有轰动性的,可是,耶稣什么时候被杀害的,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时间表:据说是在公元26年到公元36年之间。很显然,这个死亡时间的跨度似乎也太大了一些。同时,无论是公元26年,还是公元36年,实际上都与为耶稣施行洗礼的约翰直接相关,因为公元26年正是约翰为耶稣施行洗礼的第二年,而公元36年则是约翰被砍头杀害殉教的那一年。如果《圣经》上对于约翰的死期都有明明白白的记载,那么,关于耶稣之死,为什么《圣经》上居然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记载,难道非要故意留下一个谜,来神化基督耶稣吗?
  由此可见,《圣经》对于耶稣,的确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一番造神活动,以便使耶稣与基督的形象相符合。这在关于对罗马士兵们如何戏弄耶稣的场面进行的述说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这一场面的述说根源于古巴比伦传说:每年选取一个已经定下死罪的犯人,先给他穿上国王的御袍,坐在国王的宝座上面,让他尽情地享乐五天;然后便剥去他的全身衣物,进行狠狠地鞭打,最后用绞刑或木桩贯体刑进行处死。可以说,正是诸如这一类来自古巴比伦的传说,在犹太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扩大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当耶稣被带进衙门之后,那些在衙门之外的大小祭司及文士等等犹太人,除了强烈地要求处死耶稣以外,其实是看不见罗马士兵究竟怎样对待耶稣的,于是乎就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模仿古巴比伦的传说,尽力地以戏弄的方式来大大地污辱了耶稣一回,从而以宣泄他们心中对于耶稣的种种仇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想象中的在罗马士兵戏弄完耶稣之后,还要给耶稣穿上衣服的缘故,因为耶稣从衙门里出来的时候是穿着衣服的。实际上,一个注定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本来就应脱掉衣服,罗马士兵根本就用不着把衣服给耶稣穿上又脱下,因为士兵们将要瓜分耶稣的衣服,更何况让耶稣赤身裸体地在众人面前行走,不更是极为严重的污辱吗!
  尽管这种污辱耶稣的想象,在主观上是出于泄愤,可是,出乎所有那些大小祭司及文士意料的是,这种想象本身却有助于对基督耶稣的神化。数十年以后,也就是在公元80年前后,在流传于罗马帝国之中的具有反罗马统治倾向的所谓神谕里面,就出现了这样的赞颂与渴望:“到那时,一个人将从天上再来,一个杰出的救世主,他将把他的双手伸在一棵果实丰美的树上——他是全体希伯莱人中最优秀的!”这显然是对基督耶稣的赞颂与渴望,同时也表明了对耶稣进行神化的成功。
  无论是基督耶稣的生日,还是他的死期,之所以需要蒙上一层谜一般的神秘色彩,主要是为了将耶稣由平凡的人神化为上帝之子,这是因出于宗教创建的现实需要而进行的造神活动。事实上,整个《圣经·新约》,特别是“四福音书”,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一造神活动,因而在增加对《圣经》把握的难度的同时,又增添了《圣经》解读的魅力,从而使《圣经》本身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宗教经典,一部意蕴丰厚而深邃的文化典籍。
  第七章 上帝的天国
  Ⅶ。31 从《旧约》到《新约》
  其实,《圣经》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部由许多本书汇集而成的,在经过宗教典籍经典化的选择之后形成的类书,从进入《圣经》的各种各样的书的类型来看,首先可以分为宗教原典与宗教著作两大类型,《圣经·旧约》基本上是累积编纂型的宗教原典,而《圣经·新约》则主要是个人著述型的宗教著作;其次可以分为民族宗教典籍与世界宗教典籍两大类型,在《圣经·旧约》之中,民族宗教典籍同时也是世界宗教典籍,而在《圣经·新约》之中,则只有世界宗教典籍。这一宗教典籍经典化的过程,使《圣经》具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宗教形态。
  这就表明,宗教原典既是民族宗教经典形成的基础,又是世界宗教经典形成的基点,而宗教著作在完成世界宗教经典体系建构的同时,也将促进民族宗教经典体系的建立。
  累积编纂型的宗教原典《圣经·旧约》,不仅成书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具有不同宗教之间的通约性。《圣经·旧约》编纂肇起,是在公元前586年犹太人沦为巴比伦的囚虏之后。当时,犹太人为了维护民族宗教的文化生存,避免被异教文化同化,于是根据保存下来的大量的书面及口头的材料,开始进行宗教典籍的编纂,一直到公元前444年左右,“摩西五经”才编纂完成。而整个《圣经·旧约》的编纂完成时间据说是在公元前167年,足足花费了400多年的时间。
  宗教原典的编纂完成,并不等于宗教典籍的经典化也随之完成。根据对《死海古卷》文本原件进行的有关研究,发现了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写成的抄本,一种是用所谓的羊皮纸来抄写的宗教典籍文本,这些文本都是没有被收入《圣经·旧约》的;另外一种抄本所用的材料,不是将一张原皮剥制成两张的一分为二的羊皮纸,而是整张原皮,所有这样抄写的文本都被收入了《圣经·旧约》。同时,无论是用羊皮纸抄写的,还是用原皮抄写的,所有的宗教典籍文本都在公元前1世纪抄写完毕。
  由此可见,在完成编纂工作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圣经·旧约》的经典化一直还在进行。公元64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贤士会议”上,与会者提出了编纂犹太教的《希伯莱圣经》这一主张,要求继续进行宗教典籍的经典化,随后在公元90年左右的雅姆尼亚会议上,人们才基本上认可了主要的宗教典籍文本的经典化。之后,在公元140年,在加利利的乌沙举行的有关会议上,与会者又最终决定将《传道书》、《雅歌》、《以斯帖记》正式收入《圣经·旧约》,至此,《圣经·旧约》的经典化才最后完成。《圣经·旧约》经典化的完成,其意义不仅在于对犹太教经典体系形成的内在推动,而且更在于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经典体系最终出现的直接影响。
  因此,《圣经·旧约》作为耶路撒冷地区第一部经典化的犹太教民族宗教典籍,不仅因受其文化渊源的影响,而且由于文化交流的传播,先后对发源于同一地区的世界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提供了宗教原典。所以,有人指出:源于《圣经·旧约》的宗教有三个,它们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