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井冈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多日来少有的好情绪。
  当毛泽东刚进入古城时,在古城南的山林中,有一双机警的眼睛,死死地盯住山下的古城。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陆续开进镇中的队伍。
  树枝一晃,那双眼睛不见了。
  毛泽东和团部住进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既叫奎峰书院,又叫文昌宫。它坐落在永宁公路右侧。毛泽东刚一安顿好,就扑打着身上的尘土走出房门。在门口遇上正要进来的张子清。
  “张营长,部队都安排好了吗?”
  “部队都已安排好。我来看看毛委员。听老百姓说,这里的山上有两股土匪。”
  毛泽东听后一怔,“噢”了一声,心中十分佩服张子清的细致工作作风。
  “据说山上的叫王佐,山下的叫袁文才。他们都有百十人。
  是不是先把他们解决了再说?“
  毛泽东暗暗惊奇,刚到他就把这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毛泽东心中说他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才。毛泽东听了他的建议,思索着没言语。
  张子清见毛泽东没有表示,又试探性地说:“我们要在这里立足,就得先拔掉这两个钉子。”
  “要很好地调查一下,摸清他们的来历,再作决定。”
  “是。”张子清回身就走。
  “等等,我们一起去。”
  毛泽东和张子清一起走出文昌宫的时候,山上那个窥探的人也急匆匆到了砻市。
  砻市又叫宁冈,是伪县政府所在地。在一个不大的饭馆里,袁文才和几个头头正在楼上的雅间用餐。袁文才个头适中,长长的脸,是个小知识分子出身。年方29岁。
  楼下饭馆的厅内已是客满,较为热闹。
  一个挎着盒子枪的年轻人,满头是汗的进来,穿过餐厅上到楼上,推开房门进去。他叫袁顺,是袁文才的本家,就是刚才在山上窥探之人。
  “团长,古城来了一批队伍。”
  袁文才机警地望着进来的袁顺:“来的是什么人?”
  “不像白军。”
  有人拔出家伙就要动武。说:“大哥,吃掉他们!”
  袁文才凝眉不语。他想不是白军,那又是什么军?这些年他的“马刀队”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因为是在夹缝中生存起来的,所以他事事、处处小心。如今这年头,有枪就是王,有枪就有地盘,有枪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他时刻都在防备着被人吃掉,就连睡觉也得用半边耳朵听着,半边眼睛睁着。多年来他同官军和民团血战过无数次,有得有失。对方来的多了,他就带领人马往山里一钻,打圈圈,和敌人捉迷藏。眼下有了这么一块地盘,那也是用许多弟兄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此,他要弄清楚山下来的不速之客。
  “官军都奈何不了我们,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袁文才没有理会他,按着自己的思路问:“来了多少人?”
  “大概有八九百人。”
  刚才说打的那个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乖乖,这么多人。”
  八九百人,不像官军,那是其他拉杆子的队伍?方圆几百里没有听说过有大股队伍呀?不管怎样,先弄清他们的来历再说。袁文才打定主意后,对袁顺吩咐道:“古城不是有你一个亲戚?你去了解一下。弄清他们的来历,领头的是谁。”
  袁顺得令而去。
  袁文才的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古城的这股队伍,酒兴一下子锐减。同桌的部下见大当家的有心事,都坐着一声不语。
  “当家的,菜都凉了”有人提醒他。
  袁文才收回纷乱的思绪,端起酒杯,说:“来、来,喝。”
  众人起身碰杯。
  在古城,也正是开饭时间,一个炊事员端着一碗红米饭和一碗辣子炒苦瓜,进到毛泽东的房间。人不在,他把饭菜放在一张桌子上自言自语地说:“人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毛泽东和张子清搞调查去了。他俩人走出一家农舍,同送客的老爹告别。
  街道上因是中午吃饭时间,无一行人,毛泽东同张子清无声地穿街而过。
  俩人来到文昌宫前,张子清同毛泽东分手。他见毛泽东进了学校门,才离开这里,反身回走。
  张子清走着走着想小解,四处看看,认为无处可解,干脆向着镇外走去。出了镇就是树林和竹林,他下了路正要进入一片树林,看见前面有一条小道,就走过去。他刚走进去,一眼看见树丛中的小道上有三个熟悉的身影。他毫不介意,解完小手后,还见他们在那里,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头,想丢过去和他们开个小小的玩笑。扬到半空中的手突然停住了。他产生了疑问,俗话说得好“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张子清犹豫一下,好奇心和疑虑驱使着他悄悄进入林子里面。
  不大一会,林中小道上走出了陈浩、徐庶和韩庄剑三人。
  三人左右瞧瞧,见没有人,就放心大胆的大摇大摆地进了镇子。
  不久,张子清也出了林子,见他们三人已经走去好远,独自立在那里,一直望着他们的背影发思……
  张子清想着刚一迈进院子,同正要出来的党代表何挺颖险些撞个满怀。
  何挺颖人长得很帅气。他是陕西南郑人,年仅22岁。1925年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在学校期间他参加了学生运动,支持工人罢工。上海发生了惨杀顾正红的事件,一下打破了他的“科学救国”之梦。他曾在诗中写到:“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良方,计算尺上不能驱逐横行的虎狼……”他立志当一个拿枪冲锋的战士,到战场上杀敌报国。这一年的秋冬之交,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根据党组织的派遣,他到工人夜校担任宣传员,结识不少人。不久,发生了北伐战争,党组织又派他到军事训练班学习。训练结束后分配到李品仙部的一个团担任指导员。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根据组织上的需要,他又到了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结识了共产党员卢德铭、张子清、何长工、宛希先、伍中豪等人。
  何挺颖十分喜欢他这个老搭档,既埋怨又关心地说:“老伙计,饭都凉了。你跑到哪里去打牙祭啰?”
  张子清没有理会他,一把将他拉到屋里。
  何挺颖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边挣扎着,一边说:“你放手。”何挺颖挣开他的手,指着桌子上放着的一碗凉米饭和一块发黑的咸菜头说:“你今天是怎么了?快吃吧,刚才通知,毛委员要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张子清还是没有理会他,回身把房门关好。
  何挺颖疑惑地瞧着他。
  张子清神秘地说:“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张子清凑过去,对他俯耳。
  何挺颖听后思索着说:“他们一个是团长,一个是副团长,一个是参谋长……能做什么呢?这事先不要声张,要多注意毛委员的安全。”
  张子清点点头:“一定要保证毛委员的安全。”
  何挺颖说:“快吃吧。”张子清取下身上背着的枪,随手丢到桌子上,往凳子上一坐,先咬了一口咸菜,端起米饭就吃。
  文昌宫里的一间校舍中,没有桌子,凳子有高有矮。陈浩、徐庶、韩庄剑、张子清、何挺颖、黄子吉、宛希先、伍中豪、罗荣桓、曾士峨、徐彦刚等二十多人,随便落座。
  毛泽东坐在一个高凳子上。他扫视众人后,说:“我们在古城开个‘群英会’,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发展方向;集思广益……”
  这就是历史上的古城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开了三天,主要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同时确定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向。同时也在部队中贯彻了三湾改编的精神。
  就在这天的初夜时分,急坏了一个人。他就是袁文才。
  上弦月挂在西边天空。砻市城外的岔路口处,袁文才带人在此等候。前面出现一个黑影,袁文才等人警惕地拔出家伙。问了一声:“谁?”来人听出声音,说:“团长,是我。”
  黑影来到他们面前,原来是他的侦察员袁顺。
  袁文才迫不及待地问:“了解清楚了吗?”
  “弄清楚了。他们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领头的是个什么委员,叫毛泽东……”
  袁文才身后的文书,叫陈慕平。他告诉袁文才:“毛泽东是共产党中央委员,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我听过他的报告。”
  袁文才一怔:“是共产党的队伍?”
  有人问:“我们怎么办?”
  袁文才想了想说:“先弄清了再说。为防意外,连夜撤出宁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