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打败蒋介石,那是在于双方是平起平坐的对手,尽管蒋介石人强马壮,人多势众;毛泽东在党内斗争中却不能不居于劣势,因为王明代表上级,代表中央,可以对他发号施令,而他碍于组织纪律,必须服从。十月,王明以中央名义发来的第四号电报,又一次批评毛泽东:“苏区严重的错误是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
  按照王明的指令,“三人团”主持赣南会议,批判了毛泽东的三大“错误”:
  一曰“狭隘经验论”。“党内的事务主义非常浓厚”。
  二曰“富农路线”。因为当时中央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毛泽东则以为应当给地主、富农以出路,主张“以人口平分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政策”。三曰“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认为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略是“游击主义”、“保守主义”、“单纯防御路线”。必须实行“先发制人”、“积极的进攻路线”会议作出决议:“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必须发展到最高度,集中火力反对党内目前的主要危险——右倾。”这么一“集中火力”,就把毛泽东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撤销了。这样,毛泽东失去了中共苏区最高首长的地位。另外,王明以中共中央名义发来的第一号电报还指示:“革命军事委员会设主席团,决定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这样,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主席、副主席完全按照中共中央第一号电报开列的名单当选。
  总政治部主任由王稼祥兼任。“中革军委”成立,宣布取消原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名义及其组织,所有中华全国红色军队集中统一于“中革军委”统辖指挥。这样,也就取消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之职。
  毛泽东遭到了排斥(也有人认为对毛泽东的排斥不是始于赣南会议,而是始于宁都会议。见凌步机《“赣南会议”新探》,《江西党史研究》一九八八年一期——引者注),失去了党内、军内的重要职务,此后他专做政府工作了。就在瑞金举行“提灯游行”那天,王明到了莫斯科,出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由于接通了“莫斯科—上海”和“上海—瑞金”的无线电联系,王明可以坐在莫斯科,“遥控”着上海以博古为负总责的中共中央,再由博古向瑞金发出种种指示……
  第四部分:瑞金浮沉周恩来成为中央苏区最高首长
  上海,寒风吹过人行道上的落尽树叶的法国梧桐。夜幕下,行人无几。在离上海北站不远的海宁路和山西路交叉口的一家小店,先是出来一个小伙子,稍过片刻又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这男子穿对襟蓝哔叽中式短上衣,一条蓝哔叽中式裤子,手中拎着一只小皮箱。两人跳上两辆黄包车,消失在浓重的夜色中。小店楼上,一个妇女轻轻撂起窗帘的一角,目送着两辆黄包车。那个妇女,便是邓颖超。“三十多岁的男子”,则是周恩来。
  那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上旬。两辆黄包车直奔十六铺码头。护送周恩来的小伙子叫黄平,在十六铺码头陪周恩来登上一艘太古洋行的轮船,来到统舱里找到一位“小广东”。黄平跟地下交通员“小广东”打了招呼,把周恩来交给他,便匆匆下船了。
  这是一艘驶往广东汕头的轮船,船上来来去去的,很多是广东工人。周恩来混杂在他们中间。船往南行驶了几天,才算到达汕头。下了船,周恩来摇身一变,成了个画像先生。另一位地下交通员前来护送他。一路乘车坐船,穿越了重重封锁线,由闽西进入赣南,终于在这年年底来到红都瑞金。三十三岁的周恩来的到来,也就使项英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自然消失,因为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之日起,周恩来便被任命为书记。只是他当时在上海忙于工作,未曾前往中央苏区到任。周恩来是继项英和“三人团”之后,第三批由中共中央派往中央苏区的领导人物。比起项英,比起任弼时,周恩来的政治经验更丰富,也更成熟。周恩来的到来,理所当然成为中共中央苏区的最高首长。虽说那时毛泽东在一个多月前的赣南会议上刚刚挨过“批判”,周恩来却不顾忌这些,一到瑞金便去看望毛泽东,跟他作了长谈。这时的周恩来是毛泽东的“上级”,但他对毛泽东一直是尊重的。
  周恩来走马上任后抓的头一件事,便是纠正中央苏区的肃反扩大化。他在由广东进入闽西时,见到一位红军团长,问起关于“AB团”的事。那位团长答道,大约有六千“AB团”。这使周恩来大为震惊……“富田事变”经项英冷处理,本已安然过去。可是,项英一受中共中央的指责,那个李韶九就神气活现起来,成了“富田事变”中反“AB团”的“英雄”。于是,在一九三一年四月下旬,李韶九被任命为苏区政治保卫局江西分局局长,掌握了肃反领导权。
  李韶九一上台,紧锣密鼓肃“AB团”,掀起肃“AB团”的“高潮”。内中的重点,当然是发动“富田事变”的红二十军。从军长萧大鹏、政委曾炳春以下到副排长,全军七百多名干部,都被列为“AB团分子”加以审查。一时间,“AB团分子”简直满天飞!滥施肉刑搞逼供信,乱供乱信,赣西南地区的干部突然百分之九十被打成“AB团分子”,弄到无人再敢当地方干部的地步!在闽西根据地,这时翻新花样,肃起“社会民主党”来了!怎么忽然会冒出“社会民主党”呢?事出有因。那是因为自一九二九年以来,共产国际发出了加紧反对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指示。共产国际是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的情况而言。事有凑巧。一九三一年初,红十二军在召开纪念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列宁的大会时,有人领呼口号:“拥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万岁!”领呼口号的是林海汀、吴拙哉。他们喊错口号,是在于他们连“第二国际”、“第三国际”都弄不明白,在稀里糊涂中喊错了口号。这下子,林海汀、吴拙哉被当成了“社会民主党”,加以严刑审讯。在遭到毒打之后,他们只得按照审讯者的“提示”,乱供一气。林海汀“承认”自己是“社会民主党闽西特委宣传部长”。既然有“宣传部长”,当然有“特委书记”。又是一番严刑逼供,傅柏翠被说成是“闽西社会民主党特委书记”。
  傅柏翠在一九二八年领导过闽西蛟洋暴动,因与中共闽西特委产生矛盾,在一九三○年十二月被开除党籍。这下子,又成了“闽西社会民主党特委书记”。于是,“顺藤摸瓜”地逼出“闽西社会民主党”的“特委委员”们,逼出各级组织成员们,逼出一个个“社会民主党党员”。本来纯属审查者们子虚乌有的想象,却在棍子、皮鞭下,变成煞有介事的“第三党”!李韶九越“肃”胆子越大,甚至想把陈毅也打成“AB团分子”!总前委曾下达“任务”,要陈毅在二十二军中“打出”五百名“AB团分子”,而这支部队总共只有三千人!陈毅无法完成“任务”,被说成是包庇“AB团”,而“包庇者”自己也很可能就是“AB团分子”!于是,陈毅被召去开会。
  陈毅自忖凶多吉少。临行前,对他当时的妻子、二十岁的萧菊英说:“等到下午六点钟,你就快走。回你家乡信丰藏起来。如果我没事,我会派人把你找回来……”陈毅走了。马拉松式的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八时。
  当陈毅回到家中,已不见萧菊英。四处寻找,在一口井里找到她的尸体——她以为陈毅成了“AB团分子”,跳井自杀了!闽西肃“社会民主党”之风,也刮到瑞金来了。从一九三一年五月起,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以为瑞金也有“社会民主党委”,于是把原县委书记邓希平、县苏维埃主席萧连彬抓起来杀害,接着县苏维埃、县工会百分之八十的干部被打成“社会民主党”!周恩来一到中央苏区,便对肃反扩大化来了个急刹车。他到任没几天,一九三二年一月七日,他就主持召开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专门研究解决此问题。会议作出了《苏区中央局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这一决议案,一开头便写道:
  中央局在深刻的检查了过去苏区肃反工作以后,完全同意周恩来同志的报告……《苏区中央局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五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