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炳辉走着走着,专拣高山行军,不断地翻山越岭,弄得尾追的蒋军叫苦不迭。蒋军士兵不由得长叹:“剿共简直是无期徒刑!”如此这般,红十二军把蒋军主力。
第三部分:驰骋赣南“肥的拖瘦 瘦的拖死”
这时,红军主力在毛泽东率领下,悄然在江西兴国境内,休整了半个月!毛泽东在那时,从从容容地主持作战会议,细细研究着“雷公打豆腐”,如何“拣软而欺”。待蒋介石发觉上当受骗后,已经晚矣。八月六日,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莲塘首战告捷:以红十二军为左翼,红三军为右翼,红三军团、红四军为正面主力,把蒋军第七十四师第一旅包围于莲塘村东北山谷内,一下子全部歼灭!翌日,红一方面军向良村急进,又吃掉敌五十四师两个团!蒋介石闻讯,恨恨地在南昌发表训词: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无奈,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之下,三战三捷,歼蒋军十七个团三万余人。正在这时,胡汉民、汪精卫联络两广军阀,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对抗。九月四日,粤军入湘。蒋介石忙于对付国民党内讧,不得不下令结束第三次“围剿”。蒋介石在南昌对部下训话时,不得不叹道:“我们十个人不能当一个人用,我们三十万兵打不过他们三万兵!”这时,《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在红军中一下子成了“流行歌曲”。歌中唱道:
三期战争获全胜,
胜利原因要记清:
第一莫忘共产党,
共产党主张样样灵。
第二红军团结紧,
十人团结胜千人。
第三群众力量大,
群众拥护一定胜。
学此经验与教训,
不愁百战不百胜。
彭德怀对毛泽东领导第三次反“围剿”,作了如下评述:
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毛泽东灵活机动之战略战术方针。三个月的艰苦战斗,战胜了十倍之敌。以相对劣势装备和绝对劣势兵力,无后方接济的作战,取得了伟大胜利,粉碎敌人的“围剿”,创造了古今中外没有过的一套崭新的战略战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中新的发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彭德怀自述》,第一百七十二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第四部分:瑞金浮沉红都瑞金盛大的“提灯游行”1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太阳西坠,暮霭很快就笼罩着赣东南的重镇瑞金。人们在盼望着夜幕早点降临。入夜,往日各家门户紧闭的黑漆漆的瑞金县城,今夜忽然冒出一团团耀眼的火光。人们手中举着用废旧竹竿和篾索做成的火把,也有很多人手中提着灯笼。灯笼有红色、黄色的,也有的在灯笼上贴着红五角星、斧头镰刀的图案。
人们涌上街头,汇成一条闪光的“河流”,朝着城东北“流”去,“流”到离县城六公里的小村叶坪,会聚在那儿的谢家祠堂。
谢家祠堂又高又大,始建于明朝,那木柱、木壁都已变成棕褐色,今日却热闹非凡。祠堂左侧的防空洞里,一台发电机在隆隆作响,使挂在祠堂里的一串串小灯泡射出明亮的光芒。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正中挂着一面红旗,旗上缝着一颗黄五角星和斧头镰刀图案,右侧是马克思像,左侧为列宁像。挂着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工农堡垒”、“民主专政”。大门口的横幅上则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主席台上站满了人。站在正中的是项英。项英的旁边是朱德、张鼎丞、周以栗、曾山、陈正人。稍远,站着个子瘦高的毛泽东。面对欢呼的人群,毛泽东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是那笑容有点勉强。如此盛大的“提灯游行”,在瑞金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天,“十一月七日”即苏联“十月革命节”,被选定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提灯游行”,便是为了欢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生怕蒋介石部队的飞机会前来轰炸,欢庆活动特地改在夜里。游行的队伍从谢家祠堂里出来,集中在旁边的一块大草坪上,举行联欢晚会,一直到夜半,欢呼声才渐渐平息……
早在一九三○年八月,共产国际东方部作出《关于中国苏维埃问题决议案》,就已经提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议。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马上响应这一建议,打算在攻下长沙之后,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正式政府”。只是因为两攻长沙未克,这一计划流产。
王明上台后,虽说对李立三实行否定,不过对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仍予赞成,并力催毛泽东、朱德早日实行。不过,面临着蒋介石的一次次“围剿”,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计划只得搁置一旁。直至粉碎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之后,赣南、闽西红区连成一片,内中包括二十一座县城、二百五十万人口,面积达五万平方公里。这时,蒋介石暂时还来不及再度对中央苏区发动新的“围剿”,使中央苏区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条件日臻成熟了。于是,择定了十一月七日作为大庆之日。
瑞金,成了这片红区的中心,成了“红都”。
瑞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云古代建县时掘地得金,遂称“瑞金”。瑞金位于武夷山西侧,那里是一片丘陵。一九二七年八月,朱德在南昌起义失利后,带着部队南下,曾占领瑞金。此后,红军又多次占领过瑞金,不过,占领的时间都不长。这一回,一九三一年九月下旬进入瑞金,却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当红三军由西向东进军瑞金途中,九月十五日,在行军途中突然遇到蒋军飞机袭击。军长黄公略本已和先头部队隐蔽起来,听一参谋前来报告第七师正在路上前进,黄公略奔去指挥第七师疏散,被蒋军飞机射中数弹,流血过多,于当晚七时许死去,时年三十三岁。红军失去了一员名将。
毛泽东于九月二十八日到达瑞金叶坪村,在那儿住下。红军和中共首脑机关,也设在叶坪村。那是考虑到瑞金县城目标太大,容易遭到蒋军飞机轰炸,所以隐蔽在这小村里。陆定一的前妻唐义贞这年十二月三十日在叶坪产下一女,便取名“叶萍”作为纪念。毛泽东自从离开井冈山后,直到此时进入叶坪,才算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贺子珍跟他住在一起。毛泽东所住的,是一幢谢姓的两层民房。跟毛泽东住在同一幢楼里的是朱德和康克清。自从一九二九年春伍若兰牺牲之后,四十三岁的朱德在福建长汀,偶然遇见一位十九岁的红军女战士。他问她,参加红军怕不怕流血牺牲。她马上响亮地回答:“报告军长,怕死就不出来当红军了。”这位年轻的女战士,便是康克清。
康克清是江西万安县人。她本是童养媳。如她所忆:“我的养父是个地下党员,他带了一个戏班子演采茶戏,经常到罗源洞、棉津一带演出。一九二六年他是农协主席,红军来万安时,第一个就是找他接头的……”康克清:《万安农军上井冈山前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在养父的影响下,她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乡农民协会、妇女协会。一九二八年九月间,陈毅率一营红军来到万安。她跟随陈毅部队上了井冈山,参加了红军。朱德跟康克清谈话时,被曾志(后来成为陶铸的夫人)看见。曾志悄声问朱德:“军长,你看刚才那姑娘怎么样?”朱德说:“很不错,像个红军战士的样子。”曾志见朱德这么说,便充当月下老人的角色。不久,朱德便与康克清结为伉俪。
第四部分:瑞金浮沉红都瑞金盛大的“提灯游行”2
那幢两层民房,成了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所在地。除了毛泽东、朱德,还住着任弼时、王稼
祥。小小的叶坪村,一时间成为红区的中心。在举行“提灯游行”的那天,“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全苏“一大”)在叶坪村谢氏祠堂里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六百余人。项英主持大会。大会推举项英、张鼎丞、陈正人、周以栗、朱德、曾山、邓广仁七人组成主席团。全苏“一大”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诞生。大会通过周恩来在上海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确定这个新型的国家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这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