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向鲤揽住慕香的纤腰,推着她进了石门,两个人迅速被黑暗吞没。
慕香任由袁向鲤推搡着在黑暗里走,几乎看不到一丝光亮,慕香头晕的厉害。袁向鲤轻车熟路,带着慕香一直往深处走,不多时,慕香眼前出现了光亮。慕香仔细看去,原来是十数个燃烧的火把,慕香抬起头看,竟然看到头顶的穹窿上有大小不一的孔洞,慕香甚至透过孔洞看到了几颗闪亮的星星。火光掩映当中,慕香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长方形的山石。袁向鲤带着慕香一直往前走,慕香惊讶的发现自己脚底下竟然时不时踩到软绵绵的胭脂。两个人来到山石周围,慕香这才注意到,这些山石大约有十多块,中间的山石体型巨大,其它的山石花瓣一样围绕在周围。
啊?
是,是棺材,石棺。
慕香几乎就要叫出声来,她掩住嘴,满面惊恐的看着袁向鲤。袁向鲤的脸一半光亮一半黑暗,让人觉得出奇的诡异。
这就是父亲的石棺,周围那些,自然是殉葬的妻妾。这个样式,叫做众星拱月,父亲在群芳掩映当中,生前富贵,死后也能享乐。
慕香难掩惊恐,她低头看了看中间的石棺,生怕袁怀璧会突然鲤鱼打挺一样坐起来,找自己索命。可是,可是他他不是我杀的啊。慕香想,袁怀璧应该知道是谁杀了他,即使做了鬼,应该也会怪到自己头上。
袁向鲤似乎是觉得累,他拉着慕香坐在一口妻妾的石棺上。慕香不敢坐,可是更不敢离着袁向鲤太远。只好峭楞楞的坐下,石棺出奇的冰凉,像是一块数九寒天的河冰。慕香真的害怕里面含冤而死的女子,突然自己掀开盖子,出来掐住自己的脖颈。
袁向鲤却很是随意,他甚至若无其事的拍拍那些石棺,似乎在敲谁家小姐的门扉。这些女子,可都是他逼死来殉葬的。他是个杀戮者,他不害怕活人,也许更不害怕冤魂。
袁向鲤别有深意的看着慕香,突然问,你知道三池三窟三冢的传说么?声音回荡在穹窿里,格外冰冷。
慕香茫然的摇摇头,袁向鲤拉起她的手,慕香挨着他的肩膀,竟然感觉他有些发抖。
袁向鲤笑了笑,缓缓的说,在你看到我的作品之前,我必须告诉你一个故事,你听完了这个故事再去看,才会更加明白。
故事?又听故事。慕香已经被驼背人的故事吓坏,她不知道从袁向鲤嘴里说出来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袁向鲤用他特有的嗓音,不急不缓的告诉着慕香一个古老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户人家,正好逢上乱世,一家十口食不果腹。一个严寒的冬天,小儿子出世不久,就因为挨饿而夭折。当天晚上,母亲煮了一盆肉,全家人一起吃,只有母亲不动筷子,只是看着男人和孩子们吃。父亲很奇怪,便问,家里连一点吃的都没有,这些肉你是哪里来的?孩子的母亲不说话,只是怔怔的看着他。父亲蓦的明白,腾的站起身来,但是看着三个孩子狼吞虎咽,吃的正香,叹了口气,又缓缓的坐下。
慕香听到这里悚然一惊,他们吃的是是他们小儿子的肉?袁向鲤点点头,又说,易子而食,烹人之肉,自古有之,只要能活命,人是什么事情也干的出来的。慕香低下头,喃喃的道,这个母亲真了不起。袁向鲤却似乎没有听见,继续说,正是因为这盆肉,一家人勉强熬过了冬天。
他们以为只要熬到明天开春,多少会有粮食。可是没有想到,到了第二年春天,别家的地上都长满了粮食,只有他们的地里,粮食都是空壳,小麦都是哑麦。母亲看着地里的麦子,晕了过去。大儿子拔起一株麦,却见土色殷红,隐隐透着腥味,他还在土里发现许多小块的圆形骨头。大儿子亲觉得其中有蹊跷,于是,晚上他趁着众人都睡熟了,便拿了一把锄头,到地里拼命的挖,挖到三尺的时候,突然脚下一软,身子直直的掉了下去。然后,他看见了自己一生都忘不了的东西。
说到这里,袁向鲤突然停住了,看着慕香。慕香也看着他,不禁脱口而出,就是三池三窟三冢?袁向鲤点点头。所谓三池,分别指的是凝血池,困兽池,仙殒池。至于具体的样子,恐怕只有这个少年自己知道。十年后,少年死后,这个秘密也随着他入土,留存在世上的只有零星的传说,以至于后世的史家渐渐不屑于记载。
其实这三池来历非比寻常,有很长的一个故事要讲。慕香点点头,说,我喜欢听故事,你说给我听吧。袁向鲤微微一笑,揽住慕香的肩,往自己胸前拢了拢。
这还要从古时候的殉葬说起。
殉葬由来已久,年代几不可考。自古帝王驾崩,将相薨逝,往往要有活人殉葬。这些帝王将相在世间扬威惯了,死后自然也不甘于寂寞。殉葬的人选,大多是奴仆、婢女以及自己的妻妾。帝王往往要自己的宠妃陪葬,而新皇帝为了表达孝心,尊重礼法,往往下令其父王生前的所有妃子,一律陪葬。再者,有些帝王将相戎马一生,征战沙场。死后又会有殉兽坑,殉兽坑中大多为优良的骏马,或者是各诸侯国进献的灵禽异兽。
几乎所有的帝王从登基之日开始,就着手兴建自己的陵寝。生前越是丰功伟业,陵寝越是辉煌宏伟,殉葬之人也就越多。其时的风俗都是死葬,就是说,殉葬之人生前由皇帝赐死,地位尊贵的着锦衣,配玉饰,与帝王同枕,或者抵足而卧。地位略差的亦留下全尸,以大礼葬之,并善待其氏族。算作补偿。
但是,直到几千年前,九州出了一位功盖天下的大皇帝。大皇帝一生戎马倥偬,四处征战,疆域无边,奴仆无算。大皇帝自以为功勋卓著,足矣彪炳千古。于是大修陵墓,并要求所有奴仆,妃子,甚至是当时的皇后一起殉葬。大皇帝征战时用过的各种战马,数以万计,一律殉葬。为了彪炳自己的出类拔萃,区别于古代其他帝王,大皇帝详尽设计了下葬的一切细节,最重要的就是被后世千古唾弃的——活殉。
孔夫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讽刺的就是这位大皇帝。
大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这大概是一道最奇怪的圣旨,圣旨上详细的写明了下葬的整个过程。他想,自己一世戎马,万里江山,莫非王土,可是有些地方他还没有亲自看过,这江山瑞丽,人生苦短,日后却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他下旨,待自己归天后,将自己冰封起来,从京城出发,由北向南,好好看一看自己打下的万里江山。皇帝重病之日,正值北方寒冬,皇帝算定,沿途快马加鞭,待明年开春正好返回京师帝陵。圣旨载明,凡皇帝灵柩所经之处,所遇之人,不论老幼男女,一律杀之以殉葬。要知道,天下之大,由北向南,蔓延万里,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不幸被杀。
据传,大皇帝返回帝陵,下葬之日,殉葬的奴仆妃子衣角相连,绵延数十里,尽皆哀嚎不止。战马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分不出昼夜。
所有殉葬的人被活活封入与其大小相似的陶俑里,陶俑形态各异,侍女打水,贵妃梳妆,美人出浴,女儿临帖,宫里有的,陵寝里几乎应有尽有。大皇帝说自己寿终正寝,当属喜葬,所以所有陶俑须要表情欢喜,一脸歌功颂德之像。哼,你可以想象,一张张痛苦扭曲的脸,被欢喜的陶俑所覆盖,何等惨烈。
这还不算,大皇帝生前凡是征战,必然血流成河,他要求,在陵寝中凿出一条河来,河水不用流水,也不要水银,而要用鲜血。他的儿子遵循先帝遗愿,决意完成这条血河。但在杀掉了所有的囚犯流尽鲜血之后,仍然填不满陵寝中那条长河,这位年少的皇帝确实是个孝子,人不够杀了,他开始杀马,杀虎,杀狼,甚至是狸猫老鼠,凡是能碰到的活物统统都杀掉放血,以便汇成这条彪炳大皇帝丰功伟绩的血河。
黄天不负有心人,他刚好在大皇帝下葬这一天汇成了这条河,为了表示虔诚与隆重,他在池边,割破了自己的小臂,将自己的血滴入血河当中。他觉得仍是不够,而且杀掉的囚犯和禽兽尸体也不好处理,他突发奇想,干脆就用这些尸体垒成了大皇帝陵寝的石阶,上下前后,墓里墓外,总共八万六千七百一十二步。每一步,都以这些尸首为材料。剩下的兽骨,便单独建造了一座殉兽坑埋葬。
到此,三池分别建成。所谓凝血池就是指那条血河,困兽池指的就是殉兽坑,至于仙殒池,传说即使是神仙,到了大皇帝的陵寝之中,也会被仙殒池困住,跟大皇帝一起葬身此处。可是没有人知道,仙殒池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新皇帝的监督下,士兵将所有殉葬之人封入了陶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