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帧T诿下蚋弁猓娑宰旁冻鲆凰铱焖傧鲁恋幕趼郑苋烁〕隽怂妫挥腥酥浪堑恼媸瞪矸菥谷皇呛蘸沼忻腒SK战斗蛙人中队。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
敬请期待下一章:俱卢野战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4月初的印度西部省份—哈里亚纳邦,气温已经高达34度了,从西部的塔尔沙漠吹来的漫天风沙,令这片土地早已无处寻觅昔日的美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相信在远古哈里亚纳曾是一片葱绿,密林蔽野的绿洲,因此才有“哈里阿兰若”的美誉。在印地语中“哈里”即绿色,而“阿兰若”即森林,合起来“哈里阿兰若”就是绿林密布的地区。这里肥沃的土壤曾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度人,丰收的水稻、小麦、大麦、甘蔗和棉花令哈里亚纳成为了印度西部最为富庶的“地上天堂”。
但是近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工业活动所造成的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已经令越来越多的良田变成荒芜。面积达800万公顷的拉贾斯坦邦的塔尔沙漠每年以
0。8公里的速度向东边的哈里亚纳和旁遮普平原推进着,能见度不到500米的沙尘暴更是每年春季必然会出现在天际的噩梦。
“这样的鬼天气里巴基斯坦人应该不会发起攻击吧!”一条蜿蜒的防线将位于哈里亚纳邦西部的城市锡尔萨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坐在一周前才从新德里运来的“阿琼”—TX型主战坦克的炮塔之内,刚刚从位于这座城市的印度陆军综合指挥学院被抽调到前线的学员兵卡兰正心情忐忑的迎接着自己的第一次实战。
作为一名印度高种姓家族的成员,卡兰在印度军队之中本有着一条不错的康庄大道。从12岁进入少年军校进行初级训练,随后被送入国防学院进行正规的军官培训。只要再在专业的学院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卡兰便可以在毕业之后直接被任命为少尉军官。而卡兰所就读的印度陆军综合指挥学院更是专业培训上尉至中校级指挥官与参谋官,只要一毕业卡兰即便不能成为营一级的军事主官,成为师、旅一级参谋人员却还是十拿九稳的。卡兰的一只脚几乎已经踏进了职业军官的美丽新世界。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他的祖国陷入了一场空前艰难的战争之中。和其他众多军事院校的学员一样,他们被迫中止学业奔赴战场。而等待着卡兰的也不是一份安全而稳定的指挥机关工作,而是成为一名与危险同行的坦克手。
作为一座位于塔尔沙漠沙漠的城市,锡尔萨虽然是印度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多条贯穿印度西部的重要铁路和公路干线,但是经济却空前的落后,除了少数在英国殖民时代建立起的手工织布行业之外,这里的居民别无所依。如果不是巴基斯坦陆军的入侵,很多来自印度腹地的士兵可能一生都不会来到这里。为了抵御巴基斯坦陆军对新德里的向心突击,印度陆军第15步兵师以这座城市为中心建立起了完备的防御阵地。而为了对抗巴基斯坦陆军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一个在新德里重新组建的独立装甲旅被派来协同作战,而这个装甲旅所装备的主战坦克正是一直以来被印度陆军戏称为“白象”。的印度自行研制的“阿琼”系列坦克。
而由于此前印度国产“阿琼”主战坦克迟迟得不到军方认可,而印度却不愿放弃装备国产坦克的努力。所以印度军方不得不选用T…72坦克的底盘和“阿琼”的炮塔组装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卡兰目前所驾驶的“阿琼”—TX型主战坦克。
“阿琼”系列坦克一直以来都是印度国防工业的一个有些辛酸笑话,它的研制工作创造了世界陆军装备序列中一个恐怕无人能破的“神话”,早在1972年,携第三印巴战争大获全胜的余威,印度陆军便提出采购新型主战坦克以替换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胜利者”型坦克的要求,在当时看来这一要求虽然并不急迫,但却显然非常有前瞻性。在冷战正酣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陆军都在谋求着在武器质量上超越对方,后来叱咤风云的美国陆军的M1系列、德国国防军的“豹2”系列、英国陆军的“挑战者”系列、前苏联/俄罗斯陆军的T…80型等第三代主战坦克几乎都是在那个时代开始研制的。印度国防部相信凭借印度长期特许生产装有英国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MK1主战坦克中所积累的技术及经验,穷十年之功研发出一种与世界陆军强国比肩甚至领先的主战坦克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此印度军方指定一系列超前的设计要求—这种新型的坦克应装备与西方下一代主战坦克威力相当的120毫米线膛炮,采用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复合装甲,匹配1500匹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而最为关键的是,一直在武器装备上仰人鼻息的印度军方希望能在这一次彻底的扬眉吐气,新型主战坦克的核心技术和零件都应该自行研制。为此时任印度国防部长的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甚至摈弃了“印度豹”和MBT…80等颇有洋气的命名,最终将这种未来印度陆军的希望定名为“阿琼”,这是印度古代神话中古老的战神之名,可见印度陆军对这种新型坦克所寄予的厚望。
正式的计划开始于1974年3月,印度政府一次性向印度战车研发局拨款1。55亿卢比,预研工作由此开始。应该说新德里的高层并非没有预计到研发的漫长性,在印度多家企业以及国外私人机构的协助下,印度战车研发局用绝对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这一新型坦克的研究和定型。印度国防部的要求仅是能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样车,1990年装备部队便可以了。
1984年3月虽然计划已经超支到3亿卢比,不过第一辆阿琼式坦克样车还是不辱使命的从印度重型车辆厂驶了出来,在一年之后对外展出这辆外型酷似德国陆军“豹2”型主战坦克的样车之时,印度举国为之欢腾。虽然这样原形车上的印度自行部件的比例并没有达到100%,但作为印度首次自行研制的主战坦克,73%这个数字也同样足以让人们满意。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并不复杂,印度陆军要求在每月一辆的速度再生产出20辆阿琼坦克样车以便对武器、火控系统、发动机及传动装置和悬挂装置等部件进行广泛试验,当这些实验顺利完成之后,定型生产其实只是开动流水线而已。
但恰恰在这个时候,“阿琼”坦克的研制却意外的遭遇了瓶颈,直到1987年年底,印度重型车辆厂才生产出10辆样车,其中6辆交给印度陆军试验,其余4辆留在战车研究院供院方试验和改进发展。而令印度军方不满的并不仅仅是提交的样车数量远远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更为离谱的是印度战车研发局提出了金额高达28。08亿卢比的拨款要求。虽然这笔巨资是第一次拨款的20倍。但是印度军方在内部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总结性回顾之后却决定继续拨款支持研制。
于是正式生产型的“阿琼”MK。1型与“阿琼”MK。2型在1988年春重新开始研制。但就在同一年,在军方和印度战车研发局对“阿琼”进行了第一次广泛的技术试验中,军方却“意外”的发现很多严重的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阿琼坦克在设计和性能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验收条件”,“最糟糕的是发现设计阿琼坦克时未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养性”。于是整个计划不得不再次拖延,在印度陆军内部甚至出现了为了减少损失,要求将整个项目下马的呼声。
不过就在两年之后,“阿琼”坦克项目却又一次起死回生,在重新获得了财政拨款之后再度开始。但是此刻印度陆军对“阿琼”主战坦克的种种缺陷已经丧失了信心,一再要求放弃这个项目,
但由于新德里的政客已经为“阿琼”主战坦克计划画上了太多完美的光环,将这个项目树立成了印度民族军事工业成就的典范,因此骑虎南下的印度政府已经无法回头了。整个项目继续在指责声中进行着,不过装备部队的时间却必须一再后延。
在1994年和1995年的试验中,娇贵的“阿琼”仍无法满足已经降低的使用要求和战术技术指标,在军方的试验报告中该坦克被判定为“不适宜上战场”。1996年用于部队试验的坦克样车又遭严重损坏,而此刻距离这一项目正式开始已经过去了漫长的22个年头了,同样的岁月足以让一个婴儿成长为社会栋梁,但“阿琼”主战坦克却依旧在蹒跚学步。
虽然问题重重,但印度政府依旧压制军方的反对,强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