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仅从慕容凝雪的语气,便可以听出其对于这位勾龙如渊,实在是颇具好感。
展昭不觉得有几分迨然若失,虽然他对于慕容凝雪殊无非份之想,但不知为何,眼见她对勾龙如渊优礼有加,却不曾正眼望向自己一眼,心下也自有些黯然。
勾龙如渊潇洒地耸了耸肩,向慕容凝雪笑道:“慕容姑娘过誉了,以如渊所见,适才这位先生的立论,颇有近于佛家缘起性空之说。释、老之学,虽然在生死之道上也颇窥见了些道理,但却始终无法掩盖他们一个最大的弱点。”
慕容凝雪露出思索之色,问道:“勾龙先生所指,莫不是二者的最终依归,终究指向了虚无妄诞的世外?”
赵匡胤将展昭神色收在眼里,不由得微微皱眉。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勾龙如渊确实是非常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如此故意吐露半截话头,反而更会引起慕容凝雪的好奇心。
勾龙如渊拊掌道:“慕容小姐果然是冰雪聪明。佛、道二家都将生、死二字,囿于每一个人的个体身上,因此他们必须面对每一个个体都必当死亡,终归寂灭这个事实,如此则他们对每个人人生于世一切活动的意义,无从理解。所以他们只能将人生的意义与真谛,完全归于虚无、流于妄诞,甚且寄托在那虚缈不实的仙宫天阙之上。因为这根本就是佛道法门无从解决的矛盾!”
包大仁皱眉道:“听勾龙先生的意思,想必对这个问题,已有了解决的方法?”
勾龙如渊长声吟诵道:“‘乾称父,坤称母。予滋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顿了一下,说道:“如渊一直认为,横渠先生之几句话,已将生死之道,说得尽了。对于我等士子而言,心中的‘我’是充塞于天地江山之间的大我。个体之我气聚而生,气散而死,而天地江山之道,则长存不灭!在我看来,生命的真谛,就是以小我有涯之生,行万古不移之道,营造出一个太平大治的天下。如此则小我有限之身,与这天地江山之道合而为一,虽吾生必死,但所留下来的东西,当能千秋后世,遗惠后人,永远周流于这天地江山之间。”
张载张横渠的《西铭》影响深远,为天下士子所尊奉。勾龙如渊这一番话虽未必可称得上多有创见,但能如此深入浅出地借《西铭》将这一复杂的问题讲得如此简单,却也足见功力。
说起平治天下,赵匡胤却是来了兴趣,开口问道:“不知勾龙先生所言的太平大治天下,是怎么一番事情?”
勾龙如渊笑了起来:“如渊苦思良久,这才想明白,若欲天下大治,则必须做到四个字!”
他故意吊人胃口地停了一停,才一字一顿地说道:“虚君实相!”
赵匡胤目光里透出一股寒意:“虚君实相?”
勾龙如渊点头道:“不错,如渊翻读历朝历代的君王施政得失,觉得一切的问题,都在于君权过于膨胀而缺乏制约。君王以家传天下,势必有明主,亦有昏君。是以我们应限制君王之权柄,只在于择天下士子之最精英者为相上面,而一旦任相之后,君王就要充分放权给宰相,真正做到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甚至君王任士大夫专治天下局面,如此则天下大治,指日可待!”
包大仁摇了摇头,问道:“那只不过以相权取代皇权,若是出现昏庸残暴之辈为相,却又如何?”
勾龙如渊摇头道:“君王有常,而相位无常,君王失德,民难逐之,宰相失德,则天下台谏清流,势必群起而攻。是以宰相代表的并不只是他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天下读书士子!”
赵匡胤冷冷地开口问道:“我大宋自开国以来,历来奉行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则,可惜数百年来,不但无力北向,任由幽云十六洲至今仍然落在蛮夷之手,甚至汴京神器,也沦入敌酋之手,勾龙先生又做如何说?”
慕容雪凝原本已颇有些被勾龙如渊说服,但经赵匡胤一说,却不由得霍然一惊,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说及君王放权给士大夫,恐怕自有史以来,本朝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尤其宋神宗与王安石那一场君臣遇合,宋神宗的君权甚至往往让位于王安石的相权,然则结果却是有宋一代,国力与汉唐盛世,形成一个最鲜明的反比。
汉唐之世,威服四夷,有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然而有宋一代,却数百年来,一直不得不向外族蛮夷称兄低头,甚至连小小西夏都敢屡次兴边犯境,实在是丢尽了汉人的脸面。
勾龙如渊却是分毫不让,对答如流:“太平大治之世,并非穷兵黜武之世,我大宋不法汉唐,而宗于上古三代,便是我大宋开国太祖高瞻远瞩,明白文治较诸武功更为重要,是以我大宋百年来虽然兵革不兴,但是文治丰华之盛,却比之汉唐更要强逾百倍。”
他眼中爆出一丝精芒,说道:“更何况,若欲独张相权,经营文治之世,本来便应当抑制武将。自古至今,但凡武将坐大,势必家国不宁。金人之患,只属肘腋,那些拥兵自重的武将,才是真真正正的心腹之患。可惜的是,有太多太多的人不明白这一点,甚至当今的天子官家,在那些武将的鼓动下,也生出了厉兵秣马之心,此诚天下读书士子危急存亡之秋也!”
赵匡胤轻轻问道:“这又怎么说?”
勾龙如渊长叹一声,说道:“而今岳飞等人以武将而入宰执之列,已是开本朝之例。若再开战立功,武将之势,必然大张,从此朝堂上在无我读书人立席之地。是以眼下秦相乃天下读书人众望之所寄,若其罢相,不单是秦相败于岳飞之手,更是天下读书人就此败于那些粗鄙无文的兵勇手中,则天下大治之世,再不可期,岂不危哉?”
坐在赵匡胤身侧的包大仁与展昭不约而同感到一股寒气,赵匡胤微微眯眼:“是以哪怕秦桧通敌卖国,一心将大江北岸锦绣河山,尽皆送于北虏之手,你们这些所谓天下读书人,也还是义无反顾地站在他那一边?”
所有人都听得出他语气中的不屑,勾龙如渊却是神色如常:“这位先生方才所言,不免有所偏颇。要知道汉唐纵然盛绝一时,纵归寂灭。真正能长存不息的,不是任何一个朝代,而是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以我们不应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哪怕在这江南一隅之地,只要我们文人士子们还在,便是人间正道心性在,我们大宋就仍然是天下衣冠正统……”
“狗屁!”赵匡胤忍无可忍,霍然立起,撞得身前酒席一阵乱响。
第14章 战鼓
他原本还以为这位勾龙如渊是个人物,现在才听明白,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士子,明知道秦桧的和议是卖国之说,却还会如此义无反顾地站在秦桧的一边。
自大宋立国以来,由于五代十国以来拥兵篡位的情况不绝于缕,他立下的国策便是优待文人士子,而防范带兵武将。
却没想到延至今日,文人士子已经将自身所受的优待看成理所当然,而更进而认为带兵武将的地位,本应天然地低下。
一旦任何有可能动摇这个局面的举措出现,他们就会疯狂地加以反对,甚至根本不去管这个举措到底是否有利于国家百姓。
最恶心的是,这些天下读书人,还要为自己的行为套上一层冠冕党皇的外衣?!
什么虚君实相?!不过助秦桧揽权的借口!
啊呸!
他双目如电,瞪着勾龙如渊,问道:“你也是汴梁人士,当时金兵破城后从北方迁过来的人,你来告诉我,你还记不记得当日的情况?!”
勾龙如渊目露寒光,终于微微露出惊惧之色。
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汴京之变的人,会忘却那个疯狂的时刻。
哭号,鲜血,还有金兵肆无忌惮的狞笑声。
赵匡胤一时止不住怒意勃发,戟手立指,指着勾龙如渊骂道:“你还记不记得,金兵围困汴梁城的时候,以百姓之骨肉为羹,以父老之鲜血为饮?你还记不记得,你的邻居,你的朋友,你的父兄,在金兵铁蹄刀枪下辗转呼号,却被他们毫不怜惜地惨杀的情状?”
勾龙如渊面色沉凝,再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言语铿锵:“没错,而今你们有了这区区弹丸之地,可以在这里侈谈什么虚君实相,侈谈你们幻想中的太平大治,但你们却知不知道,就在跟我们一水之隔的大江北岸,女真人还在将我们千千万万的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