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匀灰彩歉鱿胁睢6胃锩跆费硬诤闲级懒⑹保宋次湮桓隹胀返摹岸踉フ懈埂保识懒⑹О埽肥先∠懒⑹保次浞幢桓婷芪拔纷锴碧印保赵谇碧又型镜娜菸本鹆终蚴厥钩卤䶮j部所捕,黎元洪得讯,乃立电袁氏强调说:“不予迅诛,终为后患”,袁乃电陈令“就地枪决”。陈以袁电示翊武,武读电神色自若,次日,陈镇守使且设盛宴款待,宴毕,蒋乃坐上镇守使的官轿,由陈氏恭陪,同赴桂林丽泽门外之刑场。出署时,卫兵举枪敬礼,翊武亦举手答礼,至刑场后,翊武曾向在场观众作最后讲演,辞毕,遂“端坐红毡上,从容就义焉”,时年二十八岁。古人云,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翊武固不愧男儿。(见《父年谱》转载姚跨鲤著《蒋翊武传》,及诸种民国名人传记与随笔。一说行刑士兵不忍开枪,乃由监刑官以手枪击死。抗战期间,长沙大火之后,酆悌〔一九○三~一九三八〕因案被杀时,情况亦颇相似,转型期的历史悲剧,不忍卒述也。)
二次独立实在是出诸少数人的意气用事,但是枉死的冤魂,总在万人以上吧!真是革命未成万骨枯,从何说起呢?
袁世凯和黎元洪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十月十日,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副总统之后,时未期月,袁就在十一月四日发布解散国民党令,凡属国民党的中央地方一切机关“限令到三日之内,一律勒令解散”。至于隶属国民党籍的国会议员,则一律迫缴议员证书与徽章,两日之内,被追缴者达四百三十八人之多。此时国会中所谓“八百罗汉”的议员,总数不过八百二十人,一旦有四百三十八个罗汉失去了议员资格,议会便失去能够开议的法定人数(quorum),整个国会就瘫痪了。会内附属的一切小组委员会,尤其是宪法会议和宪法起草委员会,自然也就自动停摆了。(见民国二年十一月五日《政府公报》,原文数千字,征引广泛。所指乱党,除汪精卫之外,几乎所有前同盟会高干,一网打尽,靡有孑遗也。此电全文复印于上引《北洋军阀》卷二,页五○一~五○九。)时未逾月,袁再度于民国三年元月十日发布解散国会文告数千言,这个美国模式的中华民国国会,就寿终正寝了。(见同上,页五一一~五一六。)
【熊搞体制改革,袁造御用国会】
袁世凯总算是把民元的老国会弄垮了,但他并不是要当个没有国会的总统,相反的他要毁会造会,制造个独裁者御用的国会做橡皮图章,来随时待命使用。做了两整年议会政治的学徒,他也学会了一些基本技巧,做起事来,顺理成章;说起道理来,也其言甚辩。他之所以废弃上述的《天坛宪法》,理由是他这个人总统是根据民元的《临时约法》选出来的,如今这个新的宪法草案和他这个总统,在法理上抵触太多。例如他是根据“总统制”的选举法选举出来的总统,《天坛宪法》则是个“内阁制”的宪法。总统乎?内阁乎?如采纳了《天坛宪法》,则将来势必“修宪”。与其修尚未经采用之新宪法,何如增修已经采用了两年的老约法乎?其言甚辩,甚辩。
须知袁此时在政党政治中已非吴下阿蒙,他已有个极为精明的智囊,像杨度那样,胡适所谓“了不起的人物”,强辩足以饰非,他们帮老袁辩论,纵是当时世界级的权威学者,八五八书房也要让他三分,这是个纯法理、纯学术的辩论和探讨,纵时至今日,也是写不尽的。限于篇幅,可惜在历史上不能捞过界,作更详尽的交代。贤明的读者但知其在法学(science of juris…prudence)上不可小视足矣。(这儿附带说句常识,在今日西方学制里,JSD才是正牌的大狗头;JD只是硕士也。)
袁这个“厨房内阁”(kitchen cabi)要替他设计怎样“增修约法”,就得有个像民元那样的各省代表会啊!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时那个号称“第一流”的“熊内阁”,为着要搞“体制改革”(且借用个当前的名词),正在筹备召集一个所谓“行政会议”,这一下拉到黄牛当马骑,就被袁大总统“卯”上了。
熊内阁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袁大总统在削平“三藩”之后,一时威望冲天,为配合这个新时势,他要使他的政府也一时无两,这样由进步党组成的熊希龄“第一流内阁”就应运而生了。前篇已言之,民国新成,政党数百,而最后打入国会者,只有三大党。国民党是第一大党,掌国会议席三分之二以上,与国民党抗衡的第二大党则是进步党,进步党则是原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而成,成员多是清末颇负时誉的保皇派、君宪派的新人物如张謇状元、熊希龄进士、梁启超举人,都是真正的“了不起的人物”,与前任的“暗杀党”赵秉钧不可同日而语也。因此纵是同盟会中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孙、黄、汪、胡、蔡、吴等人,对他们也英雄识英雄,颇具敬意与好感。袁世凯在赶走国民党之后,而起用这批新人,纵是国民党人也承认老熊的内阁是“第一流内阁”。
〖附注:写到这儿,不禁想起青年期所见所闻的一则趣事。一九三五年某日,我在上海报刊上读到一则新闻: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和金陵女大毕业的海伦(Helen)毛彦文女士结婚,新郎六十六,新娘三十三,新郎为争取新娘欢心,竟为她“割须弃袍”。婚礼进行中,新夫妇梨花海棠,表现得恩爱无比。据说是“你不嫌我老,我也不嫌你丑”,云云,当时曾掷报大笑。想不到六十年后,面对萤光幕著书,竟然又提到此老,不禁也推开滑鼠,笑叹不已也。〗
阿熊这时在搞啥“体制改革”?啊,那可说不完呢!熊进士当年才四十三岁(小中山四岁),少年科甲,中年拜相,春风得意,正是英雄一展抱负之时。这时政敌(国民党)已败下阵去,进步党人才济济。(老实说今日台湾的“民进党”里的小把戏们,和他们那些状元、进士不能比呢!为今之计,我倒希望民进党中的有野心的中年领袖们,多多读点文史哲方面的书,尤其是我们的classics,圣贤之书,孟子所谓养养气,学学那也不做“中国人”的李光耀。专门搞些小politics,打打架、吃吃饭、喊喊口号,算不得政治家呢!向外看,看看罗斯福、邱吉尔那种气魄;向内看,看看我们的孙中山、胡适之,那种continental的泱泱之风。朋友,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就很不错了。在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岛上拳打脚踢,恶心死人呢!)老熊要做的体制改革,可多呢!第一,为防制藩镇(台湾今日也是个大藩镇),他要裁军废督;第二,为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贯彻中央政令,他要虚省设道,实行省道县,地方三级制(再比较比较李总统的废省设计,和老K当年要划东三省为九省)。道,就是满清的府,国民政府在大陆时代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提高道尹的权力,把宋楚瑜架空,是谓之“虚省制”。当时那个猿-熊配,为何要架空宋楚瑜呢?目前则不妨问问李登辉总统。但是在老的猿-熊配中又是啥回事?下章如有篇幅,再多加叙述,此处就暂缺吧。
总之,老熊要搞体制改革,就要召集个各省代表会,他为之定名曰“行政会议”,并于二年十一月五日电令各省与蒙藏地方,派遣代表来京参加会议。可是老猿拉到黄牛当马骑,乃改其名曰“政治会议”,就利用它来搞对他自己需要更急迫的事务了。袁之需要盖有两端。一为缓冲他解散国会后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和舆论上的压力;其二便是乘机筹备他自己将来可以直接掌握的御用国会,并乘机“增修约法”,甚至搞出一部钦定宪法来。
同月二十六日,袁乃明令指派李经羲、梁敦彦、樊增祥、蔡锷、宝熙、马良、杨度、赵惟熙八人正式组成机构加以推动。稍后并特派李经羲为政治会议议长,加派张国淦为副议长(张是黎元洪的心腹)。十二月十五日,政治会议便在北海的承光殿正式开幕了……。这是袁的智囊团(Thind Tank)替他设计的御用国会的第一步,也是后来推着他逐渐进入“新华宫”的第一步。(见同上《政府公报》)
【终身大总统也可传子】
但是这个政治会议虽拥有中央和地方代表八十人之多,它本身则只是个咨询机构,是个“厨房内阁”的扩大。它负责研究出许多政策,提供政府采纳施行。当然同时也可以为总统和政府分谤。它所建议的政策,如停止国会议员之职务(把国会彻底解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