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11月10日
东方日报发表了题为“金龙傲视台湾”,文章说,中央政府决定,为了防止台湾当局把金龙电池转为军用,在能够建立可靠的监视体制之前,不向台湾地区销售金龙电池。香港地区的厂商也不得向台湾转售。在严密的监视下,漏到台湾的金龙电池极少。在台湾人眼中“中共”事事落后,居然掌握了一项比他们最崇拜的美国人还先进几十倍的技术,自然十分震惊,据说当局正在制订因应对策。一枚小小的电池居然引起如此风波,确实不是一般民众所能理解的。
这确实是一场“金龙旋风”,大幅度提高了“中国龙”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也为我国积累了大笔资金。
东乌珠穆沁旗振华牧场
10月底的一天,地处内蒙古北部的东乌珠穆沁旗已经下过雪了。第三军马场的场部一前一后进来了二辆吉普车,前面一辆张新辉场长认识,是军分区的,后面一辆车可有点古怪,开进来时既不冒黑烟,也没有声音。他率场部全体人员与奉命前来的第二军马场场长李兴发迎上前来,只见前一辆车下来了他的顶头上司军分区后勤部部长施卫红大尉,军分区司令员石信卫少校,还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校,后面一辆车的前座的“司机”居然是一位年青中校,后面跟着下来了三位军人。
石司令员亲自为张场长介绍,马兴中大校是工程局的局长,金炜中校是新成立的“振华牧场”的场长。张场长心中一惊,这军马场居然要中校来当场长?
马局长与金场长和张场长他们一一握手,向他们道了辛苦。张场长领着全体人员进入了会议室。
首先,由石司令员宣布,军分区已接上级命令,将第二、第三军马场移交给总后勤部的木牛工程局,以组建振华牧场。接着马局长宣读工程局的任命书,由金炜中校任振华牧场场长,原第二、第三军马场改为第一分场、第二分场,原领导班子暂时留任,今后再作调整。军分区的领导就告别回去了。
接下来,由金场长主持会议了。先请二位分场场长介绍了军马场的情况。金、张二位老场长指着桌上的地图介绍道,这二个军马场地处高寒的蒙古高原东乌珠穆沁旗西北部,面积共有30多万亩,中间隔着几个小山包。这儿的自然条件原来还是不错的,有一条小河流经,分为高处的夏季牧场和低处的冬季牧场。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草场已经开始退化。军马场的人员不断流失,前二年还有一些蒙古族的牧民来放牧,今年已经不来了,嫌草场不好。军马现在也没有多少需要了,这二个军马场几乎已经遭到废弃了。
马兴中大校和金炜中校听了介绍,心情十分沉重,这样一块宝地就快要被糟蹋了,而我们的沿海地区人口又是那么密集,环境同样面临遭受破坏的危险。这样下去是多么可怕啊。他们身临其境更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更深地理解了中央的深谋远虑。马局长详细地向原军马场的人员,传达了中央首长的讲话,和工程局的任务,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一定要完成任务,把振华牧场建成一流的牧场,成为牧民的样板和新一代汉族牧民的培训基地。
金、张二位分场长对中央居然会重视这么一个军马场,确实感到振奋,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没有底。可是接下来看到新来的工作人员的干劲和效率,让他们惊讶万分。不久随行的人员进来报告,已经与北京的局本部和军区沟通了无线网络。接下来就一起制订了一周的工作计划,明天就要开始标定牧场的边界,规划分区放牧的小区围栏线、种畜繁育室、青饲料贮存库,培训教室…
第二天马局长通过军分区和县领导联系了牧场周边的各乡的负责人,商定日期共同划定牧场的边界。经过实地查看,又与边防部队商定由振华牧场投资在中蒙边界的中方一侧建立围栏,既扩大了牧场的面积,又可避免蒙古方面的牛马跑到中方来。并开辟边防部队的巡逻道,在进出牧场处设置自动门,防止牲畜跑出去。下午就有重型电动车运来大批物资,有刺铁丝、水泥桩柱、水泥、木材…,不少经过初步训练的战士也开始陆续到达。牧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不久工程兵也开进了牧场,沿着划定的边界线很快打下了一根根的水泥桩柱,拉起了道道刺铁丝,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建立了一个漂亮的大门,大门框上镶着王刚亲笔书写的“振华牧场”四个大字。在二个分场场部的宽敞的场地上建起了各种建筑,在严寒的冬季,都是采用了特殊措施才得以完成的。例如采用蒸汽钻孔机在冻土上钻孔把水泥桩柱打进去。大多数建筑采用泡沫夹层钢板和瓦楞屋面涂层板。修建了集中供暖系统。那些老场员那儿见过这种大场面,简直忙坏了,也高兴坏了。
不久运输机空运来了不少优良种畜,有奶牛、肉牛、绵羊和奶山羊等等,有的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呢。它们一到就被送入设施先进的畜舍中。还请来外国专家来讲课和指导工作。这一切也惊动了附近的牧民,以及乡、县领导。金炜场长一再对前来的牧民和乡县领导表示,围栏只是为了圈养牲畜的,振华牧场永远对大家开放,为的就是推动牧业的发展。牧场组织专人接待来自各地的牧民,引导他们参观牧场的设施,请他们观看先进国家现代化牧业的影视资料片,还请他们一起听中外专家的讲课。这一切在大草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一千多名汉族学员在努力地学习现代化畜牧业的实用技术、先进的畜牧业经营思想。他们仅是种子,不久在巨额资金的投入下,这支队伍将迅速膨胀,以带动大批的汉族人民快速地转入新的生产领域。
马兴中大校则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调研,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中国近1亿5千万的“富裕劳动力”――实际上应以失业人员为其正名-在国内的无序流动,给整个社会造成的问题和损失,专家们的最低估计都在1千亿元以上。那么为什么不能以每年1千亿元的投入来消除这一损失,并使之创造财富呢?马兴中大校十分敬佩中央这一富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并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第十三节 海军特种兵
南海某海军基地12月上旬
在南国海风的吹拂下,在这优美的港湾里并无冬意。这里是海军航空兵3师和第三海军陆战师的基地。今天基地戒备森严,在司令部的大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着重要的会议。
会议由海军司令员聂海青上将主持,军委主席王刚、总后勤部部长周至劲上将、副总参谋长金施平中将以及总部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出席。首先由聂司令员宣布会议的主题:建立一支海上快速打击力量。他说道:“我国海军的两栖打击力量与面临的来自周边国家的压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军委领导要求我们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海上突击力量-海军特种部队,以应对敌人从任何方向对我们的挑战。今天到这里来开会就是为了更贴近第一线。”
首先由海军参谋长顾史政中将介绍了海军陆战队的现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南海、东海海域的形势日趋恶化,海军大力加强了两栖部队的建设。把三个海军陆战旅扩建为三个海军陆战师,总兵员45000人。第一、第二陆战师部署在南海舰队,第三陆战师部署在东海舰队。没有独立的指挥机关。总共装备有550艘两栖突击舰艇,以及80艘气垫船。数量上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但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以第二陆战师为例,还是请石一正少将自己来介绍吧。
石一正是老陆战队员出身,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发言时中气十足:“我们师14950人,由三个陆战团、一个两栖战车团、一个直升机团,以及师部的工兵营、通讯营、潜水营、教导大队、卫生院组成。与以前的陆战旅相比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战车团除了两栖坦克、装甲运兵车,还配有重型坦克、自行榴弹炮和大口径火箭炮,还有一个防空导弹营。直升机团有武装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侦察直升机等64架。运送这些战斗单位的是各型战车登陆舰和两用登陆舰。我们还配有三种型号的15艘气垫登陆艇。与美军相比装备虽然差了一些,但我们的战士在训练和作战技能的掌握方面决不会差。”
顾参谋长又作了些补充。
接下来由总参情报局的参谋介绍了美军海军特种兵部队的情况,并配合放映了相关的资料影片:为了配合全球称霸的目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