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经军用英语侃侃而言:“这位记者先生应该对商业运作模式作点研究再作结论。说我们定价贵10%是毫无根据的,定价涉及外汇比价、运输保险费这些商业成本。老实说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一倍都是常有的事。再说美俄市场差别很大,产品的推销模式就不同,我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美国在日本、德国销售了好多年的产品,至今还不肯向中国出售呢,那不是更严重的歧视吗?”
纽约时报的记者问道:“不少专家认为金龙电池是二十一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环境保护都有极大的意义。中国为什么不同意向世界各国转让这项技术呢?尚参赞能给予解释吗。”
尚思林参赞答道:“感谢记者先生对这项发明的赞扬。这确实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我今天来向张总经理祝贺,祝贺他向美国的消费者推出这么好的产品。商业上的问题还是请张总经理回答吧。”
张经军接着道:“我们只是贸易销售公司,只能代客设计特殊用途的电池。只是我也知道,美国公司掌握的有利环保、有利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许多高新技术,美国政府也是不准向中国出口的呢。”
华盛顿邮报记者问道:“贵公司推出的都是低功率的电池,能否提供用于汽车的大功率电池呢?那样可以大大地有助于环境保护。”
张经军答道:“目前金龙电池产量还较少,只能先用于这些领域。我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的降低,金龙电池的应用会扩大到各个领域。”
发布会取得了成功。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等于是为金龙电池做了最大的广告,而且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近年来,虽然中国在改变外贸结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大力整顿了外贸秩序,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不断提升档次,提高了售价。但从来没有向美国出口过金龙电池这样的高技术产品,更绝的是,居然跑到电脑强国来销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其独特的性能还大受美国人的青睐。微软公司也表示将在飞龙I上开发商用软件。唐人街上一片喜气洋洋。
三天后,媒体报道,一家小公司的老板是一个电动汽车迷,把买来的20台装有金龙电池的便携机中的20块电池拆下来,然后装上普通的电池后发给员工使用。经他实测,这5公斤的金龙电池可发出6千瓦的最大功率。他拆除了自己那辆电动汽车上的300公斤电池,把后轮的电动机换成二台2千瓦的直流电机,又改装了控制装置。这辆电动车乘上3个人后,以55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行驶了十多个小时。据他说还大有改进的余地。一下子引起了轰动。
汽车制造公司预见到今后将是电动汽车的天下,纷纷如法炮制弄来小金龙电池组合起来做动力源,进行新型电动汽车的开发。
一周后,更有一位美国人把40块便携机用的金龙电池板装上了他的小飞机,在几位电机工程师的帮助下,对一台12千瓦的电动机做了初步的减重处理,把它的重量降到18公斤,以驱动螺旋桨。这架电动飞机居然飞了起来,在飞了5个小时降落后,电池里居然还有很多电呢。美国人的动手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件事引起了更大的轰动。中国也采取了紧急措施,在销售了100万块250克的便携机电池后,停止了销售。改为销售每公斤电容量为4千瓦·小时的低级的便携机用电池,售价降到120美元。由于一次充电能用20多小时,照样供不应求。美国人对金龙电池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批的订单涌向金城公司,包括应急灯、潜水电筒、手持GPS,甚至电热鞋、电热背心等专用电池。
但是美国军方和政治家关心的却是金龙电池在军事上的应用。不久俄国军事代表团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合作开发金龙电池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消息,不知怎么给纽约时报捅出来了。在美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惊慌。
N的评论员的评论颇有代表性:“中国人在世界市场上刮起了一股‘金龙旋风‘‘,从美国的二个小小的事例中,任何人都不难猜想到中国人在金龙电池的军事应用上已经走得有多远了。”
舆论强烈要求政府加快高性能电池的研究。其实根本不用舆论的提醒,军方早就大力开展研究了。但是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呢。
由于上海厂的第二条生产线和成都、西安的新厂已投产,沈阳的新厂以及另几家新厂已开工建设。所以长安工程局挤出了不少中级金龙电池投入美国市场。回收了大笔外汇。一块250克的金龙电池以180美元售出,日本厂商把同等重量的金属电池由60美元降到40美元,也不能动摇金龙电池的热销。据美国专家分析,即使在小电器这个领域,金龙电池也只能满足5%的需求。因此,日美电池厂商仍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他们的命运完全寄托在金龙电池的供应量上,人们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末日,纷纷抛售他们的股票。
媒体已经在预测电动汽车在何时取代燃油汽车,造成了石油公司股票的大跌,油价暂时未受影响,产油富国已经在忧心忡忡了。
北京金龙换液晶11月20日
金龙电池实施区域销售的原则,一旦有厂商转售他国,中国就立即停止向他们供货。日本的厂商非常担心自己的产品由于没有装金龙电池,而销售大受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东芝计算机公司,他们的便携机原来占世界市场的40%,现在已经大幅度在下滑。日本的商会会长在十月初致电金龙电池公司,请求他们来日本经销。这是封闭的日本市场从来没有过的事,一直以来总是千方百计地不让别国的产品进日本的。这次也知道如果金龙电池全力销售的话,日本的全部电池生产厂商都得倒闭,但是为救其他的小家电生产企业也没有办法了。
金龙电池公司董事长顾松平邀请东芝电器商社社长山下一郎来北京商谈。山下一郎亲自率领一批商务和技术专家赴京与金龙电池公司进行谈判。顾松平董事长直截了当地提出:“我方以180美元一块的基价向东芝公司每年至少提供100万块金龙电池,可按要求修改形状、大小。东芝则向我方转让最先进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板的生产技术,并指导中国建立一条生产线。”
这可是东芝的看家本领啊。中方专家指出中国也同样可以从荷兰菲利浦公司取得这项技术。双方经过长时间磋商,最后东芝集团的高层决定成交。中方也作出了让步,生产的显示屏不直接向国外销售,金龙电池的年供应量增加到120万块,但与显示屏生产线的建成进度同步。签约后,东芝为了夺回便携机的市场份额,只得加快这条生产线的建设速度。原定10个月的建设周期,最后在中日二国工程技术人员的疯狂努力下,竟然以8个月21天就完成了这项优质工程。此乃后事。中国以先进的产品获得了先进的技术。
在韩国的销售是与美国同步的,但是中国作出了令世人惊讶的决定。11月初,在金龙电池公司的支持下,长春第一汽车集团与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签约联合开发三款电动汽车-家用小型车、出租车、豪华面包车,韩方主要负责车型设计和总体设计,中方负责电器控制系统、车用电动机等方面的设计。对设计成果双方具有同样的知识产权。一旦开发成功,金龙电池公司在三年内每年向现代公司提供50万套车用电池组。合同公布后,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中国又跨出了一大步,把金龙电池的应用推到了大功率电器的领域。而且多少汽车制造业的巨头提出了同样的合作要求,均无结果。反而是韩国公司占了先。
实际上,与弱电系统推向市场的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以“一汽集团”为核心组建了电动货车开发中心,着手设计微型-小型-中型和重型货运车系列;以上海汽车集团为核心组建了电动大客车开发中心,着手设计城市大中型公共汽车-长途客车和豪华型大客车。由政府贴息贷款,并聘请了不少外国专家参与设计。完成后的定型设计,将向国内各大客货运车生产厂商实施招标建设生产线投产。这些产品将极大地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那些急于消除空气污染的国际大都市的公用事业局是极有吸引力的,可以带动出口贸易,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
香港11月10日
东方日报发表了题为“金龙傲视台湾”,文章说,中央政府决定,为了防止台湾当局把金龙电池转为军用,在能够建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