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提高了命中率,在人工或雷达瞄准目标,设定射击参数后,一按电钮,0。02秒内就有120发子弹飞向目标。很方便地换下枪管就可以再次射击了,再装填装置一辆“强龙”车就可以装下了。在射击试验中,LD127的一次发射把2千米高空的一架靶机打得粉碎。
    首批为“红箭”研制的“雷霆30”速射机炮发射的是30毫米炮弹,这又涉及引信的装定,这个难题也被攻克了。它有6根炮管,每根压了15枚炮弹,可分二次发射,也可一次齐射,齐射时射速高达18万发/分钟,那是极为惊人的。它没有任何机械装置,可靠性极高。由于在3万米以上的超高空发射,特殊设计的炮弹有效射程为3。5千米。
    由于炮弹是从速度为6马赫的战机上发射的,又是在空气极为稀薄的3万米左右的超高空飞行,所以能击中3。5公里外以6马赫速度飞行的“曙光女神”。
    导弹研制组设计的“霹雳-21”E型为主动雷达导引。
    霹雳-21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3万米以上的超高空空气非常稀薄,如果采用气动舵面,那么弹翼就会很大,就难以内置。此时我军科技人员已经解决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磁流体推力矢量控制的问题,大大缩小了弹翼。霹雳-21的过载负荷还达到30G。弹头的寻的器配备了曲面相控阵雷达。
    “红箭”的心脏――CY-1大推力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再次得到了简化,应用了空射反卫星导弹的技术,飞机上增加了一个液氧罐,在起飞和着降阶段,关闭进气口向燃烧室喷吹纯氧助燃,当“红箭”加速到1。5马赫时停止吹氧,此时进气口的动压就足以将空气压入燃烧室。这也是依靠钨基高温合金制造燃烧室才能成功的,否则纯氧的燃气温度会烧毁燃烧室,而且为了适应两种燃烧模式,以钨基合金制造了可变开口度的喉管和喷管。
    关总提到的每一件部件都是尖端技术的结晶啊!
    关总动情地说道:“我们能按计划研制出‘红箭’的原型机,完全是得力于赶上了我军第二轮装备研制的高潮。镁钠合金的比重仅为钛的1/4,而高温强度则接近钛,能承受6马赫时的热障。它的加工性能甚至比铝合金都好得多,它可以焊接。‘红箭’的85%部件是由镁钠合金制造的,重量轻而强度高。所以我们一次能拿出3架原型机。
    供电和制冷系统得到的助力就更大了,重量减轻、活动部件减少,使整机的可靠性大幅度提升。”
    当然“红箭”的关键是速度和升限。航空专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突破了6马赫的热障关,2台CY-1型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强劲功率足以把“红箭”加速到这一极速,可是迎风面的激波会把空气升温到380度以上,而且机体各处的加热不均匀,导致各部件之间产生危险的应力。为此相关部门研制了能适应这种高温的雷达罩、轮胎、润滑油、密封件等特殊材料。结构专家则设计出预应力的结构以消除热应力。冷却系统的专家充分利用燃油来带走散热器产生的巨大能量。…
    在36000米的高空已经接近了真空,这又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飞行服几乎就是宇航员的宇航服,救生设备更是复杂。“红箭”作为截击机不同于“曙光女神”还必须跟踪锁定目标,发起攻击。飞行员在如此着装下难以作出复杂的动作,对射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这一切连航空大国――美国的设计师也是没有遇到过的,我国的设计师挑战极限,终于获得了成功。我国的宇航部门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单位,帮助他们进行各种高速、高空的试验。正是这种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使我们能在较差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
    仅有优良的战机还是不够的,它必须有系统的支持。例如,必须能远程探测到隐形目标,并引导战机跟踪锁定它。在本世纪初我军已经拥有探测到“曙光女神”踪迹的装置。利用吸波材料受到高功率电磁脉冲照射的瞬间会急剧升温的特点,高灵敏度的红外成象装置可以在接近外层空间的背景中检测出它的身影。这套装置还不怕雷达干扰机的强烈干扰,因为雷达波仅仅作为加热“曙光女神”蒙皮的辐射源。它将引导“红箭”去追杀“曙光女神”。
    关总还动情地对王刚说道:“我们能在如此差的基础上,拿出‘红箭’的原型机,还得益于几位俄国专家的鼎力相助。像空气动力学专家瓦西里和冷却系统设计师霍洛多夫都是顶尖的专家,也是苏共党员。他们帮助我们不光是为了钱,还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中情局曾经通过他们的朋友来高薪挖角,他们不为所动,反而动员了好几位在美国赋闲的核武器专家朋友来我国工作呢。”
    王刚指出:“前苏联解体了,但是共产主义的真理并未从真正的共产党员心中被抹去。我们的前辈明智地大规模引进了前苏联的不少专家,为我国武器工业的发展增添了助力。美国人只是高傲地出高薪把一些专家养起来,我们是高举共产主义的大旗,所以得道多助。你们与他们共事应该以诚待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后来王刚在庆功会上向这些俄国专家敬了酒。
    “作为截击机歼-21不必太在乎隐形功能,我国仍在努力开发能忍受雨雪高速冲刷,又能耐受热障冲击的吸波涂料。但是机体已经考虑了雷达隐形:飞机的下表面十分平滑,如同一块平板,前下方来的雷达波绝大部分将被反射到飞机的后部去了;翼身融合、发动机置于机翼上面,进气口加装金属网,没有尾翼。所以它的雷达反射截面能做到0。8平方米。今后开发出优质的吸波涂料后将进一步缩小其RCS。这架原型机没有涂吸波涂料。由于采用电磁TVC来代替尾翼,发动机的排气无法采用红外隐形技术。好在目前还没有导弹能追上它,如果能追上它的话,导弹头部的热障就会阻止红外寻的器的工作。…”
    关总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我军这款新型战机的绝活。他还作了比较:“当年我军开发的歼-8就是一款有特色的战机,那就是高速、高空,是为了打击U-2侦察机的。可惜U-2被二炮的导弹干下几架后不敢到我国来了。俄国发展米格-25是为了打击‘黑鸟’侦察机的,由于时间拖得太长,而且没有开发系统的支持,所以也没有能威胁‘黑鸟’。我们则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打下‘曙光女神‘,开发了相关的探测系统、超高音速发射导弹、速射机炮…。如此庞大的机体、众多的高科技设备、那么多的燃油,就为了把2枚导弹和120发炮弹送到够得着‘曙光女神’地方去把它干掉。我们应该能打破美军超级间谍机不败的神话。”
    试飞员席永平少校已多次驾驶米格-25以2。8马赫的速度在28000-30000米的高空翱翔,这次他要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的歼-21来突破新的高度和速度记录了。9:45强劲的CY-1发动机很快把他送上了蓝天。人们注意到飞机滑行了2千多米才起飞。关总解释道:“发动机依靠喷吹纯氧助燃,燃气的流量不足,所以起飞时不能发出最大推力。我们下一步将开发空中起飞的技术,如同宇航局正在搞的航天飞机空中发射一样。由改装的运-14把歼-21驮运到1万米的高空,提供300米/秒的初速,歼-21再进行俯冲加速,就不需要搞纯氧罐了。降落时与航天飞机一样滑翔着陆。歼-21的攻击目标是战略侦察机,而不是搞空战格斗,不需要飞‘眼镜蛇’一类的动作,这种设计是可以的。即使以它去攻击敌军的预警机,也是利用高度和速度的优势,高举高打,一击中的。至于对侦察型的歼侦-21,空中发射的意义就更大了,利用载机把它送到接近目标的地方,可以节省燃油,减少空中加油的次数。”
    “飞行高度37000米!”席少校兴奋地呼叫。他的激情感染了地面上的研制人员和观摩的首长,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已经超越了1973年米格-25改进型创下了飞行高度世界记录:36240米。此时的速度为5马赫,早就把米格-25试验机在1967年创下飞行速度的世界记录2980公里/小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席少校感到周围的天空突然黑了下来,地面已经显示出曲率。他已经来到了外层空间的边缘。他继续加大油量,仪表指示座舱的温升并不明显,飞行服更是不会让他感受到温度的变化。速度指示在6马赫处稳住了,他都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了,向塔台发问道:“速度计指示是6马赫,是真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