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局等都派遣了代表团出席祝贺。
随即于16日由马哈吉达教授主持召开了马来亚解放阵线的代表大会,宣布建立马来亚解放区人民政府,由陈友华任主席,邓明中任副主席,诺利安德任国防部长、陈宏德任外交部长等。大会通过的临时宪法规定,各族人民一律平等,团结一切力量推翻哈迪德克为代表的大地主、垄断资本家的寡头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马来亚国家。并与各友好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和互利的贸易,欢迎各国来解放区投资。
我国立即宣布与马来亚解放区政府建立非官方的关系,在宜力设立了办事处,解放区政府也在北京设立了联络处,享受大使馆的待遇。我国组建了汉马投资集团公司在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并应马共的请求派遣了庞大的军政顾问团前往解放区指导,还派遣各业的专家和医疗小组深入解放区的各地,帮助人民政府展开工作。当然最大的合作还是军事方面的,马共中央把海军交给了我军,双方商定要待马来亚解放后,经济能力能承受之时,再把海军移交给马共解放军。
哈迪德克集团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对中国的抗议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同时与台湾当局保持了非官方的关系,甚至有民用航线从吉隆坡飞到台北。唯一的办法自然是在美英“反游击战”专家的指导下彻底地剿灭共产党。于是哈迪德克决定调集大批的陆海空精锐部队在北方地区准备进行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作战行动-“铁马”行动:6个旅的3万8千人陆军在8千后备警察的支持下同时向玻璃市州、宜力、哥打巴鲁基地进军;空军的48架F-16D全部挂载对地、对海攻击武器,不但支持陆军的突击行动,而且将以“小牛”反舰导弹封锁哥打巴鲁港以切断马共的海上补给线。唯独海军无法直接支持行动,因为他们太害怕马共的远程反舰导弹了,他们只能在200公里以外实施反潜巡逻,以防止我军通过潜艇向哥打巴鲁运送补给,马海军怎么会怕成这样,下面会讲。
哈迪德克还通过美国的斡旋请泰国出动那艘东南亚唯一的小航母,以封锁北大年、宋卡府一带海域,阻止中国把军用物资运入泰南地区。
经过如此周详的策划,马军总部把铁马行动的D日定于9月5日。马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调动,大批美国的军援物资和武器源源运入马国。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我军和马共的情报系统,我军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动作,第2陆战师的3千官兵融入了马共第1军的第1师,2艘037II型反潜护卫艇、2艘红箭II型导弹护卫艇、4艘电动改进型的上海II级巡逻艇从磅逊港横越泰国湾进入哥打巴鲁基地“移交”给新成立的马共解放军海军,这一切当然引起了轰动。游击队居然能拥有海军?它们怎么躲避政府军战机的打击呢?
当年国民党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到了解放区,结果还是被国民党的空军炸沉了。不过时代不同了,这些护卫艇、巡逻艇不但艇体小、速度快,而且受到了庞大的防空系统的保护。受到美国空军在巴坦群岛惨遭打击的战例的震慑,马空军未敢轻易地闯入陷阱还算是明智的。
泰国在我国的压力下毅然撤走了在泰国湾北大年附近海域的航母群,对外称是航母发生了故障回港检修去了。实际上3百多年没有打仗的泰军当然不想一上来就同世界级的中国军队碰硬的,而且在危机中的泰国经济也承受不了中国的制裁,中国庞大的旅游者队伍和老挝、柬埔寨工程项目的巨额订单都是泰国不能失去的。中国首次拥有了制裁敌对国家的能力。如果再来一个南方的“北大年共和国”、北方的“泰共根据地”那简直是泰国现政府的恶梦了。泰国当然不肯为马来西亚火中取粟啦。而且迫于泰南4府联合的请愿曼谷批准了“北大年航空公司”的开业,8月30日一架该公司从中国引进的电动伊尔-86宽体客机开通了从金边-宋卡的航线,于是马共的泰南基地又多了一条补给线。
哈迪德克的恶梦还未结束。难兄难弟菲律宾的剿共作战由于雷亚佐策动土匪和南方“摩洛”武装作乱已经变成了一场种族骚乱的灾难。菲共人民军固然被牵制了大批的力量,而且由于剿共的政府军增加到了4万多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但是综合平衡下来还是菲共的得利要大得多。中国的两栖舰和运输机不但撤运老弱病残的华人、华侨,也撤运了大批的伤员,还把大批的陆战队员、武器和物资秘密送到各个抗暴的战场。因此菲共和华人抗暴队始终士气高昂。
雷亚佐不但遭到国际舆论的抨击,而且不受控制的土匪杀到了美国人的头上,导致美军不能直接支持菲军的作战,损失一大支柱。幸好美军仍在不断地向菲军运送作战物资,才让剿共得以继续进行,不过前景已不为世人看好。最令马军惊慌的是我军已经控制了巴拉望岛的普林塞萨基地和巴拉巴克岛使马海军丧失了大部分的距离优势。
就在哈迪德克集团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二条好消息:中国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毅然把重型战舰撤离了南沙海域;美军截获的确切情报是越军即将对南沙的中国守军动手。马军一下子振奋起来了,决定计划不变。而且为了更保险,预先展开海军司令部策划的“金枪鱼行动”:9月1日出动2艘英制奥伯伦级潜艇隐秘地在哥打巴鲁港布雷,以切断马共的补给线。
为什么不用空军来执行这项任务呢?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耀武扬威要挑衅我国的马国空军,在本世纪初,主要的战机仅是20架米格-29,28架英制的鹰式战机,后来又弄来了24架F-16,米格机增加到24架。最近美国人又给了4架A-10攻击机、24架阿帕奇、6架OH-58D。任何人都可以想见,一支不大的空军要使用和维护这些设计思想、制造工艺、电子设备都大相径庭的娇贵的战机是多么的困难了。在2001初总共只有20架的米格机,居然同时有11架必须进行维修了!怎么能靠他们来突击令美军都头痛的中国式的防空系统呢?空军参谋长莫瓦拉中将可不敢冒这个风险。
那么海军的海面舰队呢?不是美国人都表彰他们,“中国在十-十五年都不是马国海军的对手吗?”直到本世纪初马海军的主力仍是:德制雅罗级导弹护卫舰2艘,均载2座双联装深弹发射器、2座“飞鱼”导弹发射架、1门100毫米火炮和“黄蜂”直升机甲板;普通护卫舰2艘,均载1座3联装深弹发射器,1座双联装102毫米炮和“黄蜂”直升机甲板;8艘导弹艇,均载有“飞鱼”发射架。这次美军又给了2艘斯普鲁恩斯级导驱、2艘佩利级,2艘新港级登陆舰。可是后面的这些都是刚到手的还不具备真正的战斗力。本来海军参谋长旺亚莫兹中将还真想让他们出出风头,可是美军武库舰、战列舰连遭“木制滑翔机”的打击,可把他吓坏了。所以才想出用潜艇布雷这一招。
一般的海战理论认为,“潜艇可以在船只来往频繁的重要航道或要冲的周遭水域出没,执行布雷、攻击、干扰海上贸易往来等任务。换言之,一个国家即使只拥有少数几艘相对而言不太先进的潜艇,也可以对他国进行海上封锁,进而发挥区域影响力。”德国潜艇在二战中的突出表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冷战期间前苏联更是把潜艇抬到了很高的战略地位,甚至“要潜艇、不要航母”。把潜艇的作用吹得神乎其技。一时间潜艇似乎成了穷国海军的“撒手锏”,当然不是前苏联的那种核潜艇,那也是玩不起的。
于是台湾吵着闹着问美国人要潜艇,越南虽穷也从朝鲜弄了几艘“山高”级小潜艇。东南亚各国也积极采购常规潜艇,此类潜艇更适合在比较浅的水域作业,也是对付同类型敌对潜艇的利器。马海军最为积极,既不像台湾受政治层面的限制,又比越南的钱包鼓得多,出手不凡。自第一艘英制奥伯伦级潜艇于1995年服役,到2000年,已拥有4艘常规潜艇。后来又弄了2艘荷兰潜艇。如果不是“九七金融风暴”,大概还要多几艘呢。
不过真的弄起来才知潜艇实际上比泰国搞来的小航母更难伺候。倒不是潜艇有多复杂,而是合格的潜艇官兵极难培养,一名能打仗的潜艇官兵绝对不比飞行员的身价低。二战后空战、海战、陆战都不少,可是有几次潜艇的海下作战呢?仅有的一次是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那也不是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