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弹炮群指示目标。12架LCA战机则在空中警戒。远处甘托克北方25公里的上空我军的预警机在严密地监视着印军战机的动向,4架歼-10则在空中警戒。由于锡金的空域十分狭窄,双方的战机就在100公里的距离上紧张地对峙着。
由于印军的高空侦察机在17000米的上空监视着坑道的动向,严重地影响了我军的反击。我23集团军军部决定动用一枚隐蔽的防空导弹将它歼灭。在峡谷西边高处的一块“大石头”突然裂开,一枚导弹从中窜出呼啸着直奔印军侦察机而去,它已经输入了我预警机通过无线数据链路发送过来的该机的三维坐标。3秒钟后,一直隐蔽在高处的一座防空雷达瞄准该机发射出引导波束,同时有4个“模拟雷达”也向空中发射出脉冲波束。此时印军侦察机已经发现了防空导弹和“5”座雷达的踪迹,一方面命令苏-30攻击防空雷达,自身则接连施展发射红外诱饵弹、施放强干扰信号和高速机动的规避动作。
当防空导弹在雷达波束的导引下锁定目标后,立即回送了一个信号,引导雷达就马上关机,因此它只是工作了6秒钟。而其他“模拟雷达”继续时开时关,与苏-30捉谜藏。防空导弹则一方面接收预警机的指示,一方面自行根据监视器上的图象直扑印军侦察机。很快就击中了目标,整个过程不到20秒钟,印军的侦察机和上面的指挥官全部化为了一个大火球。
印军在远处的预警机只是监视空中目标的,高空侦察机才是指挥地面攻击的灵魂,它不但为榴弹炮和苏-30指示目标,而且向炮兵报告攻击的效果。侦察机刚一爆炸,一组对付地面目标的坑道纷纷发射出枪榴弹攻击正在爬升的印军。苏-30过来攻击,则由另一组对付空中目标的坑道发射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阻截,导弹发射人员可以通过无线数据链路得到预警机发送的敌机位置的信息,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和目标,突然跃出坑道发射导弹,成功率相当高。在击落1架,击伤2架苏-30后,其余5架只好向高空跃升,这一来,对坑道的封锁效果就很差了。
不久,一个小组根据高处监视人员的指示,跃出坑道,从最有利的角度向一辆T-90M发射了二枚反坦克导弹,导弹准确地命中了目标。其余5辆坦克只好沿着原来的履带轨迹退到公路上,这一下目标更集中了。10分钟后又有二辆被摧毁。余下的3辆根本应付不了四面高地上的反坦克导弹的攻击。向反斜面进攻的步兵由于受到峡谷两边高地上的火力夹击损失惨重,在丢下300多具尸体后,只得和3辆坦克一起撤出峡谷。此时正面进攻的印军又遭到反斜面的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猛烈轰击,而印军的重榴弹炮失去了高空侦察机的指示,射击效果大打折扣。印军的攻势再次受挫。
就这样,23集团军68师的前沿部队打退了印军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夜间,则由直升机把伤兵后撤,并补充坑道中的给养。工兵部队在坑道中日夜施工,继续完善坑道系统。由于金龙电池提供的强大动力,整个坑道系统有空气过滤和空调系统,拥有三防功能,内有设备精良的战地医院,冷藏室、冰库。987高地利用山泉得到充足的水,914高地则靠运送的桶装水和瓶装水,但都保证战士每天能洗澡或擦身,这对保证战士的体能和健康十分重要。比起抗美援朝时的上甘岭的坑道,不可同日而语。
印军锡金集群司令部组织的毫无战果,又损失惨重的进攻,遭到了陆军总参谋部的严厉的指责,同时,他们所要的装备已为他们调集齐全。二架空中预警机轮流升空,三架高空侦察机可随时出动。并有苏-30、美洲虎攻击机、LCA、幻影2000各型战机110架,足以组织连续二波的攻击机群。真正的攻击主力却是配备了大批各型直升机的2个突击旅:第5突击旅和第9突击旅,已经完成组建,第5突击旅是从印巴前线调来的。每个旅虽然只有6000多人,但拥有24架卡-50N、卡-52重型武装直升机及少量的英制“山猫”武装直升机,12架米-26重型直升机和6架美制“美洲豹”直升机,还有10多架卡-60、印度国产的ALH和第22步兵师为主攻部队,与中方决一死战,以收复甘托克和第十一整编山地师的基地。为此他把司令部就设在噶伦堡东南郊的一个基地上。在大吉岭和噶伦堡附近各驻有一个重装甲师,还有第17、第19装甲步兵师和第9快速旅作预备队。中印双方的精锐部队将迎头撞击。
第5快速旅的突击6月11日
当地时间凌晨4:14,印度的空防司令部通告集群司令部,中国的侦察卫星刚扫过锡金地区,至少还有1个多小时才会有中国侦察卫星通过这一地区。18架俄制米-26重型直升机和12架英法合制的超级“美洲豹”直升机,以及突袭的优势,准备一举收复失地。
印军作战计划的要点是:全部直升机飞行到基地西南6公里处的几处山林间的空地上降落,他们知道,再向北就会被甘托克北部20公里上空的中国预警机发现。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从各处的小路翻越山口,隐蔽地进入攻击阵地。30架米-26和“美洲豹”直升机立即返航,以接运第二批突击队员。等到第一波各路突击队全部准备就绪,武装直升机就跃过山口,向基地发起猛烈攻击,以掩护突击队的进攻。此时,第一波战机则突入,参加对基地的攻击。在南部的步兵18师和22师,各分出一个团的兵力围攻978和914高地以及峡谷口的中方阻击部队,其余部队以装甲车和轻型坦克为前锋,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快速通过这一地区,直奔甘托克,在第二波战机和突击队的配合下一举收复甘托克。这一计划相当狠辣。
注:“超级美洲豹”:英法合作研制1978年9月首飞。载重大、抗坠性好、生存性强。机头加长,轮距加大,采用单轮“跪式”起落架,可减少舰上收容空间。尾撑下有鳍片,旋翼采用先进翼型。B1型,可容纳23名士兵。E1型,海军搜救、反舰和反潜型,尾梁可折拢,有“鱼叉”着舰机构。出口30个国家近300架。一些国家还在在组装。
注:反坦克直升机“山猫”—3型80年代英法共同发展。沿用“山猫”动力装置,总重增加27%,生存力提高,拥有强大火力,可在夜间攻击目标。山猫—3在旋翼桨毂上装“桅”式球状搜索传感器。垂尾改成三枚,2台发动机,单台功率1131轴马力,旋翼采用先进桨叶,可挂8枚“霍特”或“陶”式或“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也可挂火箭弹或“毒刺”、“吹管”空对空自卫导弹或机枪吊舱。机身上可装7。62毫米机枪及20毫米机炮。反潜型,可装雷达、声纳或磁探仪。于1984年6月14日试飞。
23军的顽强防御
然而,贾吉尔中将完全低估了23集团军的防御能力。23军的纵深防御是极为坚固的。他们在四周的山谷中布设了大量的带频谱分析的智能音响探测器,它们事先储存了卡-52、米-26、“美洲豹”、大“山猫”、等直升机,以及苏-27、苏-30、“美洲虎”、“幻影”等战机的音响频谱,因此可以从杂乱的背景声中分辨出各型直升机和战机的音响,消音器只能降低直升机的音量,并不能改变频谱分布。因此印军的直升机一进入山谷,23军从军部值班室到各重要基地和前沿部队的指挥所,全都响起了警报。信息也同步送达了前指的指挥系统。印军直升机的型号、数量和位置清晰地显示在参谋部的大屏幕显示器上。一看印军的架势,高拓海军长和军参谋长意识到一场大战已经来临。立即命令各部队按照予案,对来袭印军予以迎头痛击。
作为一个重要战线的指挥官,高军长深知肩负的重任。前指的意图是清楚的:以他们一个军的兵力在这里拖住印军的主力,以便东西线的我军主力取得最大的战果。印军在锡金战区结集的大批军力,他也十分清楚。所以,一接受命令,他就指令侦察部队以最先进的手段、最快的速度,反复侦察了甘托克周围的地形,设想了印军的攻击路线和突击队的可能结集的地域,并由参谋部作出了应对的予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么多的工作,其紧张程度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这一切艰苦工作的效果,马上就要得到验证。
当印军的直升机还在飞行的时候,按照予案,23军的陆航兵团的12架武直-10M和武直-12M的部队全部进入迎战状态,炮兵已经把标尺设定好了,那些印军的进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