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高空侦察机方面印度原来比我们强,他们早就得到了前苏联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空侦察机。但是不久前我军改进了歼-8M,其高空高速性能已经相当接近米格-31,而航程和巡航时间则有所超越。装备的雷达的功率和前视红外成像仪的性能也有所超越,“天眼通”已经具有电子支持系统的能力,这些国产设备都很实用。总体使用成本比米格-31要低得多,因此在整个战争期间我军出动高空侦察机的架次要比印军多得多,这也是国产化的好处。
    用“飞天”高空无人机作平台研制的超高空无人侦察机比印军的“尼桑特”和“普马”无人机超高空执行侦察任务,印军的防空导弹和战机也无奈它何。
    我军以“电甲虫”微型步兵战车为平台研制的轻型侦察车,作为战区战术网络中的主动信息节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大了驱动功率提高了机动性;表面涂了吸收雷达波的涂料,本身既不发热,噪声也极弱,因此有极强的隐形性能。去掉了30毫米机炮,保留4管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作自卫武器。仅搭载3人,1人驾驶,1人操纵战车中央的伸缩式桅杆,其顶端有1个多功能探测园舱,可选带许多不同的载荷,包括昼/夜电视摄像机、热成象仪、随动静物摄像机、激光指示器、视频跟踪器、微型双模雷达和中继装置。根据选用的设备,它可执行多种任务,如侦察和监视、目标捕获、损伤评估、目标指示和通讯中继等。设备组合安装在万向架上,因而可保证方位和高度稳定。桅杆最高可升至12米高。还有1名侦察员可以下车进行侦察。得到的情报可以通过车载电脑数码化处理,由无线网络设备发回总部,也可存储在电脑中。无线联网设备也有两种工作模式,在深入敌后时,采用压缩/猝发模式工作,电脑把信息压缩加密后,通过定向天线在极短的时间内向卫星或“飞天”超高空中继站发送,敌军的无线监视系统很难进行搜索/跟踪这些侦察车。它们昼夜大量出动,活跃在前线,可以长时间地深入敌后活动。
    注:尼桑特无人机,仿制以色列搜索者无人机的多任务遥控飞行器。1998年批产。系统包括飞行器、地面控制站和装在一辆重型卡车上的发射架。10个人操作。飞行器质量300kg,45kg载荷,长1。2m,翼展为1。5m。一台发动机驱动低速推进式螺旋桨来推进,可在低空飞行5h。
    从14m长的液压气动导轨式发射架上发射。完成任务后,以极低速被导入回收网。地面控制站3人操作,控制距离100km。
    尼桑特后继型,称为“普马”,技术指标未披露。
    战场自动化系统
    当代战争的特点是作战部队的推进速度快、武器的火力猛,尤其是空军和陆航兵团的大量运用导致战场态势的变化极为迅速。仅靠指挥官的耳听目视-决策-下达命令-下级执行这种指挥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能及时应对战场的变化,将导致失去转瞬即逝的战机。印军原先在这方面比我军走得更前些,在二十世纪末已经在中央和各战区建立了战场自动化系统的节点,一直延伸到边界的作战部队。
    实际上我军对战场自动化系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也极为重视,只是限于经费投入的系统不多。自从王刚主持军委工作,军费有了大幅度提升,先前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开始得以实施。金龙电池、“飞龙”电脑网络系统等科技成果更是为我军的C3I系统注入了活力。
    自古以来通讯就是重要的战争手段,古代的烽火台就是通过目视接力传递一位的信息“敌人来了”。如何保障作战部队的通讯和数据传输通道历来是一个大问题,否则指挥和控制都免谈。以往仅仅保障电话线路的畅通就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无线通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面临电源和保密的问题。大家一定在电影中看到指挥员或阵地上的战士背着沉重的步话机,用通讯密语呼叫或下达命令的镜头。这是非常原始的办法,如果前线几十处同时呼叫那就一片混乱了,假使通讯兵阵亡了,别的战士又不知道密语那怎么办呢?
    金龙电池的出现和我国自制的CM-5数字电话手机芯片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军用无线手机才700克,充足电的金龙电池保证它有100小时的通话时间,必要时可以有很大的发射功率以抗干扰。其中的每块芯片都有序列号,在把语音转换成数码并加以压缩后,再加上特定的密码把数码偏移才发送到基站,交换机去除偏移码,然后加上接收端话机的专用偏移码送出。接收方则去除偏移码就可以把数码还原成语音。这些语音通路也可以支持低速的数据交换。当然仅有手机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关键设备就是基站和交换机。在自己控制的地域自然可以建造地面基站并设置交换机,在交战区和敌后就无法建立地面基站了。那就要靠通讯卫星和“飞天”高空交换站了。
    同步通讯卫星当然是很好的转播平台,可是代价很高,对地面设备的发射功率要求很大,还得使用碟形天线。美国人在二十世纪末的投入商业营运的“铱星”系统是依靠66颗在近地低轨道运行的卫星实现全球无线手持电话通讯。这些卫星既是收发的基站,相互之间在星上就可实现交换。我国曾经租用了一些手机作为民用,也是建有铱星系统的地面接入站的国家。我军很重视这一系统的构思,但不可能在军事上加以利用。金龙电池发明后,通讯兵部研制了军用型的低轨道通讯卫星系统,它的作用范围限制在南北纬50度之间,由于金龙电池的支持手机的功率可以加大,所以卫星的轨道比铱星的略高。只要26颗卫星就可以保证地面用户24小时能加以利用,所以命名为“铁星系统”,可以支持4000个手机用户同时使用,当然也可以作为低速数据通路。后来这些资源大都是给深入敌后的突击队使用。
    自卫反击战中无线中继站的主力是“飞天”超高空无人机,它在25000米的高空足以为方圆60公里的一个集团军的2000台手机和2000路高速数据通路提供中继交换服务。前线对“飞天”的需求量极大,战争一爆发中央已经把仅有的8架全部调到作战区域,7架执勤,1架在地面备用,但仍不能满足需要。而且抽调了民用的“飞天”,虽然得到了用户的理解,终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所以军委指令把“飞天”无人机的生产和改进作为装备部的“头号”工程来抓。
    直到6月底“钠镁合金”投入生产,而且研制出了它的加工工艺,特别是“表面活化焊接工艺”,“飞天”项目组首先得到了这种神奇的超轻超高强材料。在原有的生产线全力生产“飞天”的同时,把原来准备的第二条生产线改造为新设计的“飞天-II”的生产线。“飞天-II”的执勤高度提高到28000-30000米,因此可以更靠近前沿,敌军的防空导弹和战机难以对它发起攻击,基本服务距离可延伸到80公里;它搭载的中继设备功能也得到了加强,不但服务的手机数提高到4000个,高速数据通路仍为2000路,而且1架可以至多与另外3架进行链路交换。到7月底第一架样机升空,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到8月底4架“飞天-II”投入前线才缓解了前线无线通讯线路的紧张状况,一批“飞天”也回到了民用部门。自卫反击战最激烈的时候有12架“飞天”在空中执勤基本满足了作战部队的需要。
    “飞天”的高速无线数据通路大多数是给电子战部研制的“向导”军用电脑使用,这是一件很实用的装备。它全重是3公斤,主机可以挂在战士的腰带上。手持装置仅400克,它是一台GPS卫星定位仪,12厘米显示屏在主机的支持下可以在电子地图的背景上显示持有者的位置;它有高速无线联网能力与战区战术网络连接,既可接收上级的指令,从指定的服务器中查询需要的信息,也可把持有者的位置报告给上级。它通过通用接口可以与便携式激光测距仪、昼/夜电视摄像机、微型雷达、热成象仪等设备连接,直接把目标信息传输到上级指挥所、炮兵火控系统、战机火控系统等处。当然它也可以同时作为无线IP电话使用。它也装有自毁线路,一旦落入敌军手中,总部一个指令就可以把自身的信息和电子线路全部销毁。
    总装备部经过极大的努力,自卫战初期为每个排配置了一台“向导”电脑,在后期则为前线的部队配置到了班。战后的军事条令规定所有野战军的每个班都要配置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