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炮兵的确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中印边界地区取消了105毫米口径火炮的建制,仅在最前沿重炮拖不上去的地方留了一些,全面由瑞典的FH-77B野战火炮所代替。FH-77B型火炮,射程40公里以上,可发射俄制“卡斯诺普”-M型激光制导炮弹,而且有一种射程超过70公里的冲压喷气式发动机的炮弹也已列装,印军认为已经全面取得中印边界地区的炮火主动权。不过实际作战时,就大相径庭了。
王克成率领的突击部队完全不按照炮火准备20分钟,再步兵冲锋的模式。炮弹一出膛,1连的3辆“电甲虫”立即加速到最大速度,飞驰过面前的浅滩,从印军哨所东面500多米穿插到他们后面,然后沿印军的前沿公路直扑A据点群。原来我军在小河的南岸有一个哨所,河上有一座木板架的小桥,这处的河水由于山上融雪水深流急。印军把哨所就建在我军哨所南边不远处,时时向我执勤战士挑衅,他们并未发现对面有什么变化,也就相信了“中国军队不敢动手”的观念。这一印军哨所转瞬间就被满怀仇恨的我军战士摧毁,不久木桥就换成了钢桥。当2连通过时,前方已经爆发了激战。5公里的直线距离有8公里的山路,电甲虫以60公里的时速10分钟不到就冲到了A据点群的前沿,这些定型生产的步兵战车,全重仅7吨,可搭载5名战士,由于体积小,前装甲比BMD伞兵战车还厚。在山区的小路上驰骋十分灵活。3辆车向山路的两边发射了扫雷火箭弹,立即冲入了印军阵地。他们根本不在乎暗堡或火力点的机枪吐出的火舌,一发现就是一串30毫米机炮弹,立即把它们打哑了。它们要防备的是印军到地堡外发射反装甲导弹和火箭弹,这时步兵已经下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发现异常就持枪射击或发射枪榴弹。这些常年守卫在高山密林地区的守备团指战员,大都是职业军人,适应这里的高山环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现在又装备了直升机、步兵战车、火力突击车等先进完全,真是如虎添翼。周围山顶上的炮兵校正员和迫击炮则居高临下,只要发现印军有异常,就引导炮弹或自己开炮砸下去。不久TJ-1突击车等把大批战士送到了阵地中间。
A据点群是在一块台地上,周围是一圈山峰,印军在反斜面上构筑了坚固的炮兵阵地,配置了6门105毫米榴弹炮。我军的炮火难以摧毁它们,可是1连的突击如此神速,被炮火警醒的印军炮兵刚跑到炮位,就被冲入阵地中的电甲虫击毙了。12辆电甲虫分成4组,后面还有TJ-1的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火力支持,在台地上四处出击,很快把营房中和连部的印军打得一片混乱。战斗只进行了25分钟就结束了,昔日在我军哨所前耀武扬威的这连印军在副连长的带领下缴械投降了,他们的连长被炮弹击毙了。在不远处指挥战斗的王克成营长命令2连立即通过这个阵地攻击B据点群,3连、4连跟进。1连留下打扫战场。
看着战车搭载着其他连的战士扬长而去,1连长大叫“冤枉”,在无线电话中向营长求情:“营长,我们根本还没有发挥呢,由4连来打扫战场吧,B据点群我们也包了。”
王克成在飞速挺进的指挥车中开导他:“4连是预备队,任务重着呢。你们连的人正散在这个阵地上,要仔细搜索,我们的战果可不能漏掉。俘虏和物资交给团部的收容队和后勤,立即赶过来。伤员情况怎么样?”
“只有2名重伤员,12名轻伤员,1个也没有‘光荣’。”
“你让指导员查一下,不要让重伤员混入轻伤员中,立即呼叫直升机运走重伤员。”
“是!”
直升机直接把重伤员送到3#基地,由于后送及时他们都及时得到救治。1连长鲁国兴上尉接下来被战士的报告震惊了:这么一个印军连队的营地,不但费尽心机运来了6门105榴弹炮,有12辆“潘哈德”VLB装甲运兵车,它们上面不少装备的是崔格特反装甲导弹。居然有4个相当大的洞库,储存了16门120毫米,24门82毫米迫击炮,44挺重机枪、大批弹药和燃油。还有4辆英制的2吨级的全地形越野车,在这险峻山地是很珍贵的。行家一看就知道,这里是作为一个进攻基地来配置的。
却说,2连的车队刚行进到一条山脊上的公路时,遭到B据点群正面的二个火力点的无后坐力炮的轰击,由于车行速度快,未被击中。印度人没有机会开第二炮,就被WZ-10发射的火箭弹摧毁。这个据点群要大得多,座落在一片山间的小盆地中,所谓的盆地只是与四周的高山峻岭相比低些,略微平坦些,其间也有不少小山包,周边的山坡上有多处小台地,一条山区公路蜿蜒曲折地穿越其间。印军的防御工事、指挥所、炮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部署在各处,营部和连队的营房集中在3处,在一处台地上还修筑了一个直升机的停机坪,还在山坡挖了几个洞库隐蔽直升机呢。不过在我猛烈的炮火打击下,洞库的门被破坏,山上滚下来的土石又堵住了洞口,直到战斗结束藏在里面的2架直升机也未能飞起来。此时我军已有4门82迫击炮和4门60迫击炮机降到高山上,居高临下地猛轰下面的印军。
当2连即将冲入山谷的关键时刻,在炮兵校正员的招呼下,独立5师的重炮也加入了火力封锁,天上又来了H-6,那些500公斤的炸弹在引导员的激光枪和雷达照射器的指引下,如同长着眼睛一样砸到了印军指挥所和炮兵的工事上,其造成的震撼或者说恐怖是可想而知的。2连的大批电甲虫和TJ-1火力突击车运载着步兵顺利地冲入了谷地,然后按预定方案让步兵下车后向各个方向的印军发起攻击。当炸弹和重炮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突然停顿时,阵地上的印军一时还不能适应,在冲上前来的我军战士面前一个个呆若木鸡,连举手投降都不会了。战士上前抓住他们的枪,大喝一声才把他们惊醒过来。不久印军抵抗的枪声逐渐稀少,在晨曦中,一群群俘虏从各处被集中起来。4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难怪战士们要大叫“空军万岁!”
王少校在大局初定之际,就率3连、4连穿越此处扑向了C据点群。独立5师的陆航大队一开战就不断把迫击炮和山炮运送到印第七整编山地师基地周边的山上,这些炮兵与空军和陆航部队武装直升机对基地持续攻击和封锁,第七师自顾不暇当然不可能去增兵那些前沿阵地。当3连向C据点群发起攻击前,这连印军已经遭受了2个多小时的轰击,而且都是精确打击,他们曾组织了多次仰攻企图夺取山上的炮兵阵地,均被警卫步兵的枪弹和榴弹歼灭。当大批500公斤的“飞蛇”滑翔炸弹呼啸着砸向印军的指挥所、防御工事后,印军的抵抗意志已被摧毁。3连仅遭遇轻微的抵抗,就开始收容俘虏打扫战场了。在这低纬度地区,太阳一升起很快就放射出炽热的光和热。
王克成少校看了一下表,才9:45。真令人难以置信,仅2小时40分钟他们就攻击前进了50公里崎岖的山路,连克3个据点群,以一个营的兵力全歼了一营印军。4连的指战员还大呼“吃亏”,他们在攻到印第七师基地前,只是“顺手”干掉了7个印军工事。全营仅化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预定5个小时的任务。独立5师的地面部队沿着他们开辟的通道蜂拥而来,他们的前锋营营长在C据点群向王克成少校表示谢意。“时间”在战争中的价值太高了,趁敌人处于被动、混乱之际发起攻击,意味着减少伤亡。
“报告营长,有一股印军正从东边向B据点群进犯,团部命令我营予以歼灭。”通讯员的报告打断了二位前锋干将的交谈。
“预祝你们尽快拿下第七师。”
“也祝你们再次歼灭印军。”
王克成少校率部再次投入紧张的战斗。
东线初响惊雷
与我军的“传统”陆军相比,中央突击师是由全新的概念组建的陆军部队。很多军事爱好者并不重视“概念”这类抽象的东西,他们喜欢比较飞机的速度、机动性,军舰的吨位,火炮的口径等。可是专家们却以实例来证明“概念”的重要性。对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贡献最大的军人是德国的古德里安和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建立现代化机械化部队开始阶段,苏联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图哈切夫斯基身为执掌大权的苏联元帅不仅在193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还为苏军建立了以“大纵深”作战理论为主体的战略思想。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情况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