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皇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制度方面来说,罢了公荐制度,排除公卿大臣对考试过程的干预。再次就是确立了殿试制度,通过了礼部省试的举子就能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其实就是加强了皇权,让所有的举子都成为了“天子门生”。

而在公平方面,也是做足了功夫,除了抑制权贵子弟的“别头试”即是主考官的应举亲属另置考场考试,另设考官监考。还有锁院制度,即是将阅卷的考官锁居贡院,不得与外人接触,避免徇私枉法。最后就是糊名誊录制度,即是着人将举子的试卷封住姓名,再着人用同样的字迹誊录一遍,同样是为了避免阅卷的官吏徇私舞弊。

最有意思的便是陈卯说的一则关于苏轼的典故,让王诩回味良久深切地体会到了北宋考试的公正性。元佑三年,苏轼知贡举,很想录用他所赏识的门人李焉,入贡院前,便暗中派人把他所拟定的论题送到李焉住处,李焉却不在。同时应试的章持、章援兄弟在拜访李焉时顺手把论题带走了,李焉知道此事后悔恨不已,但此时已经无法与苏轼取得联系。考试后,苏轼在判卷时对一份卷子称赞不已,并对同为试官的黄庭坚说,“是必吾李焉也!”遂定之为第一。最终放榜时候,李焉却落榜了,章援居第一,章持居第十,而章氏兄弟的父亲,正是与苏轼对立的新党健将章惇,彼时被贬官在外。由此可见北宋的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公平。

除考试制度的完善外,考试的类别也增加了,除了进士科,还有九经、五经、三诗、三礼等明经诸科,但总的来说,进士科是最受人尊重的,也是加官进爵最快的一科。从宋人所言的焚香取进士,嗔目待明经便可窥得七八。

“状元及第,不出十年,皆望柄用。不知归安可知道真宗咸平三年的吕士元?”朱勔看了一眼陈卯,带了一丝衅色,他也要卖弄卖弄肚子里的文章典故。

“存良兄就别卖关子了,快快说来。”陈卯急促地催着朱勔。

朱勔闲适地喝了一口茶,才开口道,“咸平二年,中了明经科的吕士元,在地方任上待了几十年,最终死在了县令的位置上,你说可不可叹。所以说,咱们一定要过礼部的省试,将来才能捞个肥差。”

王诩在学院的时候就曾试过朱勔,也问过一些学生,知道其文章水平不行,但其野心却是不小,也许正是由于其科举不中,才走上了媚事蔡京、童贯的歪路,最终为祸东南。

“过了省试不是还有殿试吗?”王诩朝着陈卯问道。

陈卯一扬眉,笑着说,“进士科举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礼部的省试,将从天下四百军州的数千近万名贡生中,选拔考出三百名左右的人,过了礼部省事基本上进士的资格就确定了。因为如今第二步的殿试,不会再黜落考生,只是决定名次高下的考试。”

“哈哈,这还要多谢张元!”朱勔忍不住接口,和陈卯对视一眼,皆都笑了出来。

“张元是何人?为何要感谢他?”

“元昊叛国自立之后,张元就是他的太师中书令。张元此人负气倜傥、有纵横才华,但是奈何从殿试上被黜落,最后仁宗景祐年间愤而投奔国贼元昊。仁宗庆历元年,好水川之战中张元辅助元昊大败韩琦等人率领的军队,七万将士葬身好水川。那叛贼张元战后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尸体,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诗。”说道此处,陈卯原本的嬉笑变成了愤慨。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朱勔接着陈卯的话将此诗念了出来,神色中一样带着愤然。

王诩暗想,这样的一件事在北宋读书人的心中势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陈卯平复了心情,叹气道,“自此之后,殿试再也不黜落一人,就算犯了忌讳,也不过降至最低一等的同学究出身,照样给官。还有特奏名进士,也是为了安抚屡考不中的贡生而特加拔擢。”

看来北宋的帝王们是吃一堑长一智了,过了省试就会有官做,看来这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大关。

王诩又将三人的话题拉回到了科举考试上来,他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科举的信息,做万全的准备。

第一百一十章 蔡氏兄弟

同知枢密事林希自垂拱殿退朝之后,便跟着知枢密院事曾布来到了枢密院。朝堂上的一番针对陈瓘官职升降的唇枪舌剑,让他又一次认识到了章惇的为人,当初就是他便是依附章惇想要得个尚书左丞之职,奈何章惇却给了蔡卞,此事一直让他记恨在心。

“章惇语言顛倒若此,怎么和他说?”曾布气极,狠狠地一拍桌子。

林希劝慰道,“枢密不用去管他,陈瓘为求自保而想要外任,枢密为他在陛下面前说情得罪章官人,实不值得。”

曾布并未听出林希言语中的挑拨之意,“陈瓘登高科二十二年,犹作权通判,罢校书郎,若给他除一校理,也不为过。以人材论之,他岂在周穜、邓洵武之下?”

“陈瓘曾为越州签判,与蔡卞论事不合,遂拂衣去。但其人材实在是不可多得。”林希言语中又将蔡卞一同捎上,经陈瓘一事之后,想必蔡卞和章惇定然生隙,若挑动曾布攻其一方,必然有所收效。

“如此人才不留不用,怎么维系如今的局面,难道还要再复元佑之故事?章子厚和蔡元度为一己之私,做得太过分了!一再内耗,不留人才,元佑党人再起,我们一众人岂不都得埋骨岭南?荆公之志,又如何能够延续?”曾布愤叹,奈何自己只是掌军事的知枢密院事,而非宰相,最多于朝堂上于章惇力争,谏言陛下。

与曾布公事日久,林希对其了解也逐渐加深,曾布此人对王安石的学术和变法推崇备至,而且对元佑党人的处理上,没有章惇和蔡卞等人赶尽杀绝的狠辣,但对于符合新党理念的人才是珍惜有加,否则也不会与章惇进行一番争执。

—〃文〃—“科举取士在即,必然会有一批饱学之士。枢密何必为一个陈瓘如此置气?”林希对曾布暗示道。他亦知拉拢人才和有生力量的重要性。

—〃人〃—曾布得林希的劝慰,心中舒坦了不少,“子中(林希字)不知陈瓘才学,多少年才出如此一人。”对于陈瓘,他亦是有拉拢的心思,但是面对章惇和蔡卞的强硬,陈瓘十有八九是要外放。

—〃书〃—“枢密以为著《经世致用》和《孟子集注》之王邵牧比之陈莹中如何?”林希对于此次科举亦是非常关注。

—〃屋〃—“少年英才!若其中第入仕。必是我大宋之幸事。”曾布一扫之前的愤色,转怒为喜,未曾入仕便名动士林,提出变革之学术,著书立说,和王荆公何曾的相似。他一开始本是不信这些坊间传闻,但收到自己胞弟知苏州曾肇的信之后,刻意地找来了王诩的书,之后便对其欣赏不已。

“以此人才学,中第应不是难事。”林希自有一番私心,若状元及第,不出两年便能入台谏,到时候便可名正言顺地对章惇一党发难。如今是搜罗人才积蓄力量之时。

“怕就怕是。又一个被章惇障碍的陈莹中。”林希不冷不热地补上一句,他要激化章曾二人的矛盾。如此他才有机可趁。

曾布放眼看向了案几上的西北边境奏报,心里似有了一些想法。

即将进京的王诩没想到,自己剽窃的两本著作不仅在士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还引动了新党内部势力新一轮的政治布局,甚至摆上了皇帝的案头。

北方的冬季越发地寒冷,就连坐在船上,生着火炉,也能感到阵阵的凌冽之意。

“邵牧兄,前面不能通行了,看来我们得想其他办法进京了。”陈卯裹着一件宽大的貂皮大袄,嘴唇被冻得有些发白,看来久居南方的他尚还不能适应北方的寒冷。

王诩裹了裹衣服,跟着陈卯一起来到了船头,一眼望去,前面黑压压的一片,尽是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的船只,挤靠在一起,仿佛是为了御寒取暖一般。

“前面出什么情况了,为何堵在此处?”王诩不明白,古代怎么还会有堵船这么个事。

朱勔搓着手,嘴唇有些哆嗦道,“我刚才和归安去前面探查了一番,据那些往来南北的商人们说,到了冬季,这汴河就得结冰。冻得厚厚的一层,今年尤其如此。”

王诩看了看周围的学子,这些人开来也都是久居南方,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个个冷得脸色发白。如此下去,岂不得冻出问题,还谈何参加考试。

“前面最近的地方是什么郡县?”王诩想来,要是能尽快地到达大的郡县,就能联系上行商会的人,找到他们应该就有办法给学生们添些东西,而且也能见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