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高老太本来就是粗枝
大叶的人,对她不怎么重视,这会儿更把八成的精力放在莺姐儿身上,跟她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陷入深深怨念的林芳雅,做了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
去三爷爷家串门的时候,说话只说了半截,“莺姐姐刚来,我们吃白米饭。白米饭好香哦!现在莺姐长住了,以后要天天吃窝窝头了。”
好似莺姐儿的到来,降低了整体的生活水准。其实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的事情,哪有“白米饭”骤降“窝窝头”那么大的差距了?
不过三爷爷家的人不会这么想,也不能这么想。
莺姐儿的亲生父母,都是和善人。年纪轻轻没了,谁不怀念?对他们唯一的女儿差点“吃老鼠药自杀”的事情,到现在还怀着内疚心理。尤其是三
叔三婶,据说是害得莺姐儿吃药的直接责任人,十分不受待见。
要不是他们养了一对可爱无敌的双胞胎女儿,恐怕连立足之地都没了。
一听这话,旁的人还没反应过来,三叔当晚立刻扛了一担大米送过来。门都没进,就放在院子里。
林芳雅高兴极了。送来的大米算是给莺姐儿的“抚养费”“生活费”?祖母高老太过日子死抠,但为人没的说,不然也不会揽事上身,照顾没有血
缘的隔房孙女,应该不好意思“昧下”吧?嘿嘿!
这么说来,岂不是天天有白米饭吃?
凡事有得有失。
高老太无法拒绝这笔生活费,又不能单独做饭给莺姐儿一个人吃,只能改善伙食了。林芳雅小小的动用心机,过上了有白米饭吃的幸福日子。
却把堂姐得罪的狠了。
第四章 鸡毛蒜皮小事多(上)
“小婶,鸡窝已经打扫好了,灶台也清理过了。我回去绣花了。”
莺姐儿经过一个月的调养,没有初来乍到时的腼腆和脆弱,做事勤快麻利。刘氏粗粗一看,打扫得非常干净,顿时赞不绝口,“莺姐儿啊,你身子
还没全好,得空多休息。千万别累坏了。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什么时候做不行?哦,对了,你还要绣花。不得了啊,这么小就会绣花卖钱了……”
转头再看什么也不会,游手好闲的林芳雅,还能有好脸色?虽然刘氏自己的儿子小宝同样什么都不做,但女孩跟男孩怎么能比呢!张口就是一顿臭
骂,
“看看,看看!跟你姐姐学着点,这么大了,整天不着家,跟野孩子似地就会疯玩!家里的事情什么也不做!不知道你姐姐身子才好,受不得累?
扫个地还磨磨蹭蹭的,你说你跟你姐怎么差这么多呢!要是有莺姐儿的一半,我不知道有多省心!”
一边骂,还一边戳林芳雅的额头。
林芳雅哪是好欺负的,骂就当耳边风了,不过戳她?头一偏就闪过去了。气得刘氏哼了两声,掐腰骂得更厉害了。
对此莺姐儿只是笑笑,就进屋了。
林芳雅分明看到她走时的眼神,带了点幸灾乐祸,还有一丝隐藏的痛快。
如果可以,林芳雅情愿莺姐儿能冲她大喊大叫,直说“我非常讨厌你去我爷爷家,更不该要什么白米,你这么做,让我非常生气……”哪怕气恨了
,对她打上几下。看在天天能有米饭吃的份上,也能原谅。
可莺姐儿没有。她面上不显,高老太在时,该怎样就怎样。高老太一转身,她对林芳雅视而不见。没有必要,连话也不说上一声。
冷暴力啊!
如果林芳雅真是个六岁女童,恐怕摸不着头脑,就此蒙上一层心理阴影了!
今天莺姐儿走时那抹幸灾乐祸的眼神,林芳雅决定,不用浪费所剩无几的同情心了。莺姐儿无父无母,身世可怜,但她又不欠莺姐儿什么,米饭是
三爷爷家送来的,要感谢三爷爷家里人就好了。自认跟包子有一大截差距的林芳雅,心理自有一本恩怨账册。
对她好的人,她双倍报答。对她不好的人,也别指望她虚怀若谷、不计前嫌。
小婶婶刘氏不知道是不是每月一次的“周期性暴躁症”发作了,张口不歇的骂了小半个时辰,早练成“皮厚神功”的林芳雅充耳不闻。她瞟过东屋
,觉得莺姐儿的身影大概闪了三五次,心理冷笑了下。
晚上,高二太爷跟九叔不回来吃。高老太坐在饭桌前,听小婶婶刘氏没口子的夸赞莺姐儿“懂事、乖巧”,沉思了一会儿,举着筷子,“莺莺啊,
明天跟婆婆家去。”
这个家,当然是莺姐儿原先的家。
莺姐儿一听,当时就愣住了,眼眶一红,泪珠儿在眼眶里转了两转,拼命咬牙才没掉下来。
“阿婆,您不要莺儿了吗?是莺儿哪里做得不好吗?您说,莺儿一定改!一定都改了!阿婆,千万不要不要莺儿。爹死了,娘也没了,如果连您也
不要莺儿了,莺儿怎么活下去?”
刚说完,那滴蕴含已久的眼泪就吧嗒落下来。
见此,林芳雅感叹——你丫怎么不去拍穷摇剧!就这说哭就哭的演技,关键是还哭得很凄美,巴掌大的小脸滚落晶莹的泪珠,我见犹怜,不去做穷
摇剧的女主,太可惜了啊!
小婶刘氏也一愣,忍不住开口劝到,“妈,好端端的干嘛送莺姐儿回去?您看她来时瘦成什么样子了?一把骨头!来咱家几天功夫,脸色也好了,
精气神也足了。这要是送回去,要是莺姐儿再想不开……”
林芳雅自动脑补——又得杀一头猪!
当然,她没蠢到说出来。
高老太有她自己的想法,“你唠叨什么!别以为老婆子不知道,这几天都是莺儿做的家务,洗碗扫地刷猪圈,都是她干的。她留下来,你就可以轻
闲了!这么大人了,都不好说你,也动动吧,成天在家筋都养懒了。”
小婶刘氏讪讪的,“妈,你就不能给俺留几分脸面。当着小辈的,说什么呀。”
“哼!你还懂得要脸了?”高老太扭过头去,再不想看见这个让人憋闷的儿媳妇,转而对莺姐儿说,“丫头,你到底是那边的孩子。”
“不……”
看似柔弱的莺姐儿忽然爆发了,饭也不吃,过来抱着高老太的大腿,哭着跪下了,“我绝不回去!阿婆,求求您了,不要送我回去。做牛做马都可
以,再也不想回去了!”说完,就是一阵嚎啕大哭,委屈得什么似地。
高老太直叹气,“丫头,别哭别哭了!你愿意住这儿,就住下来,愿意住多久都行。不过,总得跟那边说一声吧?”
莺姐儿哭得泪眼朦胧,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不是送她回去,而是让她跟那边说一声,就算正式在二房落脚了?喜极而泣,“全听阿婆安排。”
由始至终,林芳雅咀嚼的速度不变,除了眼眉挑了下,再无其他,仿佛身边发生的事情跟她无关。莺姐儿是哭也好,是笑也罢,她的眼睛只盯着盘
里那条滋味无穷鲜美的鱼。
一个人是否好吃,不该看生活优渥、衣食无忧的时候。比如林芳雅,从来没觉得自己对食物的渴望可以大过一切,如自尊,如教养,如内心的羞耻
感。因为之前,她从来没觉得吃上白米饭,能有一碗鱼汤是多么幸福而难得的事情。
看来那句话——有奶便是娘,是真理啊。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拿着好吃的食物,诱惑她离开高家,恐怕她不会犹豫。
原因?离开就一定不好?留在高家就一定好?最后结局也不过是换笔彩礼。谁还真把她的幸福快乐放在心上啊?
第五章 鸡毛蒜皮小事多(下)
高二太爷跟三太爷是亲兄弟,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妈生的,尤其这个妈八十高龄还在世。不过其中肯定出过什么事故,闹得两兄弟不大愉快,平时见面都冷着脸。除了年节,以及高太婆的生辰,很少有面对面坐着的时候。
今天,为了高莺姐儿的事情,高二太爷一家,其实上下加起来就两老两小,加九叔九婶六个人,浩浩荡荡的去了三太爷家。因三太爷家行三,就称呼三房吧!
二太爷先去三房的主屋,拜见了亲生母亲高太婆,问候了老人家的身体。因为不是正宗的古代人,林芳雅后知后觉,压根没觉得老母亲不住在长子家里,而是住在小儿子家里有什么奇怪的。她觉得,老人家偏爱小儿子,喜欢小儿子供养,这很正常啊!
现代的老人家有几个孩子的,只要儿女孝顺,还不是随着父母喜欢,就住哪一家?其余的兄弟姐妹,按份子给赡养费就是。既然要孝顺,不是顺着长辈的意思来么?因此气氛明明这么诡异,她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拜见完了,二老太爷才跟亲兄弟对坐着,一个盯着茶壶里起起伏伏的茶叶,另一个则吧嗒吧嗒的抽旱烟,都闷头不�